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20-06-04 12:15岑文刚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岑文刚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灵魂,其具有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融入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均具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够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讨论了如何在教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文化素养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其历经了几千年的沉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够反映我国的特点和文化,也能够展现我国的思想观念。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带领进行学习的生理阶段,此时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上渗透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整理为以下内容。

一、注重学生写字情况,及时渗透传统文化

读书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內容,为了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与基本的写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需要根据汉字的基本笔画让学生利用硬笔写字,同时注意间架结构,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美。文字是学生记录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写字的水平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也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在实际写字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忽略汉字的文化,如汉字的结构、造型、内涵等,中国书法也向来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在写字教学时融入历史教学,带领学生分析汉字经历的演变过程,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汉字结构的理解,让学生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

例如,“疲”字始建于篆文,“疒”代表病人倚靠在床上的样子,而“皮”则意为从野兽身上剥下来的兽皮,本来是指“柔软”,但与“疒”相联系,就代表身体柔软无力。借助多媒体展示“疲”字的篆文,让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疲”字的来源以及当时的含义,借助篆文、小篆、康熙字到楷体的逐步演变,让学生了解在了解“疲”字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汉字的演变以及当时的文化。不止局限于文字的分析和演变过程的重现,为增强学生的写字能力,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和班级内的实际情况组织书写比赛。同时,每天为学生留足时间练字,也借助优秀书法作品的欣赏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借助古诗词的语言文字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本中精选的古诗词,无论从语言韵味,故事情节还是情感表达方面,都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帮助,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分析古诗词语言文字的特点,在朗诵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分析文字并及时渗透传统文化,借助不同的诗篇向学生传递不同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时,向学生介绍诗人苏轼的生平,主要讲解苏轼创作这首诗的具体背景,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让学生能够结合古诗的配画和教师提供的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首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说题目的含义。这是诗人在看到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后所写的题画诗,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古诗中的插画来理解古诗,同时为学生出示原画的图片,讲解诗中出现的事物。针对古诗的尾联,可作针对性的讲解,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多,更加倡导学生在课上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音韵,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适当提示古诗的内涵,启迪学生的智慧。另外,学校还专门开设了诵读班,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优秀的古诗词,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诵读习惯,并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熟能生巧。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当前多元文化局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忽视,传统文化意识的单薄并不是一件好事,所幸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甚广,教师借助教学内容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教学活动的开展达到促进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目的。除了借助课本中的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传统文化,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复习整本书中涉及的汉字时,教师可结合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不再要求学生默写出相应的汉字,而是让学生利用剪纸的形式剪出教师所说的汉字。在学生剪纸前,教师讲解安全事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学生剪纸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剪纸进度,以及学生的剪纸方法。有的学生直接拿起剪刀在纸上剪,有的学生先在本子上写出汉字,然后再动手剪。随后,让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展示自己所剪出的汉字,教师检查学生所剪的字是否正确,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找出来粘贴在班级的文化墙内。剪汉字,其实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剪纸相似,古人利用剪纸的不同方式可剪出不同的花样,在带领学生复习完汉字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剪纸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起源以及剪纸所传递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借助传统节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利用不同的形式渗透传统文化。比如,在春节期间组织学生搜集春联,了解上联下联中的平仄,上下联的对仗,以及春联中的美好寓意等;在清明节期间让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清明节的祭祀习俗,并组织学生诵读《寒食野望吟》与《清明》;在端午节期间组织学生与家人动手一起包粽子,查找有关屈原的资料,初步了解屈原的作品;在中秋节期间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嫦娥的民间故事,并将自己的听闻或搜集到的资料整理为作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借助汉字知识的讲解、书法的训练、古诗词的分析与诵读,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借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创设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成为传统文化流淌的场地。

参考文献

[1]  刘珍. 延续文化根脉 坚守文化自信——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48.

[2]  于洋. 小学语文教育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J].职业技术,2017,16(08):112-114.

[3]  吴大鹏.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研究[J].成才之路,2017(23):12.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