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020-06-03 17:20时卉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时卉

摘 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青年教师群体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当前青年教师主要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个人与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得到不到社会支持时,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会受到影响。本文从社会支持视角出发,对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展开分析,从而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社会支持视角;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

一、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一旦无法解决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或缺乏社会的支持时,青年教师将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完善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系统,在校园范围内营造出尊师重教的和谐氛围,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社会支持理论相关概述

(一)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指的是由社区、社会网络、亲密伙伴提供的感知与实际的工具性、表达性支持。个人、发展、环境是影响社会支持网络形成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如下:应用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对方展开实物服务。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分为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其中社会工作服务属于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利用当前的社会资源可以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紧迫需求,并实现对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发展。通过对社会支持网络的评估,有利于完善服务计划,向服务对象提供具有实效性的帮助[1]。

(二)社会支持理论的应用意义

对于社会支持理论在青年教师群体中的应用意义,具体如下。第一,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社会支持网络强调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社会资源整合后为青年教师提供社会支持,使环境满足青年教师的需要。受内外环境影响后,青年教师普遍会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应用社会支持理论后可以对青年教师起到思想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第二,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可以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工作具有复原、预防、稳定的基本功能,从社会支持的视角来看,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让教师更好融入社会。社会工作会接入其心理健康问题,实现青年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良性互动,鼓励青年教师以积极的状态迎接工作,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时刻保持着乐观的精神。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一)当前青年教师存在的心理困境

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优越感与自卑感同时存在。高校教师职业稳定,从事于高职教育的青年教师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社会地位都比较高,他们心中有着一定的优越感。但大多数青年教师是毕业后从教的,与学校里的中年教师相比,青年教师面临着经验不足、工作能力不强以及科研成果较少的现象,特别是在科研与职称方面,青年教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当优越感与自卑感并存时,教师内心将会越来越矛盾,甚至无法专心工作。第二,人际关系不协调。青年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包含自身与领导者、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其他教师、学生等方面。青年教师与他人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不同,他们缺乏社会阅历,社会交往经验不足,在工作中会出现职称评定、奖金分配等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第三,容易产生低层次的成就感。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他们很容易出现疲惫感,也就是低成就感。这是因为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不足,遇到教学方面的问题时会自我怀疑,降低自信心[2]。

(二)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知识更新方面,青年教师需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青年教师不得不学习最新的理论与技术知识,学科交叉带来的压力让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产业结构调整给青年教师带来心理压力,要求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高职教师必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其次,学校内部环境给教师带来压力。过重的教学任务、招生质量、入学率的提升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学校不敢聘请太多教职工,青年教师师资紧张,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素质不高,生源质量差,大多数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导致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不断加大。

最后,來自经济和家庭方面的压力。经济上,青年教师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职称不高,收入较低,面临结婚买房、子女上学、赡养父母的问题时,青年教师无从下手,家庭上,大多数教师回家后需要承担家务,一边照料老人,一边辅导孩子作业,繁杂的家庭事务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心理负担。

四、社会支持视角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完善正式支持网络

研究发现,加强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社会支持,为其构建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对此,有必要完善正式支持网络,为青年教师的未来发展指明道路。国家与当地政府应深化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条件,使其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安心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出关注职业教育的社会风气,理解并尊重青年教师的岗位工作,鼓励这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人生价值。建议学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建立队伍建设评估机制,合理控制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青年教师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团体的综合素质,间接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从青年教师职称评聘与人才选拔方面入手,为其提供足够的机会,破格提升青年有为和能力突出的教师。建立青年教师传帮带的制度,鼓励优秀中老年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成立学术研究委员会,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接下来的工作,协助他们尽快成长。完善对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在学校内设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定期为青年教师展开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学校管理者应加强与青年教师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其心中所想,尽最大努力帮助青年教师答疑解惑,缓解心中压力[3]。

(二)巩固非正式支持系统

青年教师应学会如何主动去接受社会支持,并在这一过程中展开自我调节。对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第一,青年教师应主动学习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对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预防。与家人、同事、朋友多多交往,主动参加团体活动,与他人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参与过程中维护心理健康。第二,青年教师应积极与家庭成员交流沟通,告知亲人自己当前面临的心理困惑,从而获得对方的支持。家庭成员应关注青年教师的个人问题,情感上支持他们的工作,尽可能地帮助青年教师分担家务,为其提供人际关系方面的有效建议。第三,青年教师的同事应给予青年教师一定的社会支持。当青年教师面临工作与生活上的困难时,同事们应给出相应的关怀,与青年教师交流互动,鼓励青年教师与自己一同参与各种团体活动,使青年教师感到自己被他人关怀,感受来自整个团队的支持。

(三)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风气,完善教师职称考评制度

从社会支持角度来看,应在校园范围内体现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青年教师增强社会认可度。尊师重教的校园风气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使其对自己的职业更加认可。社会应对青年教师展开理解与关怀,在提高青年教师工作信心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工作待遇。宽容对待青年教师,让他们感受到尊重。青年教师每天需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需要宽容学生,帮助这些高考落榜的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还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联系家庭与学校等方面的关系。学校和家长应一同支持青年教师。学校应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提升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社会地位,努力为广大青年教师营造出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鼓励更多青年教师前来应聘,提升青年教师对这份工作的满意度。

五、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有必要为青年教师构建良好的内外工作环境,家庭成员与同事应为青年教師提供情感与信息方面的支持,为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其避免产生心理问题。结合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正式支持网络,巩固非正式支持系统,为青年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完善教师职称考评制度。

参考文献:

[1]朱瑜.社会支持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智库时代,2019(52):42-43.

[2]沈泱泱.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干预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3]戴军,杨峥威.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现状与启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5):75-77.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