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2020-06-09 12:19任蕾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

任蕾

摘 要:院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方式,以期帮助院校提升教育质量,并为广大小学生良好心理状态与品质的养成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整合

现阶段,多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虽然相对乐观,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而德育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重要意义。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能够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生活观念,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传播正确的观念

院校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方式。

第一,榜样激励法。小学生由于学业方面的压力,内心可能有一些焦虑和不自信。这样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科学方法加以疏导。例如,结合前辈的学习经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或者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人物传记,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二,科学引导。院校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目标,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心理健康讲座、咨询等不同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缓解其焦虑不安的状态,从而使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上,正确认识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培养韧性

心理学家发现,韧性能够通过后天进行培养与增强,它能够帮助人们迅速摆脱消极的心理状态。因此,院校应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韧性。

首先,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心理素质。同时,让学生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增强团队辅导力量。例如,院校可以聘请专业素质较强的心理教师,开展团队咨询,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积极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竞赛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即使失败,也能从中获取经验,从而不断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三、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文化作为创造的根本,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建立合理的文化氛围,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创造力。院校还要将文化育人作为教育的重点,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确保文化的先进性以及多样性不受影响。同时,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富有创新意蕴的学习氛围。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逐渐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另外,教师不能一味传授教材知识,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通过有效的启发以及小组探讨,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加大德育培养力度

加强德育培养力度可以通过两方面实现。

一方面,教育机构要健全德育课程体系。当前,多数小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德育更是十分模糊。因此,需要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制度与标准完善教学体系。例如,将不同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同时,教育组织可以设置相关课程,并将其划入到学分管理范围之中,从而建立严格的德育教学体系。

另一方面,院校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设立人生情商、创造力思维等课程,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另外,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投入较多的关心和耐心,需要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

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情况下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这不利于学生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通过适当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结合实际生活,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提升心理素质

教师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给学生安排课后任务,使其理解家长的艰辛,养成良好的品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及生活习惯,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可见,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并结合生活,联系实际,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信心,并从实践中对生活与社会产生深刻的认识。

六、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培养体系

为了更好地提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培养体系。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同,教师在思考的方向上需要进行引导。教师需要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指導学生有效培养成长型思维。例如,让学生用专门的小册子将自己想要做但还没有实现的事情列出来,并作为不同阶段的小目标,定期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估,检查各个小目标的完成情况。

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其给予鼓励,从而使学生保持动力,并通过不断实现小目标,逐渐建立自信心,激发自己更多的潜力,从而增强心理素质,实现教育目标。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培养体系,为其信心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除了传授教材知识外,还要重视成长型思维的培养,为学生自信心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平台,促进其健康的成长。

综上所述,通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策略来教育和帮助学生,为其保持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裕花《积极心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新课程(中学)》 2017年第6期。

[2] 杨登山《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