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

2020-06-01 07:38代杰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代杰

摘要:逻辑学课程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校《普通逻辑学》课程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相脱离的现状进行分析,着眼于分组教学、明确课程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系统开设逻辑课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使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素养、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成为高校逻辑教学的首要目标,使批判精神最终转化为学生解决所有疑难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教学模式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001-03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学科,历史悠久,具有工具性和方法论的特征。我国批判性思维研究专家武志宏教授指出:“我国大学的一般逻辑教学,应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为目的;以论证为核心,围绕论证的识别、分析、评估建构、表达展开;以论证形式为重点,以社会生活为例证源,规则叙述与谬误分析相结合。”鉴于此,针对高校普通逻辑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改革,发挥其在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刻不容缓。

一、大学《普通逻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很多大学都开设《普通逻辑学》课程,尽管名称不完全统一,但开设的范围和具体科目设置都比较相近,而且高校《普通逻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它的重要地位也极度不符。一方面,由于受专业技能课的挤压,高校《普通逻辑学》课程处于萎缩或边缘化状态;另一方面,逻辑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有效地结合,更是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联系不大。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教学内容不统一,忽视逻辑的应用性

逻辑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理论与现实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逻辑的影子。然而,在目前高校的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不统一,逻辑学教师更多的是根据个人的偏好来选择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不符,理论和现实相脱离。比如,逻辑学相关教材中的论辩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一内容讲好不容易,教学效果不佳,很多教师会选择不讲或略讲,而对于比较容易理解的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却花费比较多的时间讲授,无疑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再加之很多高校教师过于注重知识方面的讲解,对逻辑的整体性认识不足,使得学生面对枯燥、抽象的逻辑符号无从下手,更因为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应用,从而失去学习动力。逻辑学被称为“思维的文法”,是一门真正指导人们思维的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把知识的传授与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2.教学方法单一,逻辑的时效性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的逻辑课教学由于受课程学时的限制,加之内容偏多,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借助多媒体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然后以适当的题目训练为辅。这种安排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课堂上针对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教师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讲授,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较少,甚至没有,学生全程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完全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逻辑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单一的讲授导致学生越听越听不懂,越不懂越不敢走神,一堂课下来听得吃力,收获却不大。

3.考核方式不完善,遏制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校的逻辑学课程目前考核方式最多的是采取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占30分,一般包括考勤、作业、讨论等,期末成绩占70分,是一份闭卷试卷,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为了能通过考试,不挂科,很多学生把期末复习变成了猜题、背答案。由于学习和考试时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得不到体现,加之逻辑学本身抽象、记住难忘得快,很多学生感觉这个问题还没弄明白,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畏学情绪明显,挂科率高,这种心理也成为学生逻辑学学习中最大的障碍。

4.缺乏后续课程安排,逻辑学的效果前功尽弃

高校逻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一是要教授逻辑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在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通过分析和论证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些任务既很难完成,也没有长效性。究其原因,很多高校只开设了基本的逻辑学课程,学生学完之后并没有后续的逻辑学课程教学加以强化,导致前功尽弃。目前很多高校基本都是在大一或大二开设逻辑学课程,开设的专业往往是哲学、思政、行管、法学、中文等,一个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并没有开设后续的课程。到大三、大四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可能只记得学过了逻辑学,至于学习的具体内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更谈不上具体应用了。

二、批判性思维概述

被称为“新浪潮”的批判性思維运动出现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北美,此后批判性思维运动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培养大量具备较高批判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大学生。”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其宣言中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这些目标,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学科知识的简单的认知性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的技能。”声势浩大的批判性思维热潮席卷了中国,学界普遍认为,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大胆进行批判和质疑,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目前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批判性思维源于英文“Critical Thinging”,是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思维活动。”批判性思维强调每个人都能应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知识和能力的高度统一。批判性思维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等特点,它本身是一个智力训练过程,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一个人决策力和判断力的提高、对事物进行多维度的思考,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