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言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因素实证分析

2020-06-09 10:55黄进财乔宇博
外国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韩国语韩国因素

黄进财 乔宇博

(1.四川外国语大学 东方语学院 , 重庆 400031;2.杭州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1121)

0 引言

孔子学院作为我国的语言文化传播机构,担负着将汉语和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重任,而教材作为连接目的语和学习者的主要媒介,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化的传播效果。目前国家汉办推荐的教材以特殊人群教材和本土化教材居多,而涵盖从初级到高级的普适性综合教材较少。陆俭明(2016)曾指出,国别化、本土化问题应主要体现在教学上,而不是我们所编写的教材上。教材本身不宜过于强调国别化,应该要往“普适化”方向去思考,去研究,去发展。普适性语言教材由于以适应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学习者需要为目标,因此具有适用地域和人群相对广泛的特点,有助于相对高效地在较大范围内快速提升语言文化传播效果。目前,虽已有专家学者针对主要国家的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及其传播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目前语言文化传播用书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探讨,但基于教材的文化因素分析仍多集中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或是评估特定教学阶段的文化项目编排,而少有通过对他国语言文化传播机构传播内容进行分析来探究其文化因素的研究。

韩国作为只有5000多万人口的小国,其语言使用情况在世界几千种语言中位列13位(吴应辉,2013:253),世宗学堂作为韩国向世界传播语言和文化的机构,可以说功不可没。《世宗韩国语》作为世宗学堂教学用书,是其进行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资源和依据,为韩国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基础保障。与孔子学院提供种类繁多的教材不同,世宗学堂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统一教材,目前已形成一套共八册的普适性综合教材。本文以数据库为基础对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类别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文化因素的结构与分布特征,为编纂更完备的普适性汉语文化传播教材提供翔实的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及内容

本研究以《世宗韩国语》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确定文化因素在语言传播中所涵盖的范围,并确立符合本研究的文化因素分类系统,然后以三级编码形式建立数据库。首先以开放编码在教材中提取各类文化因素,然后,结合确立的文化因素分类系统对其进行归类划分完成主轴编码及最终的主题编码。最后,通过统计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世宗韩国语》中的文化因素整体分布特征如何?

第二,《世宗韩国语》中包含哪些文化因素?

第三,《世宗韩国语》各教学阶段文化因素的构成情况如何?

2 分析框架的确立

季羡林(1996)曾指出:“据说现在全世界给文化的定义有500多个,这说明,没法下定义。所以我个人理解的文化就是非常广泛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作文化。”可以说,文化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其存在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因此,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都涵盖了哪些内容,依据研究视角可给出不同定义,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始终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洪堡特(Humboldt)和沃尔夫(Wolfe)作为最早关注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学者提出了语言相关性原理,认为说话者的世界观继承了说话者本族文化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予以分类决定(张梦瑶,2013:78)。我国学者林国立(1996)从文化因素的角度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进行思考,认为文化因素包括在语言之内,和语音、语法一样是语言内部的一个独立知识系统,具有与其相等的地位。刘珣(2000)也指出文化因素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认为语言的文化因素主要是指语言系统各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使用的社会规约,隐含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在跨文化交际中制约着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的交际误解和障碍,因此,文化因素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并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1988年国家汉办发表的《1988—1990年对外汉语教学科研课题指南》明确指出,把“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双边或多边比较研究”及“汉语和汉语教学在外国人接受中国文化并形成中国文化观过程中的作用”等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容,对推动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理论研究发挥了巨大作用(刘雁玲,2007:67)。人们开始注意文化背景和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于90年代中期对“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达成共识(任远,1994:90),众多学者开始针对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针对语言教学的特点对文化因素所涵盖的范围进行了阐述。其中,林国立(1996)明确提出文化因素要与文化区分开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的文化内容才是文化因素。李泉(2005)也指出文化因素和目的语运用理解有着密切联系,它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方面特定的文化内涵。赵金铭(2008)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认为是跟目的语的理解和用目的语表达所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主要隐含在目的语的结构系统和表达系统中,反映该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取向、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特定的文化内涵。此外,也有学者分别从功能角度、认知角度对文化因素进行划分,以及从不同视角对文化因素进行了分类,其中卢伟于2003年在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第三次专家组会报告上宣读的《中国文化教学大纲》,基于需求分析对文化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划分,将文化因素共分为十个总类、31个子类,共涉及大约190个文化点(娄毅,2006:95)。

20世纪70年代,为实现从交际为中心的外语教学目标,韩国开始认识到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在韩国语教学中,培养外国人学习者适应韩国生活的能力比单纯学习语言更加重要(Pak Yeongsun,2003:67)”,引起了对外韩国语教学界对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文化因素的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语国际传播学界针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从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从语言教学的阶段性视角对文化因素进行划分,形成了两段式(Kim Jeongsuk,1992:78;Jang Gyeoneun,2001:435)和三段式(U Inhye,2004:149)两种观点;二是对语言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文化因素类别进行研究。其中Lee Haeyeong(2000)将对外韩国语教学过程应涵盖的文化因素划分为语言文化、生活样式、价值观、地里、历史、制度、成就文化七大类。Pak Yeongsun(2003)则认为,对外韩国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应由精神文化、语言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制度文化、科学技术文化六部分构成。Jo Hanglok(2004)在将韩国语文化的渐进阶段划分为四阶段的基础上,将对外韩国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划分为衣食住、历史、民俗、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日常生活、制度、艺术、文学、其他十大类。Kim Suhyeon(2006)则将对外韩国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归纳为传统文化、生活文化、语言文化、艺术文化和制度文化五大类。而Gwon Ogyeong(2009)和Kim Jungseop(2011)将文化因素划分为三类,前者将其划分为成就文化、行动文化、观念文化,后者将其划分为信息文化、行动文化和成就文化。

综合两国对文化因素的划分,本文将文化因素划分为六大类28个子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因素类别

3 结果分析

3.1 教材构成

世宗学堂课程分为基本课程和深化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对应韩国语等级考试的初级和中级,《世宗韩国语》八册是基础课程指定用书。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世宗学堂课程及对应教材

*资料来源:世宗学堂财团网站,http:∥www.ksif.or.kr/business/businessKoreanedu.do

教材第一册共12课,2—8册各14课,1—4册各四单元,5—8册各五单元,各单元由标注“文化”的文化单元划分。各文化单元由不同主题构成,每单元包含2~3课,每课都涵盖听、说、读、写,且每单元至少有一课涉及与该单元相关的文化因素。

3.2 文化因素的分布与结构特征分析

3.2.1文化因素的分布

对教学阶段和文化因素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显著正相关(r教学阶段—文化因素分布=0.738,p<0.05),即,文化因素伴随教学阶段的发展而增加,但增幅缓慢。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教学阶段与文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相关性在 0.05 级别显著(双尾)

3.2.2文化因素的结构特征

对文化因素类别的统计显示,生活方式占比最多,以下依次为社会交际、思想观念、成就、风俗习惯和社会结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文化因素的类别及占比

如表4所示,生活方式中休闲娱乐占比最多;社会交际中语言占比较多;思想观念中象征达半数以上;成就主要集中于科技、人物和艺术;风俗习惯中特殊日子占比较多;社会结构中环境占比最多。各子类中,休闲娱乐占比最多,其次为语言、象征、行为、特殊日子、节日、饮食、环境,其余子类占比均低于5%。

3.2.3各册文化因素的结构特征

对各类文化因素在各册中的占比及各类文化因素的分布进行分析显示,第一册以社会交际文化因素为中心;第二至四册均以生活方式文化因素为中心,伴随级别的升高该文化因素分布逐步减少;第五册作为进入中级的衔接教材,中心转至风俗习惯,同时,该文化因素的分布在第五册也最多;第六、第七册则转向思想观念为中心;第八册则主要以成就文化为中心。具体内容如表5所示:

表5 各册文化因素结构及文化因素分布趋势

具体来说,第一册作为启蒙教材,设置了“预备篇”,对韩文相关文献、人物及国际地位做了介绍。正文部分社会交际占比最多,主要集中于语言文化因素,并在第一个文化单元以图片加注释的形式展示了诸多行为文化因素。此外,思想观念占比也较多,主要集中于时间观念的表达。生活方式主要由休闲娱乐和购物组成,多在文化单元呈现。社会结构则是通过文化单元系统介绍了韩国的货币种类和支付手段。风俗习惯则主要介绍了韩国人在四季的代表性活动。具体内容如表6所示:

表6 第一册文化因素结构

第二册的文化因素偏重于生活方式,多集中于韩国人的休闲娱乐和饮食。如第九课以练习形式介绍韩剧中常出现的拍摄地,在文化单元以彩图加注释形式介绍韩国的休闲旅游胜地。饮食方面,首先在第三课以对话形式提出拌饭和冷面等传统饮食,并以彩图加注释形式扩展了众多韩餐,然后在阅读练习部分以餐厅场景介绍了韩餐,在文化单元部分以彩图加注释形式不仅介绍了各类韩餐,还介绍了韩国人的饮食习惯;思想观念方面,主要以对话形式介绍济州岛的地理位置来反映相应的空间观念,并通过对话介绍了象征全州的拌饭和韩屋;风俗习惯方面,主要在最后一个文化单元以彩图加注释的形式介绍了韩国人喜欢聚会的特殊日子;社会结构方面以介绍韩国交通为主,并在文化单元以彩图加注释形式进行了补充;社会交际方面,主要集中于介绍韩国语言中的敬语体系。具体内容如表7所示。

第三册依然以介绍韩国生活方式中的休闲娱乐和饮食为主,但主要集中于韩国人休假的休闲活动及场所,在文化单元中,文字介绍明显增多。饮食方面,主要介绍具有季节特征的传统饮食;风俗习惯方面,主要以对话形式介绍韩国的乔迁宴,以练习形式介绍韩国人在祝贺时常送的礼物,并在文化单元以彩图加文字说明介绍了韩国的节日;社会交际方面,主要集中介绍对时间段的表达和公共场所的礼节。社会结构方面,主要以听力和会话练习引出对天气的介绍;成就方面,主要在第一课中以阅读练习形式介绍了韩国的演艺明星张根硕;思想观念方面,在文化单元的韩国节日介绍中提出韩国人对5月份的观念态度。具体内容如表8所示:

表7 第二册文化因素结构

表8 第三册文化因素结构

第四册依然以生活方式为主,但内容更加多元化,其中饮食占比最多,多以阅读和听力练习形式介绍韩国人的用餐习惯,以对话、阅读和听力形式介绍韩国传统料理的制作方法。此外,在第一个文化单元中,从传统和现代两方面介绍了韩国人的居住环境;第七课以对话形式介绍了乘坐韩国高速列车KTX的方法;第十二课以练习和对话形式介绍了一般的着装搭配;成就方面,除在第三个文化单元集中介绍韩国大众歌谣及歌手和韩剧外,还在第十一课以对话、听力、阅读等形式介绍了韩国电影和连续剧;思想观念方面,主要通过第五课的阅读练习介绍韩国人对私人问题的态度,并对中国、美国、墨西哥及中东地区的一些禁忌进行了介绍;第四个文化单元对韩国及朝鲜半岛地理位置进行了介绍;风俗习惯方面,主要通过第二个文化单元介绍了韩国婚礼习俗,以及传统和现代婚礼的差异;社会交际方面,主要以阅读和听力形式介绍了家中招待客人及用餐礼节和敬语法。具体内容如表9所示。

表9 第四册文化因素结构

第五册内容中心转至风俗习惯,表现手段除文化单元外,对话、听力、阅读等形式使用频率增多。此外,社会交际和社会结构也占比较多,除具体讲解外,还在文化单元进行了有关语言文化的补充说明。行为方面,只有在第十二课以阅读形式介绍了北极和太平洋地区民族在愤怒表达上的差异,并在文化单元以图片展示了韩国人常用的肢体语言;社会结构方面,主要以听力和阅读形式介绍韩国的就业情况来反映韩国的教育,并以听力练习形式对情绪和健康问题进行了讨论;环境方面,主要通过对话与泰国比较介绍了韩国的夏季自然环境,以及蒙古冬季的气候特征;思想观念方面,主要集中在价值观念和象征意义的展示;价值观念方面,主要通过听力练习介绍韩国人对一周五天工作制的态度及韩国人在时间观念上发生的变化;象征意义方面,则主要是在第五个文化单元介绍了韩国人祈福的形式;生活方式方面,多以对话、听力、阅读形式介绍韩国购物过程,以及通过阅读介绍韩国人的日常休闲活动;成就方面,主要通过对话和阅读介绍了韩国的偶像团体和K-PA。具体内容如表10所示。

表10 第五册文化因素结构

第六册中比较叙述方式增多,特别是对象征观念和行为文化因素的介绍。生活方式虽仍以休闲娱乐为主,但内容已不再局限于韩国;起居作息内容方面,仅在第三课的阅读部分对韩国和法国在周日的差异进行了描述。社会结构方面,主要通过听力练习和文化单元对环境和经济进行介绍。成就文化因素种类有所增加,但占比仍较低,表现形式以对话和阅读为主。具体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第六册文化因素结构

第七册思想观念文化因素相对较多,且涉及国家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在有关社会结构的内容中,环境方面的内容除韩国还介绍了美国、新西兰、冰岛、印尼、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健康方面,主要在第一个文化单元以彩图加文字介绍了韩国的一些民间偏方。风俗习惯方面,主要通过对话、听力和阅读对韩国的结婚程序和传统习惯及现代明星的婚礼进行了介绍,并在文化单元对韩国传统婚礼涉及的一些专有词汇进行了解释。社会交际文化因素方面,主要通过第四个文化单元对韩国公司面试时的行为和语言进行了介绍。成就方面,除韩国外,还以阅读形式介绍了美国的林肯。生活方式文化因素方面,主要通过阅读介绍了韩国一种叫作网络咖啡厅的网络功能,并在第五个文化单元介绍了一些韩国文化相关网站。具体内容如表12所示。

表12 第七册文化因素结构

第八册中,成就文化因素占半数以上,其中以人物介绍最多,但并未局限于韩国人;科技方面,主要以介绍韩国和外国古典建筑为主;文学方面,主要介绍了韩国传统故事;荣誉成果方面,主要在文化单元介绍了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艺术方面,主要在第五课阅读部分收录了韩国传统民谣的曲谱和歌词;社会交际方面,主要在文化单元介绍了韩国企业的日常礼节和聚餐的行为文化,并在第十一课以阅读形式介绍了韩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行为;语言方面,主要在第七课以对话形式讨论了网络聊天中的表情符号和缩略语;风俗习惯方面,主要在第五个文化单元对韩国传统和现代的入学和毕业式进行了介绍社会结构方面,主要通过对话和阅读介绍了韩国的气候和人口环境,并在第十三课以连线练习介绍了企业各部门的职能;生活方式文化因素方面,主要以阅读和对话阐述了在韩国旅游生活的感受。思想观念文化因素方面,主要在第三个文化单元介绍了韩国企业文化及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等内容。具体内容如表13所示:

表13 第八册文化因素结构

4 结语

综上所述,《世宗韩国语》作为韩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机构的教学用书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文化因素分布规律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文化因素编排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教材从第一册到第八册文化因素逐步增多,但每册的文化因素构成各不相同,不仅在量上呈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也表现出较好的层次性。张英(2004)曾指出,无论是语言层面的文化教学还是文化层面的教学,其涉及的文化范围从认知角度都可概括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文化多属于可以视听或直接感知的文化现象,深层文化属于思想、观念、制度等异类的文化,接受这一层面的文化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基础。按照《世宗韩国语》和韩国语等级考试的对应关系,前四册为初级教材,后四册为中级教材。教材中,前四册的文化因素,不论是社会交际文化因素中的语言、行为还是生活方式中的休闲娱乐、饮食、交通、起居作息和形象管理,都是可直接感知到的表层文化,因此,前四册可以说是以表层文化为中心;进入第五册,深层文化明显增多。第二,文化因素展示方法和角度多样,同时具有一定的重复性,符合记忆规律。教材综合了对话、阅读、听力、图片、注释等多种形式阐述文化因素,且很多文化因素在各册以不同形式重复出现。第三,符合学习者兴趣变化规律。汲传波(2005)调查显示,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伴随语言水平的提升会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同时对世界性话题的关注程度会升高。教材从第四册开始增添了众多非韩国文化因素,并多次使用比较叙述的方式介绍他国文化因素,重视文化因素对学习者吸引力的持续发展。

其次,《世宗韩国语》作为韩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依据,展现了较好的包容性和文化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避免出现可能存在争议的文化因素,重视共性,尊重差异。教材涵盖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成就、社会交际等多种文化因素,其中社会结构相关内容占比最低,甚至回避了政治文化等容易引起争议的内容。同时作为汉文化圈国家,教材并不回避与周边国家的共性,同时对与他国的文化差异多以比较的形式进行了阐述,巧妙表现了文化认同。第二,以普世价值为中心带动本国文化宣传。教材中生活方式文化因素所占比重最多,其次为社会交际,虽然成就文化因素占比高达16.2%,特别是在第八册占比更是高达70%,但在叙述过程中,融入了众多外国人物;科技方面也涉及韩国以外众多国家;休闲娱乐也以多种表现形式介绍了别国的休闲旅游文化;可以说教材体现了较强的文化包容性,有效避免了强势文化传播可能带来的文化抵触。第三,充分利用文化产业资源,并形成良性互动。韩流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有目共睹,韩剧、韩星在很多国家具有较高知名度,教材中多处提到韩国大众歌谣、韩星和影视剧取景地,充分利用了文化产业在海外的影响,并形成良性互动,有效增强了本国文化吸引力。

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软实力中内生的最积极、主动、活跃的因素,文化传播效果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李希光,2010:319)。《世宗韩国语》作为语言文化教学用书,在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化产业已有的海外影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巧妙地将文化因素融入国际语言传播中,最终使语言教学、文化传播、文化产业三者间形成良性互动,有效地提升了韩国的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韩国语韩国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构式理论与韩国语“?”句式教学
韩国语 "V+ " 与汉语"V+死了"对比研究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