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胆排石汤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术后恢复临床观察

2020-05-30 03:26张永清
光明中医 2020年8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炎证候

张永清

急性胆囊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绞痛、肩部放射性疼痛,且大多患者同时伴发胆结石。有数据显示,急性胆囊炎患者同时合并胆结石的几率高达95%,如未能及时治疗,则极易引起胆管炎,甚至癌变[1]。目前,临床上治疗主要以开腹取石保胆术为主,此种治疗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清除结石,但是却极易引起腹泻、嗳气等并发症,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还延迟了患者的康复。中医学者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了辨证论治,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疾病进展、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清胆排石汤是本院自制的一种方剂,其具有通利胆腑、清热排石、消炎镇痛等功效[2]。本研究选取了88例2017年10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详细探讨了清胆排石汤对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手术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8例2017年10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其中11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冠心病。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37.52±8.21)岁;病程1~12 h,平均(6.69±1.43) h。观察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38.01±8.59)岁;病程1~11 h,平均(6.76±1.51)h。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常见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中关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的诊断标准[3];西医诊断依据《肝胆病中西医诊疗学》中关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的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病程≤24 h;③年龄20~60岁;④本研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进行,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⑤对手术或麻醉无禁忌证;⑥非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⑦凝血功能正常。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基础治疗。治疗人员对患者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其右侧肋缘下部行切口,对病变部位进行探查,如病变部位粘连严重,则可先将胆囊底部切开,并将胆汁吸出,待结石位置确定后,对结石处胆囊进行彻底冲洗,当胆汁进入胆囊后,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全层缝合切口。然后使用负压球对肝脏下部进行引流,引流结束后将负压球拔出,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消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胆排石汤治疗。手术方式同对照组,术后给予患者口服清胆排石汤,方剂为:大黄(后下)、黄连、甘草各6 g,青皮、茵陈蒿、郁金、香附、柴胡、法半夏、枳实、鸡内金、厚朴、黄芪等各10 g,金钱草30 g。将以上中药加入清水中浸泡1 h后开大火煮沸,然后用文火煎熬30 min,倒出汤汁,再加入适量的水继续煎熬,倒出汤汁,将2次汤汁混合,早晚饭前30 min温服,连续治疗1周。

1.4.2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评分以及IgA、IgG、IgM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0~6分代表正常~重度,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1.4.3 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当患者腹痛、黄疸等症状消失,胆囊壁增厚、且透声、毛躁等指标正常,结石全部排出则判定为痊愈;当患者腹痛、黄疸等症状有所好转,胆囊壁增厚、且透声、毛躁等其中2项指标正常,大部分结石排出则判定为显效;当患者腹痛、黄疸等症状有所减轻,胆囊壁增厚,且透声、毛躁等其中1项指标正常,部分结石排出则判定为有效;当患者腹痛、黄疸等症状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胆囊壁增厚、且透声、毛躁等指标均未恢复正常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表示,并分别用t检验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95.45%)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2组治疗前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明显(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在免疫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前,2组IgA、IgG、IgM等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明显(P<0.05),但是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开腹取石保胆术,而术后给予患者中药汤剂治疗也比较常见, 中医治疗人员通过中药治疗主要以预防术后复发为主[5]。本研究中详细探讨了清胆排石汤对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手术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当机体受到手术的创伤后,IgA、IgG、IgM等免疫指标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也可将其作为临床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6]。

中医学中将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等均归属于“胆胀”的范畴,认为这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学者认为急性胆囊炎的发病是由于肝郁气滞、痰浊内蕴、湿热交结、通降失衡、胆汁瘀滞、脉络瘀阻等所致,因此其治疗原则主要以清肝利胆、通腑排石为主[7]。本院自制的清胆排石汤中的大黄具有利湿通便、泻热退黄、解毒消痛等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甘草具有止咳祛痰、清热解毒的功效;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活血散瘀的功效;茵陈蒿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郁金具有退黄、保肝利胆、活血止痛、解郁行气的功效;香附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镇痛等功效;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等功效[8];法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功效;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等功效;鸡内金具有消食健脾、消食化坚等功效;厚朴具有健胃消食、下气宽中、燥湿消痰等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排脓止汗等功效;金钱草具有清热利湿、排石解毒、散瘀止痛等功效;将以上中药联合应用,具有利胆退黄、疏肝解郁、清热排石等功效[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IgA、IgG、IgM等免疫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清胆排石汤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保肝利胆功效。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在对其行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清胆排石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囊炎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