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护理流程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抢救中缩短有效救治时间的应用效果

2020-06-08 04:54廖倩颖叶华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成功率

廖倩颖,叶华安,张 培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急性失血性休克是指患者在短时期内的失血量大于人体总血量的五分之一[1],而导致的休克。常见于外伤或妇科急症等,是手术室中常见的一种突发性情况,若是未及时的进行有效救治,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但因传统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模式在救治上存在理念被动迟滞、流程不畅、措施繁琐等缺陷,导致抢救的成功率较低[2]。因此,探索出更有效且执行性高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手术室护理流程具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次研究分析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抢救中应用主动护理流程对于缩短有效救治时间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 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24例,随机分组,如下:观察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24-65岁,平均(42.5±4.6)岁;对照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5-66岁,平均(42.8±4.7)岁,组间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其他因素引起的休克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案。进行术前准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观察组】:采用主动护理流程方案。主动的对护理阶段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高效且流畅的抢救分流程与总流程积极的开展抢救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流程:准备阶段的护理、伤情评估阶段的护理、抢救阶段的护理以及术后整理阶段的护理。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分析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抢救中应用主动护理流程对于缩短有效救治时间的应用效果调查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表示抢救时间评分,使用t检验数据,满意度及成功率行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 结 果

2.1 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情况的比较

表1 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抢救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抢救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例(%)

3 讨 论

急性失血性休克多是来源于严重创伤导致的大出血,若是未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止血,并纠正血容量不足的状态,则是会使患者的血流通过再分布的方式来保证心脑部的血供[3],导致血管会发生进一步的收缩,造成更多的细胞损害,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后,会引起体液及蛋白的丢失,导致低血容量的状态进一步的恶化,最终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4]。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表现为仓促且无序,抢救的成功率也并不理想。因此,探索出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更加积极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是抢救的关键,而手术室护士通过主动护理流程能够为手术医师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术配合,使配合更加的流畅且默契,并缩短手术的时间,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急救时间,且能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是一种备受患者及手术医师好评的护理模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抢救采用主动护理流程要优于常规的手术室护理。

总而言之,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抢救中应用主动护理流程,抢救成功率更高,显著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挽救生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早期疗效观察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效果观察
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