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以浙江省社区教育工作者为个案

2020-06-11 07:55赵师红
成人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非学历终身教育教育工作者

赵师红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杭州 31001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的方针,针对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2]的问题,根据陈宝生部长“从发展目标中分析教育现状,从任务要求中审视教育发展的思路”[3]的要求,笔者以浙江省社区教育工作者为个案,实地调研,探讨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走出专业化发展困境的对策。

一、重要意义

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在专业化发展中能否扮演好以下角色对我国继续教育能否健康、持久地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终身教育/学习理念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对终身教育/学习的认识,对党和国家关于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教育的发展等大政方针政策的领会与把握,以及能否将这些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等实践之中,直接影响着包括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内的我国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构建能否顺利进行。

(二)常规工作的承担者

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在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中为各类学习者扮演着引导者、指导者、示范者、促进者等角色,直接影响非学历继续教育能否健康、持久地发展。

(三)继续教育资源的建设者

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在获悉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与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等方面的洞察力,在培训项目与课程等资源建设时与有关政府部门、组织机构、行业企业、街道社区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在项目与课程建设中的团队组织与资源建设能力及网络平台与设备设施的维护能力,以及在各类培训项目的运行中的评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供给侧与各类学习者需求侧能否平衡。

二、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一些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对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无法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严格贯彻履行岗位职责,而且难以集中精力进行专业化发展,这一问题在社区街道、乡镇、农村的各类成人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缺乏统一的岗位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

各地非学历继续教育机构分属于多种系统,除岗位性质有较大差异外,其岗位绩效评价与考核的机制也不尽相同,无法兼顾不同学科间的差异,量化考核常流于形式。衢州地区乡镇成人学校实行由乡镇政府与县教育部门共管的“双轨制”,这些学校工作者的编制挂靠在当地中小学,缺乏相应的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三)专业化水平较低

许多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由中小学转岗而来,其专业化水平停留在原来中小学语、数、英等基础教育学科的教学水准上,已无法适应新岗位的专业化要求,缺乏必要的学术视野、问题意识、规范性及科研创新能力。

(四)专业化发展培训机制不够完善

许多地方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全局性的规划,欠缺专业化培训体系和岗位规范以及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或行动指南,使培训活动常流于形式,培训内容脱离现实,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同时,县级层面的继续教育机构普遍存在师资与资源不足以及组织能力偏低等问题。

(五)缺乏统一的职称评审机制

因许多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来自于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其在转岗前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现有岗位的要求以及职称晋升所属系列与评审标准差别很大,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适应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岗位需要。同时,其工作绩效考评标准与要求的差异性使得他们无法在继续原职称评审系列中参加更高一级的评审。

三、实践调查与问题成因分析

为验证上述困境存在的合理性,探索走出困境的策略,笔者所在项目组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育参阅——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了包括子问卷《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版》在内的浙江省继续教育评价机制建设的问卷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1.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混合研究法,以文献分析法梳理文献,界定主要概念。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主要的困境,在浙江全省范围内开展实地调研。为保证研究的信度、效度和权威性,从浙江省教育职能部门内部年度统计报表、总结材料及调研活动中采集了相关数据和案例,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提出走出困境的策略。

2.分析框架

包括:(1)分析样本的性别、年龄、最高学历、最高职称、职业状态、岗位类型、人员构成及其学校发展等基本信息,了解其专业化发展中遇到困境的基本状况;(2)以李克特量表收集他们对学校、行政主管部门等关于专业化发展的政策、规章制度及具体措施的满意度及需求的数据;(3)以SPSS 17.0之均值分析法推断样本均值之间及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意义,以相关分析法探讨各问题之间的密切程度,判断变量间的联系。

(二)调查结果与问题成因分析

1.基本信息

由回收的397份有效问卷获悉,在浙江省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中,男、女性分别占51.4%和48.6%;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之间,40—49岁年龄段占总数的42.24%;入职年限主要在5年以上,超过10年者占总数的30.04%;拥有本科学历者占总数的81.27%,拥有硕士、博士学历学位者仅占总人数的1.69%;职称主要属于中、小学系列,中学系列占总数的48.77%,以副高及其以下职称为主,中级占总数的42.58%;主要从事业务管理、教学及综合性工作,业务管理者约占总数51.63%;由中、小学教育转岗而来,由中学转岗者占总数46.43%。

2.专业化发展相关问题描述

由表1可知,本单位对专业化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缺乏行政主管部门和合作方的充分支持,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他们对行政主管部门关于职称评审、专业化发展支持的满意度较低,对合作方在专家团队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的指导也不满意。

3.问题成因分析

(1)学校。由表2可知,专业课程与项目及课程建设、规章制度、教育教学效果、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教育技术应用状况、学习平台及场地、发展理念、社会影响、经济效益等因素与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Pearson相关系数依次递减,其中,专业课程及项目建设是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表1 浙江省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满意度描述统计

注:表中C3、C4、C5分别表示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对学校、行政主管部门等关于其专业化发展满意描述的选项。

表2 学校层面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相关性

由表3可知,估计值Sig.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形下,发展理念、规章制度、专业课程及项目等建设情况、教育技术应用状况、学习平台及场地等方面的概率ρ值皆为0.000,表明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与这些因素之间呈线性关系。

表3 学校层面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Anovab系数a

a.因变量: 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

(2)行政主管部门。由表4可知,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与对新教育技术应用的支持、对学校科研活动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指导之间呈递减的高度正线性相关,它与教师职称评审、专业与课程建设指导之间呈中度正线性相关,与前者的线性关系强于后者。同样,教师的职称评审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之间呈中度的正线性相关。由表5可知,Spearman 的 rho,在等级相关系数无效假设r=0时,职称评审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的相关系数最小,表明他们对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其职称评审最不满意;在置信度为0.01时,它与教师职称评审、政策支持、专业与课程建设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新教育技术应用支持以及对学校科研活动管理等方面相关性较为显著。

表4 行政主管部门层面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相关性

表5 行政主管部门层面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相关系数

** . 在置信度(单侧)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由表6可知,在线性回归方程参数中,常数项为1.214,Sig.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形下,专业与课程建设指导的概率ρ值皆为0.000,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之间呈显著意义的线性关系,而发展理念、规章制度、教育技术应用状况、学习平台及场地等回归系数不具有显著意义。

表6 行政主管部门层面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参数估计及其假设检验a

a.因变量:c3.4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

四、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对策

综合前述问题以及对浙江案例的量化分析,同时,兼顾到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在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个人价值观、情感等因素,笔者以为,可采取以下策略(见图1)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

(一)政府

1.制定法律法规

从国家层面制定《终身教育法》,或者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或重要城市制定《终身教育条例》,在法律上明确界定终身教育(含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涵义及从业人员的身份、权益、职责,让政府各部门、组织机构、社会各界及社会成员清晰认识、理解、支持终身教育事业,并为终身教育事业提供法律保障。

2.明确在重大战略发展规划中的任务

建议在国家或地方重大战略发展规划(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终身教育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教育现代化等战略任务。

3.建立跨部门的行业协调机构

建立国家或省级层面的跨部门、行业的专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协调不同高等院校之间的关系,协调与老龄委、老干部局、民政厅/局、妇联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与行业、企业、社团之间的关系,落实国家及地方政府在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对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岗位绩效与专业化发展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考评,考评相关机构/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组织在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方面的落实情况,对政府有关部门实施一票否决的年终绩效考评。

4.建立资格准入与退出制度

建立国家或省级层面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工作者从业资格准入或退出制度。根据国家或各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继续教育工作者进行职业资格认可、认定、认证,并制定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从业资格准入与退出制度,在政策框架内为继续教育工作者提供与普通学校教育工作者同样的制度保障。

5.完善继续教育发展机制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鉴普通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发展机制,完善继续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分层分类设计培训项目和课程,实行多元开放、质与量相结合、总量与结构双要求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并将之纳入学分银行管理体系。

6.建立专门的省级职称评审制度

建立省级层面统一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工作者职称评审制度,即按照岗位要求对具有不同程度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实行类似于韩国“终身教育师”[4]的国家或省级专业技术职务认定与评聘及荣誉授受制度。

(二)专门机构、专业协会与行业企业

1.科研机构

以项目为载体,在国家或省级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牵头、组织下,开展全国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科研院所等非官方终身教育研究评估机构,加强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创新,为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专门规划,制定工作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标准等。

2.业务指导机构

通过国家或省级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业务指导机构,如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等,根据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规划、评价指标等,监督、评估各继续教育机构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以及督促其整改情况,同时,为继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实验项目、研究课题、课程建设、科研团队/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平台,为其开展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培训等。

3.专业协会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组织各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研究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调研活动,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协助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检测评估等,并为其提供科研课题及课程项目建设等专业化发展平台。

4.行业企业

以项目为载体,在国家或省级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牵头、组织下,一些行业企业根据实施项目的需要,对一些继续教育工作者开展与本行业企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参与制定继续教育工作者培训发展目标、实施环节与过程、评价方式方法、评价指标等,在必要时提供一定的课题经费、设备设施和场地等的支持。

(三)继续教育机构与街道社区管理机构

1.继续教育机构

各继续教育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为工作者制定具体的促学、促研等专业化发展的规章制度,落实政府关于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根据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评价指标,通过课程项目建设等,为其提供制度、经费、假期、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保障,并督促其开展长期的专业化发展。

2.街道社区管理机构

建议街道、社区等基层治理机构根据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需要,给当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教育中心、老年大学辅导站及社区/村居教学点分配或提供符合继续教育发展特质的培训项目及经费、场地等物质保障,在课程与项目的开发和品牌建设过程中培养继续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协调能力及有效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工作所需要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从而助其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四)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

1.团队建设

当前,缺乏国家及省级层面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制度,一些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因此,通过有关研究基地或在专业化发展水平较高名师的带动下参加各类课题、课程、实验项目的团队非常必要。团队成员可以较好地规划并实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2.个人

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者根据岗位工作要求,进行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业务指导部门及所在学校提供的各种专业化发展方面的继续教育学习,利用相关政策、制度、科研课题项目及经费等的支持,增强在继续教育中的角色意识,健全专业化情意,提升职业道德,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增强专业技能,履行社会职责。[5]

猜你喜欢
非学历终身教育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RCEP对我国非学历教育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试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甬台高校学生交流(非学历生)的实践与发展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