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理念的价值互鉴

2020-06-01 07:38方怡君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方怡君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对释放创新创业动能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和借鉴作用,针对理论运用空泛、学深做实分离、教育思路僵化等现实困境,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挖掘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价值旨归,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创新创业理念通过拓宽互融渠道、打造融合平台及创新话语模式反作用于前者,以期在坚持创新驱动和注重创业实践的基础上,助力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感召力与亲和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价值引领 内涵互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004-02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摸索与实践中,不断挖掘教育资源,丰富思想内涵,同时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汇聚发展动力,回应教育需求。从创新理念到创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不断汲取时代养分,丰富教育资源,使蕴藏在高校中的育人智慧充分释放、“双创”力量充分涌流。

一、同频共振:坚持创新理念,在更深程度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

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蕴含着与时俱进的决心与推陈出新的要旨,是推动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坚持创新驱动,能够在科技、文化、制度、理论等领域有效激发潜力,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同时,创新理念的运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所包含的思想性、价值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特质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从纵深维度上增强教育的感召力与吸引力。围绕创新理论在知行结合层面上存在的空泛、生硬、形式化等现实困境,高校教育者应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着眼于两者理论基础的相互补充,充分领会创新概念从“无”到“有”的价值旨归,开辟新时代协同教育的特色路径。

1.突破理论运用空泛困境,实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的互补

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工作者应有效把握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带领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辩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逻辑。在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正视理论运用空泛、入脑入心不足、生搬硬套仍存的困境,通过融灌输传播与启发引导于一体的教育方式,生动有力地上好每一堂国情思政课。其中,灌输教育不同于教条主义说教和填鸭式教育,蕴含着“规律性、自觉性和实效性的科学方法和实践过程”,需要打破“假大空、无实效”的片面宣传与狭隘理解[1]。启发引导则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用好问题、讲好故事等方式[2],充分把握教育规律,增强价值认同,满足成长期待。灌输性通过明确价值导向破解教书育人环节的盲目与核心价值观的淡化,而啟发性则借助因材施教的教育诉求,关注共性之外的个性引导,在互动补充中实现精准育人。

2.激发潜力,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中从“无”到“有”的价值旨归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创新理念紧扣突破局限、补齐短板、激发潜力及推动改革的关键要素,在破旧立新中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回首创新创业教育在起步之初所处的困境,无论是无的放矢的盲目跟风、无计可施的抵触回避,还是无足轻重的局限视野或施教无方的教育焦虑,“无”字所蕴含的匮乏、被动与单调折射出了教育系统对于创新的迫切需求。以“无”为出发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立足新时代,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昂扬向上的锐气和从容进取的定力,有声有色地开展教育,有滋有味地探索价值,有始有终地总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融合写下了生动的注脚。从“无”到“有”关注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守正创新与革故鼎新,通过反复锤炼实现自我完善,在合理扬弃中探寻新的思路、路径和机制。

3.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拓宽思政教育与创新培育的互融渠道

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高等学校在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的教学模式。从“学什么”“怎么学”,到“教什么”“如何教”,不同层面的换位思考为教育者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启示:首先,通过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提升高校“双创”教育的牵引力。发挥高校汇聚先进人才、科研成果丰硕的智力优势,扎实强化目标导向与品牌意识,利用“以创促教”的实训方式,扩大实践教育和训练渠道,积极搭建多层次的“知行践”创新平台。再者,借助创新理念抢占先机,抓住思政育人的牛鼻子。围绕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教育教学需求、发展实施规划等要素,以运用创新思维、紧抓关键环节为导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创新”的育人氛围。此外,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形成的合力,走好深耕创新发展的先手棋。打好全方位育人的“组合拳”,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推动思政与“双创”教育中相关工作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以创新发展为价值取向,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相得益彰:注重创业实践,在更大范围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紧跟新时代的发展脚步,高校在开放、包容、多元的育人环境里,以创新推动创业,不断将各学科领域的创新理念融入到创业实践之中。从创业意识养成、专业技能传授、相关政策解读等环节多管齐下,高等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导向明确、结构清晰的大学生培养方案中,构建基于“创业+”的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与素质教育、实习与实训教育、实战与孵化教育,努力实现从“补齐短板”到“做强长项”的跨越。通过创业实践所强调的生产要素结合、方法得当、载体相宜、情景融合等本质特征,高校需要增强受众意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在更大范围中推动思政与“双创”教育内容形态的同步升级。

1.破解学深做实分离难题,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作为检验理论教育成效的核心标准,创业实践能够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动与社会多方力量的作用,对于厚植创业文化、深耕基础研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等具有重大的意义。面对问题导向不明、学深做实分离的教育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做实创业实践,避免南辕北辙的浅表化学习,同时,有效掌握知行合一的方法手段,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效结合。其中,理论性关注逻辑与阐释,通过现实观照思考、学科体系建设、学术能力提升展现时代特征;实践性强调受众的主观能动意识,借助内化的思维观念来涵养具体的行为[3]。谈及两者的结合,高校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亦在“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把握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动态平衡”[4],进而打造亲和力佳、成效性好、教育性强的“三全育人”矩阵。

2.增强动力,筑牢创新创业教育中从“有”到“优”的价值支撑

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包含“产业”“学业”“创业”等要素在内的产学融合链条,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给予前沿的科创项目支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构建完整的职业生涯体系。它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凸显了价值观塑造、意志力锻造及社会氛围营造的重要作用,表现为从“有”到“优”的价值追求。围绕规模化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创业实践直面诸多经济领域中多而不强、大而不优的困境,不断锤炼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帮助他们在观察、思考、判断和应对市场竞争的同时,增强创业动力。创业实践的深入开展,离不开有待研究的审慎、有的放矢的精准、有条不紊的实践、有口皆碑的认同和有头有尾的坚持,更需要实践方案的优选、创业项目的优质、政策扶持的优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3.凸显项目资源优势,打造思政教育与创业实践的融合平台

深挖科创内涵,发挥资源优势,高校在厚植思想政治文化和提升大学生创业实效的过程中,助力融合平台的打造,让师生成为创造主体,努力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不断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发展。针对具体实施路径,高等院校可以视多效引导为契机,科学调动一切优势资源,从三个方面推动创新创业服务项目与社会实际服务需求的对接。其一,优化布局,注重施教,形成协同育人一体化机制。围绕专业定位、學习需求、发展规划等要素,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第一课堂,自主整合国内外优质课堂资源,汇聚涵盖从线上到线下、从课堂到实践、从思想政治教育者到社会创客群体的协同创业合力。其二,多管齐下,强化创业,突出科创竞赛专业化优势。以国家、省市、高校三级创业平台和教学实验中心为支撑,突出学科竞赛优势,拓宽创业教育思路,搭建网络信息技术“众创”空间,形成有效的创业实践载体。其三,齐头并进,了解产业,强调创业实践品牌化管理。关注“嵌入式”产学对接方式,通过有效的企业导师制,以创业讲坛、创新课堂、项目孵化等丰富多元的创客育成手段,合作共建集“产、教、研、学、创”于一体的创业实践活动载体,产生品牌效应。

三、结语

对于高校而言,坚持创新理念与注重创业实践是突破现阶段教育场域矩阵的有效途径。基于从“无”到“有”的价值旨归和从“有”到“优”的价值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中,不断提升育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与渗透力。思想政治工作与创新创业理念之间的耦合关系,为探讨理论运用、具体实践、教育思路等现实困境和拓宽互动渠道、打造融合平台、创新话语模式的具体举措提供了价值借鉴和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方.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22-24+39.

[2]冯秀军,咸晓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74-78.

[3]张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深刻内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39-41.

[4]江家城,寇清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基本依据、推进路径与内在要求[J].思想政治研究,2019(7):7-11.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