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大思政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20-06-01 07:38张子奇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思政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张子奇

摘要:在对“大思政”格局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从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身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滞后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单一等角度分析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并试着提出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建设、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革创新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融合等途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思考。

关键词:大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01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了我国高等教育新的使命,高校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立德树人是其根本任务,而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善于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关键环节。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复杂深刻,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移动网络和自媒体等新的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特别是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可能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刻不容缓。

一、“大思政”格局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

“大思政”格局是指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与相关的联系机制,充分调动各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因素,形成具有整体合力效应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元性与协同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与全面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与创新性等多重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大思政”格局是从全局的高度和战略的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育人机制及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整体战略布局,力图改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单一格局状态。构建“大思政”格局,以调动各方因素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局面,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是指高校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身特点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需求,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将实践结果与预先的教育目标相比较,所达到的有效程度。了解、掌握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身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交往与互动中完成的。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主体是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政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现阶段由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践行的程度不高,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是思想上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看到重视的成果。思政课教师要着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弄懂讲清理论观点,还要有分析解释现实问題的能力,切实增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付出了很多辛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思政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和学生工作任务繁重而产生的职业倦怠,这都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此外,大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受教育者,在多元社会思潮和网络信息化时代下,部分学生在信仰选择上出现了困惑与迷茫,进而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上缺失严重。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要素,教育内容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乎时代性较为欠缺,理论内容的更新与发展稍显滞后,部分学生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已被时代发展所抛弃,从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排斥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够突出,高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往往仅片面追求开展的届次、追求教育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特点的差异和学生学习兴趣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较弱,教育的内容既要合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同时还要合乎大学生生活的小环境,要将理论内容通过身边事做好生动转化,让学生觉得这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对自己的成长确有帮助。但目前一些高校只是单纯地讲授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模式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欠佳。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对教育对象采取的具体教育方法。正确的教育方法在于使用语言的艺术、把握时机的艺术、掌握分寸的艺术和注重升华的艺术,确保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随着自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接受、传递信息的方式不断更新。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性尚显不足,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气氛沉闷的课堂,以及一些没有融入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的活动,都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所发挥的作用不够充分,部分高校领导层面没有对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必要的研究,在校师生也没有将目光放到校园文化建设上,忽视了人文气息浓郁、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思想意识的形成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思考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建设

1.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校党政干部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把握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学校内部各部门的育人功能,推进“三全育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2.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完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掌握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以及培养专业化的职业精神,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尤为重要。

3.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水平

不仅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地位,还应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及保障力度,以便辅导员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同时,辅导员自身要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理应急事件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4.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

大学生要注重自身修养,客观认识并评价自我,要学会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促进知行转化,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革创新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具体来说,一是引导学生将树立远大社会理想与明确的个人理想紧密结合,把个人的学习进步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建设祖国和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二是要根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教学、重大节庆纪念日和主题教育活动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培养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三是正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敢于正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教育大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四是注重职业道德的修养与锻炼,明确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够有效传承并傳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尽可能地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课堂载体与实践载体有效融合,在互动式教学与情景式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深化育人实效。将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相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必要的理性教育,因为它保证着高校教育的政治方向,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感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真理的力量只有触动学生的情感,才能感染学生去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二者相互对应、相辅相成,实现同一育人目标。显性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者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和大众传媒等公开手段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的灌输性。隐性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发校园或社会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创新文化育人理念、提炼校园文化特色,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支撑起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陶冶学生情操,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些都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刘兴平.高校“大思政”格局的理论地位与实践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8(4).

[3]杜美瑾.新时期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

[4]徐琳.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大思政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