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型小镇特色建设路径探析
——以“龙坞实践”为例

2020-06-18 00:05冷南羲
上海农村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小镇特色

■ 冷南羲

农业生产作为历史最悠久、与人类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产业类型,对人类存续、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农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平台,不仅为城市的诞生奠定基础,也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龙坞作为我国特色小镇战略先行者,在产业升级、乡村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是为数不多的农业型特色小镇实践典型案例。因此,聚焦龙坞特色建设、分析龙坞发展经验,既能助力我国农业型小镇特色打造,也为特色小镇战略的深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我国农业型小镇特色发展趋势

(一)农业型小镇特色建设必要性:我国农村个性特征与发展局限

传统意义上以农业生产作为主要活动的劳动者聚居地被称为农村,农村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些农村的主要产业形式发生变化,这使得“农村”一词的概念被泛化,因而“农业型小镇”是对传统农村内涵的精准表述。尽管如此,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村仍然在数量上占据了大多数,农村建设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长江、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农业生产活动,与之匹配的农村雏形也相继出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乡镇数量超过4万个,农村人口超过5亿人。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历史长、分布广、参与人数多的个性特点,“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战略的重要议题。

尽管我国农业发展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可供借鉴,但同时也存在诸如生产理念落后、产业结构固化、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虽然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传统农业型小镇仍普遍存在产业特征不清晰、基础设施落后、人均收入偏低等局限。在解决了农业产量、农民温饱问题后,如何提高农业质量、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美化乡村风貌,成为党和国家的新挑战。在“三农”问题中,又以农业发展为重中之重,只有在产业振兴基础上,乡村建设才能得以推进,农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可见,农业发展的落脚点在农村,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产业打造,而产业打造的主力军则是广大农民。作为发展核心的产业、作为组织平台的农村、作为参与主力的农民构成有机整体,在相互制约中共同作用于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进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二)农业型小镇特色建设可行性:文化创意背景下农业型小镇建设契机

由于农业生产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历代封建王朝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农业发展,以至于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陆续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举措,起源于浙江的特色小镇实践可谓后起之秀,凭借其独创模式与巨大潜力,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特色小镇战略是文化创意背景下诞生的针对我国乡村建设的指导性建议,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为文化创意与中国农业生产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成为中国特色小镇战略的理论支点之一。一方面,文化创意具有高增值性、绿色环保等优势,契合当下我国农业生产“保量求质”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广大农村的多元性文化内涵、潜在市场也为文化创意发展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此外,文化创意与乡村建设的结合还有利于缓解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交通、居住、环境、精神等问题,从而整体提升我国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质量。

正因如此,2016年7月1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并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特色小镇,进而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又针对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实际陆续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等政策,强调将特色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核心,不断提升特色小镇建设质量。但在现有建设过程中,不同产业类型的小镇发展极不平衡,农业型特色小镇数量远远少于文旅、科创、金融等类型的特色小镇。这和我国农业转型的急迫性、农业型小镇所占乡村数量比例形成巨大反差,也是该战略亟待解决的个性问题。与此同时,尽管现有全国范围特色小镇数量已经远超2016年颁布的规划,但部分小镇存在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产业不兴旺等共性问题,影响了整体建设质量。

龙坞镇于2015年被评为特色小镇,是我国第一个以茶文化、茶产业为主的省级特色小镇,成为我国农业型特色小镇建设先行者。尽管以茶叶种植为主要产业类型的龙坞镇先天基础并不拔尖,在名气上无法与周庄、乌镇、丽江等文旅小镇相比,在产值上无法与袜艺小镇、苏绣小镇、红木小镇等制造业小镇媲美,但在近年特色建设过程中实现了产业升级、完善了功能形态、优化了形态风貌,是我国目前为数较少的农业型特色小镇打造典型案例。因此,对龙坞茶镇建设经过与现有成果的分析,有利于为国内众多传统农业型小镇特色建设提供经验借鉴,进一步提升特色小镇建设质量。

二、龙坞实践:产业瓶颈突破与特色小镇建设

(一)核心产业的特色化

特色小镇战略实施的前提是明确特色所在、建设的中心是促进产业发展,只有特色鲜明小镇才能脱颖而出、只有产业兴旺小镇才具备内生动力。可见,特色产业既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又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基础。龙坞镇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制以来,一直将茶叶种植作为小镇主要产业。尽管被誉为“万担茶乡”,龙坞镇的茶产业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因为知名度与品牌定位的缺失,本地出产的西湖龙井单位价值偏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小农经济模式的局限性,龙坞茶业在种植规模、产品深加工、产业组织管理、成品营销运作等方面也不足以与英国立顿红茶、美国Tazo等世界著名茶叶品牌相媲美。产业瓶颈的限制束缚了龙坞的发展,成为该镇特色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特色产业的确定可分为“内生主义”和“拿来主义”:“内生主义”是指在小镇原有产业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加以打造,与小镇原生产业联系紧密;“拿来主义”是指通过借鉴或引入其他资源类型加以建设,与小镇原生产业联系疏松。龙坞镇是前者的代表,并且克服了“内生主义”存在的产业特色认知不清晰、特色产业发展聚焦不集中等隐患,以“中国第一茶镇”作为发展定位,从喝茶、饮(料)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个方面阐释特色产业内涵。正是对原有产业特性的清晰界定与持续关注,龙坞镇通过生态保护为茶叶生长提供良好环境,通过改进施肥、养育、采摘技术提升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产业销售渠道,从而实现产业瓶颈的突破,进而完成核心产业的特色化,使得茶产业成为龙坞镇的鲜明标志。据了解,作为西湖龙井茶面积最大的种植区,有近六成的西湖龙井产自龙坞茶镇,目前龙坞茶园面积超过14000亩,年产西湖龙井超过300吨,茶叶生产收入超过200亿元,基本实现了产业特而强的目标。由此可见,对原有产业的清晰认知使得龙坞建设特色鲜明,对核心产业的持续聚焦使得小镇发展重点突出。核心产业的特色化既是龙坞特色建设的首要成就,也对突破我国传统农业型小镇产业瓶颈、提升我国特色小镇打造水平等命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围绕特色产业展开的小镇建设

特色产业的兴旺为小镇建设提供内在动力,小镇建设则为特色产业的深化发展奠定基础,因而在实现产业“特而强”目标的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还需做到“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特色产业与小镇功能、形态、机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相互支持、互为前提的协同中共同推动特色小镇战略的深化:一方面,功能类型要匹配产业优势,风貌形态要按照产业特征规划,政策机制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另一方面,产业效能需通过小镇功能加以呈现,产业内涵需借助小镇形态表达,产业链延伸需相关政策制度保障。

茶叶种植作为“靠天吃饭”的行当,在产量、质量、生长周期等方面受不可控因素制约;作为传统农业型小镇,龙坞在品牌塑造、服务业基础、基建设施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仅凭茶产业优势既无法吸引外在关注,也难以满足当地需求,所以需要拓展特色产业内涵,完善特色产业功能,使小镇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龙坞茶镇围绕茶产业发掘了“茶+文化”“茶+旅游”“茶+会展”等内涵,通过兴建西湖龙井茶博物馆、开展茶艺活动、举办绿道骑行等方式,让“文化”“休闲”“娱乐”等名片成为龙坞的新标志,使龙坞由单一型农业小镇转变为兼顾特色农业、历史文化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会展活动承办的“功能聚而合”的综合性场所。小镇功能的完善提高了自身知名度、丰富了产品销路、带动了当地消费、完善了小镇产业链。

在形态呈现方面,龙坞主要实现了功能区块整体规划与特色街区重点打造。首先,根据产业分布与功能分区现状,龙坞按照“一带、两廊、六区”(文化商业带,龙门溪和上城埭溪生态廊,茶镇客厅、国际茶镇产业港、国际茶道园、茶主题文化园、绿色科技总部基地、生活配套区)的蓝图统筹规划功能区块。其次,龙坞以“茶科研、茶文化、茶生活”为内涵,联合绿城、蓝城集团重点打造九街文化创意园。这不仅在视觉呈现方面体现出浓厚的民国风情,同时在此集中兴建西湖龙井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素业茶叶研究院等科教文化场所,吸引浙江省茶叶集团、大茗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记羊宴、杭州锦宫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使得九街成为小镇品茶、购茶、游茶、观茶的综合体验场所。功能区块的整体规划与特色街区的重点打造既提升了小镇的整体风貌,又优化了小镇的资源配置,还凸显了小镇特色产业。

在机制创新方面,龙坞茶镇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调配的杠杆作用,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小镇设计、建设、运营指导方针。与此同时,小镇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通过应用“PPT”融资模式、设立监督管理机构等方式,在服务、融资、土地保障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机制创新不仅为小镇特色建设解开束缚,同时为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综上所述,龙坞围绕特色产业展开的城镇建设基本实现了“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目标,提升了小镇综合竞争力,也为下一阶段特色产业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小镇特色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安安静静小镇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