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2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由于患者机体的胰岛素产生功能异常,导致胰岛素的含量相对缺乏,但也有少部分患者胰岛素分泌较旺盛[1]。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手段通常采用西医药物刺激方式,使机体受到刺激后分泌胰岛素,但此种治疗方式周期较长,易增加耐药性,且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作用[2]。而关于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却鲜有报道,故本研究采用葛根芩连汤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作出如下探讨。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2.13±3.26)岁;病程1~2年,平均病程(1.51±0.49)年。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42~62岁,平均年龄(52.07±3.72)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1.29±0.33)年。统计学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中消渴病湿热蕴脾证的诊断标准[3,4],主症:头身困重、胸脘胀痛,次症:心烦胸闷、小便赤黄、口干舌燥、身体消瘦等;②入组前均未服用过相关降糖药物。排除标准:①无正常沟通能力且依从性较差者;②1型糖尿病患者。
1.3 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运动及饮食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20184130,0.25 g/片)治疗,2片/次,3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药方包括:葛根30 g,党参30 g,炙甘草、干姜各10 g,白术、黄芩各15 g,黄芪、茯苓、丹参、生地黄各20 g,加入适量清水后水煎至200 ml,均于餐后温服,1剂/d。1个月为一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AU5800)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包括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LDC-C(低密度脂蛋白)以及HDL-C(高密度脂蛋白)。②通过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静脉血抽取进行检测,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FINS(空腹胰岛素)、FPG(空腹血糖)、GA(糖化白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以及HOMA-IR(胰岛素抵抗),HOMA-IR=FPG×FINS/22.5。
2.1 脂代谢水平 2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C-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糖代谢水平 2组患者治疗后的FPG、FINS、HbA1c、GA及HOMA-IR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3个月后脂代谢水平对比 (例,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1)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3个月后糖代谢水平对比 (例,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1)P<0.05
据调查,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当患者机体内产生胰岛素抵抗时,糖脂类因子代谢会随之发生紊乱,甚至会出现加速胰岛素分泌的情况,因此,为了抑制血糖水平,需要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缓解胰岛素敏感性[5]。而胰岛素抵抗在中医中归类于消渴病,主要因燥热偏胜、阴津亏虚。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C-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FPG、FINS、HbA1c、GA及HOMA-I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表明葛根芩连汤对患者的糖脂水平具有显著干预效果,进而降低了胰岛素抵抗程度。原因在于葛根芩连汤中的葛根可生津止渴、解肌退热、升阳止泻;黄芪与生地黄可有效健脾补肺益肾,为主药;生地黄可有效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白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茯苓可有效健脾宁心、利水除湿;党参可有效健脾益肺;干姜可温中散寒;炙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调和诸药,健脾宁心、生津止渴、清热除湿、益气活血、补虚泻实,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6,7]。由此可见,葛根芩连汤中的诸药可在患者机体氧化应激以及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且可有效除湿利水,通过缓解糖脂代谢水平,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8]。
综上所述,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糖脂代谢水平,且对胰岛素抵抗具有促进作用,于临床具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