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维持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果研究

2020-06-08 04:54梁天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循证

梁天平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 400038)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实施前提是建立动静脉内瘘,但长期使用并发症较多,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影响血液透析效果。循证护理的依据是患者意愿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结合护理要求与现有实证,提供优质化护理服务,在血液透析中需开展细致科学的护理工作,以保持动静脉内瘘的通畅度,减少并发症的出现[1]。故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94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旨在分析循证护理对维持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94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循证护理,97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1例,年龄16-87岁,平均年龄为(52.48±10.14)岁。对照组:常规护理,97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44例,年龄18-90岁,平均年龄为(54.62±10.37)岁。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卫生护理、环境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实验组:循证护理,内容如下:

(1)提出问题: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循证分析,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并发症较多,如局部血肿、血栓形成、感染等;(2)循证支持: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并发症原因总结分析,局部血肿形成多是穿刺不当所致;血栓形成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穿刺不当、术后包扎过紧、时间过长等;感染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皮肤清洁不到位等;假性动脉瘤原因则是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手部血肿原因是末梢血回流不畅;此外造瘘口过大,存在较多的回心血量会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3)应用改进:将患者情况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作为依据,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①术前护理: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对术肢皮肤及血管进行保护,向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并规范术前饮食,完善相关检查,加强患者沟通,提前带领患者熟悉手术室,缓解其紧张情绪。②术中护理: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增加被褥保暖,保证无菌操作,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给予患者语言鼓励,若出现异常及时停止手术。③术后护理:术后当天保持卧床休息,用软枕垫在内瘘侧肢体,在坐姿或站立是抬高手臂至胸前,用健肢活动术肢指关节,避免肢体水肿,密切监测血管杂音及震颤,维持血管吻合口的通畅度,对内瘘口上方静脉行热敷处理,避免静脉侧及吻合口受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感染、局部血肿、血栓、血流不畅等。护理满意度: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向患者发放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调查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

表1 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

循证组并发症发生率(5.15%)低于一般组(14.43),差异性显著(P<0.05)。

2.2 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

表2 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91%)高于对照组(89.69%),差异性显著(P<0.05)。

3 讨 论

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最佳血管通路,可有效挽回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但长时间使用会出现感染、血栓、局部水肿等并发症,透析质量降低,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临床需保持良好的动静脉内瘘状态,以维持血透的正常进行。循证护理将患者需求作为中心,激发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其思维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结合理论与实践内容,让护理人员独立解决问题,不仅能提升其业务素质,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更显人性化与科学化,应用价值较高。在本研究中,循证护理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作为依据,从角度提供护理措施,并严格规范各项护理措施的执行过程,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在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中作用显著[2]。

综上所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中,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实现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优异。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循证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