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2020-06-05 02:16崇俊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1期
关键词:深刻性论据写作技巧

崇俊

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找出事物的本质联系,并分析梳理。近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上越来越要求学生具有独特的思维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解答。但是传统的议论文三要素三段论的写作无法满足高考的要求,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了解学生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积累素材,对学生开展思维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一、现状——有论点没论据

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情境:有论点却没有论据支撑。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小,需要举例论证时,由于知识储备少,搜肠刮肚,列举出的事例缺乏新意和时代气息。学生的论点、论据大面积“撞车”,缺乏创意。

例如,越王勾踐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勾践灭吴、牛顿被砸、爱迪生的发明,学生引用的材料,思考的角度,论点都没有新意,导致了阅卷教师的审美疲劳。例如讨论“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话题时,学生最经常使用的材料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或者是梁启超的“少年智则国智”。这些材料不可谓不经典,但用于议论文中,未免显得过于老旧,缺少时代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如果另辟蹊径,如多写教育公平,立德树人等,想必会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关心时事的感觉。高中生的理性思维由于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以辩论内容通常较为浅显和牵强,且结论没有说服力。学生通常会就某一事例展开大致论述,然后生硬而突兀地将结论直接引出。例如以“自强不息”为话题,学生可能会以少年曹原举例:他在研究所里面临各种拦路虎,在所有人决心放弃时,只有他一个人还在苦苦坚持,终找到解决办法。学生作文随后就下结论:曹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文章匆忙收尾,学生由于对人物精神内涵不甚了解、把握不透彻,给人一种较为肤浅的感觉。

二、前提——灵活运用素材

学生知识储备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论点能否有效地支撑论据。广泛地阅读并做好笔记,是有效的积累素材的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并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框架,深化文章内容。

学生积累了足够的素材,但如果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介绍浮于表面,而不加以深刻说明,那么即使素材再典型、再新颖也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结果。例如学生想要证明邓稼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科学家,那么他简单陈述邓稼先何年何月何日出国,何年何月何日回国,何年做了什么事等等简单的人生履历,这样的材料堆叠对证明论点并没有直接作用。写作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导致了学生议论水平的停滞不前。事实上,素材的积累仅仅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学生想要素材为自己所用,需要对素材加工。以钱学森为例,某学生写到“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如果没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钱老不会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不会在荒山戈壁中苦苦研究,不会创造‘两弹一星的奇迹。钱老身上闪耀的是爱国主义的光辉,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

三、深刻——思辨分析

素材的堆叠无法体现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才是关键。学生能够就与自己观点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做进一步的思考和判断,从命题者角度出发,从而准确判断哪种议论角度更有利于自己的发挥,加强思辨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是议论文写作技巧提高的重中之重。

想要深入分析,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在抓住疑问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文章肤浅的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步步深入,不断使论文的立意有深度,有高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停地自我提问:我的立场是什么?是否正确?怎样将我的立场表达清楚?能不能写得更完善?还需要补充哪些信息?学生在不断地自我提问中,将问题层层推进,最终将达到最合理的深度。学生还可以就问题展开多角度的思考,多层次地发掘问题。提出他人尚未提出的问题,他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这也是思维深刻性的表现。深刻不仅体现在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上,也表现在提出相应的策略上。因果关系是所有逻辑关系中最常用的关系,也是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必经之路。学生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追求将文章写得深刻,并发掘别人不曾注意到的逻辑关系,这是体现其思维的独特性与深刻性的“基本功”。

总之,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积累、多思考。此外,新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议论文的教学环节,可以采用先自评,后小组评议,最后师评的评价方式。从评价方式入手,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猜你喜欢
深刻性论据写作技巧
多角度优化写作技巧教学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分析
巧妙点拨写作技巧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策略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让经典不再遥远
数学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思维
抓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