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理念的“快乐读书吧”课堂导读策略探析

2020-06-09 12:20黄华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生本理念策略

黄华芳

【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进行书目推荐的同时还渗透了读书的方法。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全”导策略,立足学情,在全面推介、全程关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通过“细”导策略,分解阅读要素,帮助学生习得读书的方法;通过“深”导策略,由扶到放,助力学生形成阅读思维,蓄养阅读能力,使学生在“快乐读书吧”中获得成长,实现真正的“悦读”。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生本理念;导读;策略

统编教材不仅把阅读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还进一步明确了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多渠道倡导大量阅读。“快乐读书吧”的设立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快乐读书吧”每册有一个主题,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推荐相关书目,渗透读书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的指导,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要求。

笔者在课堂导读中,将栏目内容、阅读要素、导读目标融合在一起,凸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不仅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扩大阅读的视野,还能习得基本的阅读方法,从而在“一文一得”“一课一得”“一书一得”中获得成长。

一、“全”导策略:立足学情,激发动力

“快乐读书吧”信息量庞大,是统编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的一个重要载体。教师要有全面推介、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意识,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定制层级阅读的书目,全程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

(一)全面推介

导读,首先要有量。教师要为学生储备大量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主题书目,奠定其读书的基础。如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童话故事”。笔者围绕主题设计了“主题阅读书单”,除了推荐普适性的阅读书目外,还为读有余力的学生推荐个性化的阅读书目(详见表1)。

课堂上,笔者根据课前调查结果,先聚焦学生最想读的书——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引导学生围绕“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有哪些特别的经历”,运用一些最简单的读书方法,如观察图画、猜读想象等,开展导读,激励学生投入整本书阅读中,初步建立对整本书的印象。课堂上,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一本带动多本,推荐另外四本童话书,鼓励学生课后自由阅读。原本就有这几本书的学生一脸兴奋,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了;没有书的学生一下课就忙着借书或者买书。第二天,全班学生都沉浸在对童话书的阅读中。可见,学生的心中已经种下了阅读的种子。

(二)全程关注

“快乐读书吧”的目标不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落实。因此,笔者指导学生自主制订阅读计划(如图1),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私人定制”阅读方式,可以写摘记卡、做批注等。此外,教师实时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其在经历阅读过程之后获得阅读成果。

这样的全面推介、全程关注,不仅能让全体学生读“足”,也能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读“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从而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学生会在课间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阅读中的新鲜收获,既拥有了快乐的阅读体验,又获得了整本书阅读的成就感。

二、“细”导策略:分解要素,梯度落实

“快乐读书吧”的阅读要素看似微小,实则意义重大。为此,笔者将课堂导读的重心落在阅读要素上,对其进行分解,使其融入多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既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又学习了好的读书方法,并自然地实现方法的迁移,在有梯度、系统化的训练中提升阅读素养。

以二年级下册“读读儿童故事”为例。教材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例,出示了目录第一页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根据目录检索信息,通过目录了解书本内容。如何落实“学会看目录”这一阅读要素呢?笔者将其分为四步(如图2)。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观察——认识目录。课堂上,学生人手一本《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笔者带领学生打开书,找到目录所在页,让学生读一读目录,通过交流补充,知晓目录主要由故事名稱和页码组成。

第二步,听找——感受作用。笔者报出一个故事的标题,如《不怕真老虎》,请学生听到后在目录中找到这个标题,猜猜故事的大概内容,并根据标题后面的页码快速翻找并读一读故事,看看自己是否猜对了。

第三步,读猜——使用目录。笔者请学生找出最吸引自己的一个标题,通过目录提示的页码找到故事读一读,然后读给同桌听,看看对方能不能根据内容猜到标题。最后,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和班级中交流阅读的收获,总结目录的用处:提前知道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篇章,分别在哪一页;可以根据目录的指引,按顺序阅读,也可以找到感兴趣的篇目先读。

第四步,赛读——趣味拓展。笔者随机读三个故事的文字片段,请学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根据文字内容猜出标题,并准确找到该故事所在的页码,进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对目录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为阅读其他书籍做好能力储备。

在落实以上步骤的基础上,笔者还联结目录常见的形式,比如按单元分、按时间分、按章节分等,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在课外去找找有独特目录的书本,推荐给同学。学生纷纷感叹,小目录原来有大作用,读懂了目录就能更快、更好地读整本书的内容,“快乐读书吧”教的方法真好用!

阅读要素既是导读的突破点,又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笔者始终将学生置于自主阅读的主体地位,通过“细”导策略,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用好教材提示的阅读方法,让教材成为学生的“练兵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扎实有效地习得阅读的方法,为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打下基础。

三、“深”导策略:由扶到放,蓄养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导读过程中,教师除了有效落实阅读要素,还需找准学生真实的阅读起点、学生与文本的相融点等,引导学生在导读中深入探究、品读,由一个知识点带出更多知识点,以一种思维引出更多思维,从扶到放,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以三年级下册“小故事大道理”为例。

(一)前后勾连,迁移经验

本册“快乐读书吧”编排在第二单元之后,学生通过学习《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等寓言故事,已初步习得阅读单个寓言故事的方法。课堂上,笔者重点对必读书目《中国古代寓言》进行导读,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已学知识,交流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读懂内容、明白道理、联系生活。随即,笔者让学生学以致用,紧扣故事内容和其中的道理,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或一组寓言故事与同学分享。在交流补充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清楚故事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其中的寓意。

(二)循“文”品“意”,培养习惯

整本书导读需泛读,也需有所聚焦。在学生自主阅读、亲近书籍的基础上,笔者聚焦“怪”这一小主题,推荐学生阅读《画蛇添足》《掩耳盗铃》《郑人买履》三个故事。学生通过自读、交流、组内评议、全班分享,与故事人物产生共情、共振、共鸣,视角从一篇拓展到多篇,有意识地关注篇与篇之间的共同点。随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制作“奇人怪事排行榜”、表演课本剧等阅读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对寓言进行多元理解和个性化表达。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趣,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得以调动,交流合作能力得以培养。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古代寓言故事的魅力。

(三)阅“人”知“己”,发展思维

有思考的阅读才是有质量的阅读。教师要通过文本与文本、文本与现实等的相互关联映照,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背后的意义,感受寓言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有效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师:找一找,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奇人怪事?

(生纷纷回答:刻舟求剑、杞人忧天、杯弓蛇影、东施效颦……)

师: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奇怪之人、奇怪之事?

生:为了提醒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

生:劝我们要引以为戒。

……

师:如果给这一类寓言取个名称,我们可以称其为讽刺类寓言或劝诫类寓言。寓言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或事呢?

(生交流生活中的实例)

在“快乐读书吧”的导读课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合深度思考的情境。笔者在落实“联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这一阅读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文本中的“他者”联系到自己或身边人,感受寓言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从而获得成长,形成“语文+”的阅读思维。

综上,在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的课堂导读中,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精准定位学习要素,精心设计导读活动,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实现真正的“悦读”。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侯春艳.在“读书吧”快乐读书吧——统编本教材“快乐读书吧”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9(22).

[3]陈佳美.快乐读书吧:指引学生课外阅读之旅[J].语文教学通讯,2019(12).

(浙江省海盐县向阳小学   314300)

猜你喜欢
快乐读书吧生本理念策略
“快乐读书吧”童话导读教学设计
《读读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基于“快乐读书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