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软器械流星锤十字披红动作技术分析

2020-06-02 07:25王晓雯刘清华李艳君许嘉璐谷凯凯徐朝晖
武术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十字练习者传统武术

王晓雯 刘清华 李艳君 许嘉璐 谷凯凯 徐朝晖

1.北京体育大学传统养生功法干预实验室,北京 100084;

2.北京市什刹海体校武术队,北京 100060;

3.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4.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浙江 杭州 310000

武术,有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它逐渐孕育且成长,慢慢形成了各门各派独特的武学体系。流星锤是武术软器械,最早为原始社会的打猎工具是软兵器的一种,旧时称为暗器“飞石索”[1],是由锤身、软索、把手三部分组成,一般锤头挂绸布做彩,以利于控制锤头变换方向,因锤头击打出去速度极快,又走直线似流星一样故得名。流星锤通过缠、绕、带、穿、收、放、摆、扫、圆周运动等方式最后沿切线方向打出[2],易于隐藏、携带方便,过去常在江湖行走之人多喜带之,并有专门的携带、隐藏方法,即要隐蔽不被人知道,又要一用即出,一般练单流星,即一个锤头,扣腕套在左手腕上不动,右手持绳,也可握锤头或抛或击,也有练两个锤头的双流星,而现代的武术比赛中多用于单流星。[3]到宋代时期,逐渐形成套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训练和民间练习,随着历史不断演变,明清时期许多武侠小说有关于许多流星锤的记载。[4]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以竞技为主的西方体育的传入,在体育科学化的推动下,武术以全新的竞技武术的面貌加入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大家庭,流星锤项目也逐渐得到重视,由于它技巧的难度性,动作的危险性,练习不正确极易造成对自身及他人的伤害。在科学飞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在学习那些优秀的传统训练方法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进一步研究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传统武术,让传统武术焕发出青春光彩。流星锤最为传统武术软器械的代表者,其传统特征相当显著,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关于研究流星锤技术动作的分析和训练方法的文章较少。因此,流星锤动作技术分析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难题。

十字披红属于流星锤上身缠绕类动作之一,是利用肩关节和头部的缠绕,抛出击打对方的身体,是以圆周的运动轨迹直线抛出,以及弧线运动的回收动作,分为缠身、打出、调整三部分,是套路中使用率最高,也是最核心最经典的动作,同时也是流星锤最具代表性与实用性的技能之一,许多动作的组合都是由十字披红做连接完成。由此可说明,十字披红对套路的连接及创新起着关键的作用。[5]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武术软器械流星锤“十字披红”的动作,进而总结出科学的、有效的、实用的关于流星锤“十字披红”技术动作的技术分析及训练方法,指导中国传统武术训练实践,为更多爱好流星锤的人士提供具体的、科学的训练方法的理论指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传统武术软器械流星锤十字披红动作的技术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期刊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网站,以“流星锤”“十字披红”“武术”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经过分类和整理,对其中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作为本研究的重点参考依据。

1.2.2 图像采集法

采用1台高清佳能750D摄像机进行拍摄,对传统武术软器械流星锤十字披红动作结合正面、侧面、背面运动轨迹,运用该相机的运动模式进行拍摄,使人物运动轨迹更加简明扼要地了解该动作的运动路线和练习方法。避开传统普通摄像法的人物不清晰、运行轨迹不明显等弊端与漏洞,随之采用Adobe Photoshop后期制作软件,对照片进行后期剪辑,以便更清晰地对动作进行分析,旨在使教授者与学习者通过本篇文章的观看得到如期而至的效果。

1.2.3 动作分析法

将拍摄制作好的照片进行分类, 对流星锤十字披红动作的运动轨迹、发力方法、身体姿态进行详细的动作分析。

2 分析与讨论

2.1 流星锤十字披红动作的分析

2.1.1 立身持绳轮锤

流星锤持绳抡锤是整个技术动作的开始,以圆的运动为主要表现方法,手持绳端为圆心,舞动时以此为轴心,抡锤是整个十字披红动作中最为重要的技术环节,轮锤分正轮和倒轮2种, 顺轮就是流星锤随右手带动向正前方轮锤, 倒抡即流星锤随右手带动向正后方抡锤, 抡锤要贴身、立圆。[6]

2.1.2 肩背缠绕接绳

肩背缠绕,绳索从右腋下反穿搭背再到左肩上,左手接绳。绳的长短要根据动作的缠绕程度随时做调整,左手接绳时要注意手的位置,太高或太低都容易误伤到自己,使绳索偏离正常的运迹。

2.1.3 脖颈缠绕轮锤

脖颈缠绕,左手接绳后,利用惯性身体以腰为轴向左转身,同时绳索从左腋下穿到右肩背上向脖颈缠绕,以脖颈为轴向右转身。身体要利用绳索的惯性相互协调配合,脖颈缠绕时,颈项不能太竖直,眼不离绳,感受身体与绳索的配合。

2.1.4 接绳放打出锤

放打出锤,是整个动作的关键。是身体做圆周的缠身动作利用转动惯性放打出锤,其特点是击发范围大,速度快,力量大。

2.2 流星锤十字披红动作的特点与分解

2.2.1 流星锤十字披红动作的特点

十字披红动作是流星锤套路中的经典动作,属于上肢缠绕类技术动作,其特点是缠身的巧妙性和协调性、出锤击发的突击性。[7]在演练过程中习练者将绳索缠绕在身体上,看似是非常复杂的,但又能快速解脱,这就需要锤与身的协调配合利用绳索及时作出反应,即所谓的“死缠”的“活缠”,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向和姿态使绳索顺其身体运行的规律做出变化来迷惑对手,在瞬间击发出锤,体现了“巧打流行顺打鞭”的巧妙性、协调性以及出锤技法的突击性。

十字披红的缠绕动作环环相扣,主要表现在左手,其缠绕缠绕程度非常复杂,主要缠绕部位在脖颈和肩颈,连线点从腋下到脖颈缠绕后好似一个斜方向“十”字,如(图5)。此动作总共由两个死缠组成,从两个缠绕的收短再到解扣后的放长最后放打出锤,所以锤身的长度需要略长一点,做到出其不意的技术特点。流星锤的很多缠绕动作,无论怎么缠绕都万变不离其宗,最终都成一活扣出锤,或是沿切线放打出锤,通过解扣或者通过手臂抖腕或其他关节的弹抖发锤。[2]

在运动中,根据锤身圆周运动的惯性手臂会随锤身的方向一起运动,在锤身转动的速度变缓时右手可拨绳加快角速度,使动作在运动中更加协调流畅。通过练习缠、绕、带、穿、收、放、摆、扫、圆周运动等技法可以提高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性、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而在练习了一段时间的“十字披红”之后,习练者可以明显感觉到手臂肌肉变得坚硬而有力,明显区别于其他未练习的部位。十字披红注重上下肢的配合,在运动当中,上肢肌肉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都产生不同程度拧转的过程,从而在练习当中,通过肌肉的拧转对上肢灵活度起到很好的效果;在相互的配合下,十字披红对步型和步法要求也十分多变,下肢步法的运动特点是灵活、轻盈、移动速度快。在练习的过程中,身体的重心也由此变得忽高忽低。因此,练习流星锤十字披红动作可对人体的力量、速度、协调性、灵敏性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2.2.2 流星锤十字披红动作分解

十字披红起势动作为身体直立,两脚分开,左脚在前,目视前方,大臂贴肋,右手持绳抡锤立圆,手持绳端为圆心,舞动时以此为轴心。(图1)

右手轮锤与右腋下反穿搭背到左肩,左手接绳。(图2)

图1

图2

图3

图4

随绳索惯性继续轮锤到右斜下方向。(图3)

右手拨绳,增加绳的加速度,重心移至左脚。(图四)

身体转向正后方,右脚上步,左脚横开,重心在两腿之间。同时,锤身从左腋下到肩背缠绕,头略低。(图5)

锤身经面前画立圆到左斜上方后以腰为轴转身,右手拨绳,右脚向斜后撤步。(图6)

锤身向上时右手拨绳,同时转身锤身向左。(图7至8)

图5

图6

图7

图8

上动不停,锤身向下、向上,手臂随锤身摆至上方,锤身继续向后由左腋下到下方。(图9至10)

锤身从下方轮至上方右手接绳。(图11)

左手活扣,右手向后、向下,最后向前方放打出锤。(图12)

图9

图10

图11

图12

2.3 流星锤十字披红动作的训练方法

2.3.1 完整训练法

十字披红动作最考验习练者的身体协调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采用完整训练法更有利于练习者完整的、直观的掌握动作,更能在练习时突出动作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在进行“十字披红”的训练时,要求练习者完整的进行演练,中间不许出现分解与停顿,讲究灵巧连贯,一气呵成。初学者在运用此项训练方法时应注意动作的规范性与连贯性,练习“十字披红”动作一段时间的练习者在进行此项训练方法时则更应注意动作的发力与技击含义。

2.3.2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对同一动作或技战术的重复练习,强化条件反射从而达到运动员对动作或技战术的掌握和巩固。采用重复训练法不仅可以提升练习者的一般耐力素质,更能加强练习者对“十字披红”动作的熟练程度,长此以往,使其做到融会贯通,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战之中,一招制敌。[8]初学者运用此训练方法时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枯燥情绪,从而丧失兴趣,应以熟练掌握动作为主,以10-15分钟为宜;在进行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应适当加大持续时间,做到更加熟练的掌握与运用,最好控制在20-25 分钟;而流星锤的资深习练者的持续时间可在 30-35分钟,并可通过此训练方法来达到增强耐力素质提高身体坚韧程度的目的。

2.3.3 负重练习法

在熟练掌握十字披红动作之后,可增加一定重量的铁锤进行练习。[9.10.11.12]目的是增加运动强度及负荷量,提高身体与流星锤的协调配合,负荷量为每次练习 4-6 分钟,每日练习 4-6次。负荷强度掌握在能够使练习者感到略微劳累,但不至于使身体感到过度劳累,以熟练并提高技术动作为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十字披红”动作是流星锤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动作,是流星锤中重要的基本功与技击手段。通过对流星锤十字披红动作的技术分析与动作分解,对十字披红动作的技术特点以及对这一动作的运动轨迹、方向和顺序有了充分的掌握。

(2)进行流星锤的“十字披红”动作的练习时,主要运用到的训练方法为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负重练习法。其中完整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适合各个阶段的习练人群,而负重练习法只适用于资深习练者。

(3)十字披红是流星锤的基本技术之一,应该有效安排训练负荷,初学者每次练习4-6分钟,每日练习 10 次。资深练习者每天练习两到三次、每次持续15-20 分钟。

3.2 建议

(1)练习者在泛化阶段由于运动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不够精确,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不密切,所以躯体活动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准确、出现多余错误动作而且动作练习起来会造成身体部位的砸伤。此时,练习者不能操之过急,循序渐进,可采用沙包替代铁锤的手段进行练习,同时也要保证流星锤在训练中的安全措施以免造成自身或他人的伤害。

(2)流星锤属于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一部分,而传统武术在民间仍按照其自身的规律继续发展。近几年,这一项目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可能也会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建议相关部门重建这一项目的发展,使其能够适应现今的文化氛围和时代节奏,构建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保留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完整性,[13]将中国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十字练习者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十字棋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巧用十字相乘法解题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