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前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2020-06-18 00:05曹红亮
上海农村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示范村建设

■ 曹红亮

按照《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2018-2022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实施“十百千”行动计划。即到2022年,全市建设9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2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1577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形成一批可推广、可示范的乡村建设和发展模式。其中,示范村建设是关键所在。截至目前,上海已经先后公布了两批共37个示范村建设计划,其中2018年公布的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已将近两年,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和探索着。为了解首批9个示范村的建设现状,我们深入到每个村开展了调研,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探寻方向。

一、基本成绩和经验

上海当前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整体上是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及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三园”工程(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来推进的。从类型来看,可分为特色农业型、休闲旅游型、产业融合型、区域联动型、生态保护型等五种。目前,首批示范村建设取得一些成绩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些示范村高度重视规划的重要性

政府提出的“不策划不规划、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要求得到坚决的贯彻执行。一些示范村如黄桥村、水库村等,不仅仅是有规划,还同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规划团队开展长期合作,确保规划的持续性及科学合理实施。

第二,各示范村都非常注重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优势和有潜力的产业

如闵行区革新村发展“文旅走廊”,嘉定向阳村、青浦莲湖村发展田园综合体,宝山区塘湾村、金山区水库村注重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浦东新区赵桥村发展水蜜桃产业和特色民宿产业,奉贤区吴房村发展黄桃产业和文创产业,松江区黄桥村发展品牌农业和农业科技创新总部,崇明区园艺村发展黄杨产业,等等。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各示范村还非常重视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多数示范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政府、社会资本、集体、农户共同参与,激活产业发展的动力。在资产管理中,也有许多创新,如宝山区塘湾村在罗泾镇统一开展“村经委托镇管”工作,对提高村级集体资产收益有很大作用。

第三,各示范村把体现生态宜居的乡村硬件建设作为首先的切入点

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乡村空间外观的打造上。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合理规划、兼顾自愿的基础上推进集中居住与保留居住,注意保留原生态的江南水乡村庄肌理,注重乡村建筑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同时,还非常重视对乡村原有空间的改造,如巧妙利用废弃的建筑,将农民空置房改造为民宿,等等。另一方面体现在乡村公共配套与基础设施建设上,各示范村尽量做到城乡均等化,有的示范村甚至做到了比城市更加先进完善。

第四,在示范村建设过程中,乡村治理、乡村文化等软环境建设受到高度重视

软环境建设对乡村的振兴的影响来说是持久而深远的,各示范村都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各示范村都非常重视乡村的治理工作,并把党建工作与乡村的治理紧紧结合在一起。如黄桥村大力推进村民民主管理,推动村民自治,开展网格化管理;向阳村和塘湾村都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借助互联网推行智慧化社会治理;以及赵桥村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一体”,园艺村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莲湖村的“党支部—自然村—党小组—党员”的四级党建网格管理模式,都很有成效。作为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文化,也被各示范村高度重视并深入挖掘。如水库村打造最美乡村阅读空间“尚品书院”,黄桥村弘扬国学文化,身处罗店的塘湾村举办罗店花神节、罗店龙船节、罗泾端午民俗文化节,大团镇赵桥村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桃文化展示厅,等等。此外,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各示范村保存的良好家风、家训也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二、存在的问题

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动力机制有待增强

首批示范村建设基本上是在政府财力支持下推动的,这种“集中输血”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后续资金能否跟上,以及示范村内在的“造血”功能能否被激活,是示范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各示范村的外源动力与内生动力的协作和转化模式路径还需要深度挖掘。

第二,示范作用有待探索

由于乡村各地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示范村的建设如何对其他地区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是有存疑的,还需要各地做更多探索。

第三,实际成效有待检验

各示范村目前设定了很多目标,启动了很多项目,但不少目标和项目还仅仅停留在概念或刚启动阶段,其成效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

第四,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示范村能否建设成功,关键看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聚集,看这些要素如何从城市向乡村流动。目前这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多体制机制的障碍,还需要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同时,目前上海各示范村所依托的资源,其品质往往还不够高,还不足以吸引各种要素进入乡村,各示范村还需要在乡村资源品质的提升上很下功夫。

三、对策建议

首先,要在格局和视野上定位更加高远

示范村建设不仅仅要在特色农业型、休闲旅游型、产业融合型、区域联动型、生态保护型等不同类型上做出示范,更重要的应该是为全国乡村发展做出这样一种探索: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快速衰败的今天,我们的乡村该如何建设?上海作为全国城市化率非常高的城市,相对来说乡村的“衰败”程度也更深。上海做好了乡村振兴的示范,对全国来说显得更有说服力和参考意义。当然,我们要端正一个认识,我们说的乡村的衰败其实不是农业的衰败。我们一般把乡村自然与“三农”问题联系在一起,通常所说的农村的衰败,主要关联的是“农村”和“农民”,即农民离开了农村,一个个村庄失去了活力甚至被废弃。但农业产业并没有衰败,事实上,从全国来说,我们农业生产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正如学者黄郁成的观点,从现代农业转型来说,我们的乡村并没有衰败,相反传统乡村人口的减少为现代农业的转型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今天热衷讨论的乡村的衰败问题,其核心是在说“村”和“人”的问题。上海乡村振兴的示范,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城镇化浪潮之后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的示范。

其次,要根据上海实际情况,在科学合理做好示范村的整体规划基础上,着重解决示范村城乡要素的互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这是解决乡村人口流失问题的关键

这其中,政府要在土地、资本下乡、人才下乡等核心问题上敢于突破,让示范村真正成为吸引资本和人才的盆地。如产业的发展,除了传统农业生产外,还可以鼓励特色农业、加工业、休闲旅游、民宿业、乡村创意业等产业,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产业推进的主体可以是本地村民,也可以鼓励其他社会资本的注入,还可以鼓励多方投资入股等。教育、医疗、交通等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不可能像城市那样高效发达,但也应该做到在保障基础需求的同时实现与城市的快速对接。而乡村所留住的人,也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土生土长的村民,还应包括很多来自城市的“创客”或其他投资者、来本地康养者或度假者,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在体制机制上敢于大胆创新。

在示范村建设方式上,也可以不断创新。上海的城市经济发达,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是否可以参照我们对口支援边疆地区以及日本城乡交流的模式,开展城市或大型企业与郊区示范村对接交流工程,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多对多的对口帮扶互助,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

最后,示范村建设还需在文化内涵上下功夫

上海振兴的乡村,呈现的绝不是简单的人们吃饱穿暖、生活富足,而更应该是区别与城市文化的另一种存在。这种存在与城市具有显著的文化区别,其文化价值理念表现为山水田园、天人合一、简约宁静、守望相助、敦亲睦邻、祖先崇拜、孝亲敬贤、耕读传家、克勤克俭等等。这是中华农耕文明经年累积形成的非常适合人性需求的一种文化。而具体到每一个示范村的建设,在当前重视江南水乡村庄肌理的保护、乡村治理等软环境建设的同时,还特别要注意防止“千村一貌”。要结合时代传承和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让一个个示范村,成为上海郊区展现独特文化魅力的一颗颗明珠,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乐园、都市的后花园,更为人们特别是城市市民留住一片“乡愁”。

猜你喜欢
示范村建设
干部带头 乡村e站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村
无障“爱”——全国无障碍示范村祁巷村研学活动汇报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粉墙黛瓦下做强“黄桃IP”吴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上海完成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