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2020-05-30 03:26
光明中医 2020年8期
关键词:红藤盆腔炎复发率

茹 珺

慢性盆腔炎(CPID)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炎症,症状较为复杂,治疗时间长,难度系数较大,复发率高,后遗症多,易让患者产生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甚至导致不孕不育,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致病原因跟患者体质有着必然的联系,或者因急性盆腔炎的治疗不彻底[2]。临床用药单纯针对炎症采用西药抗菌,均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中医角度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可观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68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妇科门诊部就诊,并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3组,少腹逐瘀颗粒组55例、少腹逐瘀颗粒+红藤汤组60例、红藤汤组53例。少腹逐瘀颗粒组年龄26~51岁,平均(35.5±6.2)岁;病程7~46月,平均(19.1±3.8)月。少腹逐瘀颗粒+红藤汤组年龄24~45 岁,平均(34.6±6.1)岁;病程7~40月,平均(18.2±3.7)月。红藤汤组年龄25~48岁,平均(35.3±5.9)岁;病程8~43月,平均(18.2±3.7)月。3组患者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患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②有精神疾病或者精神病史;③慢性盆腔炎合并结核的患者; ④慢性盆腔炎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⑤慢性盆腔炎合并其他妇科疾病;⑥患者盆腔充血;⑦患者阔韧带内的静脉曲张。⑧慢性盆腔炎合并各种恶性肿瘤患者;⑨患者患有皮肤肛肠疾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红藤汤组患者给予中药红藤汤,治疗2个疗程,红藤汤处方:红藤、败酱草、丹参、夏枯草、蒲公英、紫花地丁、乳香、没药、鱼腥草、莪术。每剂处方水煎80~100 ml,灌肠给药,早晚各1次。少腹逐瘀颗粒组给予口服少腹康颗粒冲剂一日3次,每次20 g。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红藤汤组给予两种中药同时治疗,早晚灌肠给药1次红藤汤,少腹康颗粒冲剂一日3次口服。以上均给药2周为一个疗程,患者接受治疗2个疗程。

1.3.2 疗效评价 痊愈:B超检查患者临床症状中盆腔内积液和包块均消失,且子宫体及相关附件无明显的压痛感,妇科检查白带正常,气味正常,患者自我感觉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中盆腔内包块减小到起初的2/3,腔内积液基本不存在,子宫体及附件区压痛感轻微,妇科检查白带正常,气味正常,患者自我感觉基本恢复。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结果均改善。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项目均不能有效改善,且患者自我感觉症状未减弱。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显效) /总例数×100%。

1.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比较,少腹逐瘀颗粒组治愈率23.64%,红藤汤治愈率22.64%,与联合用药组(51.67%)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少腹逐瘀颗粒组总有效率78.18%,红藤汤总有效率77.36%,与联合用药组(91.67%)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3组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消退情况 患者接受2个疗程治疗后腰骶酸痛、白带异常、下腹压痛、月经失调、肛门坠胀相关临床症状均有缓解,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红藤汤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少腹逐瘀颗粒组和单独使用红藤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例,%)

注:P少腹逐瘀颗粒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P红藤汤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

表2 3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例,%)

注:P少腹逐瘀颗粒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P红藤汤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

2.3 3组患者慢性盆腔炎复发率 3组患者半年内和一年内慢性盆腔炎均有复发,且单独使用少腹逐瘀颗粒组和单独使用红藤汤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联合使用两种组方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复发率调查结果 (例,%)

注:P少腹逐瘀颗粒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P红藤汤组与联合用药组

3 讨论

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完全、不及时不规范以及个人体质弱等均能导致妇女产生慢性盆腔炎,使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内膜产生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小腹坠痛、宫底轻压疼痛、腰骶酸痛、炎症粘连、白带异常,下体异味等妇科疾病,劳累或性交后症状更加明显,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性疾病的广泛蔓延、个人经期卫生条件不够、流产人群增加以及产后免疫力低下导致感染等,使得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用药常使用西药抗菌药物治疗,治疗显效快,但慢性盆腔炎复发率高,病程长,过分使用抗菌药物对机体损伤较大,细菌耐药性增加,治疗效果减弱。中医辨证理论将慢性盆腔炎分为肾阳虚衰型、湿热瘀结型、气滞血瘀型及寒湿凝滞型等几种类型[4],属于中医“妇科疼痛”“不孕”“带下”“痛经” 及“癥瘕” 等范畴,治疗上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常选择活血化瘀、祛寒止痛类中药组方行临证加减配伍应用[5]。

本研究采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使用红藤汤灌肠为观察组,少腹逐瘀汤最先出自《医林改错》医书中,方中君药黄芪、桂枝具有益气扶正作用,乳香、没药能活血行瘀,莪术、三棱、丹参等可以益气破血,消肿散结,肉桂温经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本研究采用少腹逐瘀组方,按照一定制备工艺得到的颗粒剂入药,让患者更方便用药,节约时间,增加顺应性。红藤汤组方中红藤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夏枯草散结消肿,乳香、没药活血益气止痛,适用于腹痛,痛经,疼痛,诸药并用寒温配伍,共同起到解毒活血,益气温经之功效。本研究将红藤汤煎煮冷却至37~39 ℃,通过管道直接通达病灶区,增加病灶区局部药物吸收量,调节病变区域血流量,活血化瘀,及时纠正炎症介质导致的的组织增生,促进病变组织更新具有独特的功效。上述两种合用共同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独特,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少腹逐瘀颗粒和单独使用红藤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8%、77.36%,显著低于两者合用组91.67%,差异显著,P<0.05。

妇科疾病研究人员发现慢性盆腔炎患者,病情病程长,多处于反复发作状态,难以治愈,但是致病菌株检测大多患者无病原菌感染,致病机制复杂,不仅与病原菌入侵导致炎症直接相关,还与患者体质弱、抵抗力差有较大联系,另外与患者机体气血内环境密切相关,机体内环境紊乱,导致抵抗力低下,增加病原菌入侵的几率,使得慢性盆腔炎反复循环发作,难以治愈。本研究从中医角度,联合使用益气活血化瘀组方,从调节患者机体内环境着手,治疗慢性盆腔炎,结果显示联合使用少腹逐瘀颗粒+红藤汤患者的半年内及一年内盆腔炎复发率分别为13.33%、31.67%,显著低于单独使用少腹逐瘀颗粒组38.18%、61.82%,和独用红藤汤灌肠组41.51%、58.49%,差异显著,P<0.05。

总之,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总有效率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后复发率低,有效控制慢性盆腔炎的反复发作。

猜你喜欢
红藤盆腔炎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对肺癌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鞋尖朝外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