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视角下教师课堂改革动机的缺失与重建

2020-06-19 07:42周晓光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自我成长重建课堂改革

摘   要 虽然目前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教师培训投入也不低,但是很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依然缺乏创新。从教师自我成长出发,要促成教师课堂改革动机的重建,教师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察知当下教学不足,也要重视独立思考,增强课堂教学危机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须要发掘目标力量,形成课堂改革动力,并提升专业层级,支撑课堂改革意愿。

关键词 教师   自我成长  课堂改革   动机  缺失  重建

教师培训热火朝天的开展并未使教师教学形成预期反应,很多教师依然遵循原有的教学思维,根据原有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师培训和教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两张皮状态[1]。因此从教育教学效果视角出发,有必要反思教師专业成长中的不足,反思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动机,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教师课堂改革动机缺失追因

1.原有教育评价的牵引

长期以来关于教育的定位主要集中在知识能力培养方面,并形成了对应的评价机制,虽然当下从国家至地方一再强调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但是牵引教育发展的教育评价并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应试教育的评价实质并未颠覆,分数依然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学校教育成效的主要指标,即便是各方面一再从表面上淡化这种评价标准,但是现实中这种标准的主导性意义却是毫无疑问的。教育评价是教育行为的导向棒,教师的教学围绕教育评价来进行,在当前教育评价基本上保持“原地踏步”的状态下,教师课堂教学就难以发生根本上的转变。

2.原有教育模式的“现实有效性”

虽然当前国家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育最终目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在实践中,教师会因为教育目标的窄化继续采取原有的教育模式或方法[2]。另外,长期教育实践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把相关经验方法引进到教学中就能取得一定教学成果,行为实践的有效性使得部分教师即便在教育改革推动下,依然愿意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或方法,而不是去进行更多的突破。

3.教师自身的惰性使然

新教师入职时缺乏教育经验,为了尽快适应和胜任岗位,会更多地去模仿学习在职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重复。具有一定教学年限的教师在长期的重复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按照已有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常规思维和习惯。另外,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也有了职业倦怠感,即便是参与各种教育培训,很多教师仍然愿意坚持原有的教学模式。总而言之,突破现有教学现状需要大量的付出,这使得其即便是拥有较高的学历水平或者是接受了更多的培训,依然不愿意勇于创新或改革。

4.教师的主动意识缺乏

虽然当前教师的学历水平很高,但是其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教师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维的培养。其次,在当下教师培训过程中,教师培训以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为本,教师在入职初期和教学过程中,接受的都是同样的教育培训,这使得原本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很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心智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教师并未能从知识中汲取可以突破原有教育格局的力量,教育主动意识缺乏。

5.教师获得的鼓励支持不足

一直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都需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来进行,学校规则制度划定了教师的行为活动空间。学校有什么样的要求,教师才能向什么方向发展,在学校教育不能给予教师充分的发挥空间时,教师即便是有心在教育上取得突破,也难以得到学校管理上的支持,发挥空间的不足以及学校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任务,使得更多教师不仅在教育创新上缺乏动力,也缺少时间和精力[3]。

二、自我成长视角下教师课堂改革动机的重建

教师在教学中的因循守旧由多种原因所促成,有内因也有外因,其中内因即改革动机是决定性因素。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很多教师课堂改革动机缺失。课堂改革动机和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深度,以及对课堂改革的认识程度有关,同时也在于教师对课堂危机的认识情况,以及对自身水平的估量结果,外部因素对教师课堂改革动机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以上几个方面[2]。因此教师课堂改革关键在于以上方面的转变和调整,教师是思想认识的主体,只有他们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自我成长,才能够促成课堂改革动机的重建。

1.更新问题认知,发现课堂教学不足

当下课堂教学存在各种问题,如主体地位颠倒、教学关系不均衡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以及其他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但是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定势思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从其本身的思维出发,教师很难认识到已有课堂教学的不足。即便是教师在课堂中会遇到以上问题,也很难深化相关问题,发现课堂教学的深层次问题。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基本思维,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对课堂问题的认识不足,必然缺乏课堂改革的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对教学问题的基本认知,重新理解教学的基本问题,发现课堂教学不足。教师要更新的教育问题认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理解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一直以来,教师都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实际上,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是平等对话关系,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反思当下师生课堂不对等的问题。第二,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力量,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要通过学生来发挥作用,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师才能省察当下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足。第三,重新建立教师角色认识。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辅助者、引导者、组织者等角色,教师须要正确理解自身的课堂角色,正确认知现实中的角色问题。第四,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须要在思想上领会并肯定核心能力目标,发现当下课堂教学中集中于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问题。

2.践行独立思考,增强课堂危机意识

课堂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实践中可能会感觉到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发展程度和影响如何,在教师被动跟随既有教育模式时,很难对问题形成正确的估量,这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和时机等方面有些含糊。而当教师自身独立思考时,可以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有助于其更加客观地认识课堂问题,能够使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课堂相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增强自身的课堂危机意识,使自身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

首先,教师要学会追问。追问是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形式,教师能够针对特定问题进行不断追问,说明教师对特定问题的思考是不断深化的,因此学会追问是教师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无论是教育理论知识或者是专业知识、教学技能都有进一步深化探讨的可能,如关于特定教育理论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如何扬长避短,在实践中如何落实,落实有什么障碍,教师需要做什么准备等,教师都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追问,从而使得自身关于相关理论的理解更为透彻。其次,教师要学会质疑。存在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当前教学着重对于学生知识训练,对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教学改革的推进中有诸多问题的存在。教师应该在当前教育中不盲从盲信,敢于质疑,保持清醒头脑。如部分名师的教学经验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更多的是名师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情况关于教学总结出来的对自身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并不完全具有普遍性意义,也有一些教育理论具有一定进步性,但是理论本身也有一定局限性,等等,教育问题自身的各种不确定性,表明教师在相关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思想质疑空间。最后,教师要重塑认知。一直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把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省心省力,且对于学生的知识识记和特定能力培养有较好的成效,因此很多教师就形成了如此教学的定性思维。因此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照搬各种现成模式,而不是塑造自己的教学特色,当下教师在教学中因循守旧的情况多是这样。而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来说,教师并不单单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需要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促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建构,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目标任务转变情况下,原有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与之对应的教学思维自然也有待转变。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学会细心揣摩教育、教学、课程等问题对各种教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把各种教育观点熔铸在一起形成自身关于教育教学的系统认知。

3.挖掘目标力量,生成课堂改革动力

即便是教师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问题所在,也不一定会落实在行动中。假设教师安于现状,把保持现状作为追求目标,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也就无从解决。目标是导向,也是动力,目标实现的欲望会让教师持续进行课堂改革,在教师认识到课堂问题,有课堂危机意识时,教师认为这样的问题会影响自身目标实现时,自然会形成问题解决思维,因此教师也要学会开掘目标力量,促成课堂改革动力生成[4]。首先,确定较高的专业发展目标。每个教师关于课堂教学都会有显性或隐性目标,相关目标也有高低之分,在教师制定的发展目标低于或者等于课堂教学现状时,教师的课堂教学会止步不前,反之,教师制定了较高的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必然会在现有课堂教学基础上繼续努力,以便相关目标的实现。其次,规划目标实现路径。现实到目标之间的距离,需要教师通过一定教学策略方法和路径来实现,在教师制定了目标之后,也要规划相关目标的实现路径,即课堂教学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形成怎样的格局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这在实际上勾勒了课堂教学理想状态的大概轮廓。再次,找出目标和现实差距。教师所建构的课堂理想须要通过现实课堂教学的调整完善来实现,要促使当下课堂教学向课堂理想靠拢,就须要通过比较找到两者的差距,发现当下课堂教学的不足,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具体努力的方向。最后,基于现实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在找到现实课堂教学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时,教师可以根据相关问题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在落实相关方案时,目标实现就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在相关动力驱使下,教师才能通过课堂创新或改革向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靠拢。

4.提升专业水平,支撑课堂改革意愿

教师有了课堂改革的意愿和方案,还须要以专业能力为支撑,才能实现课堂改革的稳步推进。专业水平是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动机持续的基础。教师专业水平是教师在知识素养、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技能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水平。根据教师在技能、知识、理念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不同层级。虽然当下教师的学历水平较高,但是学历水平并不等于专业水平,这导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会不断感受到自身各种能力不足带来的挫败感,从而弱化课堂改革动机,为此,教师须要提升专业层级,以支撑课堂改革意愿[5]。首先,完善课堂教学短板。木桶理论指出,木桶的短板决定了木桶的盛水水平,教师的专业层级也是如此,教师在能力、技能等特定方面的不足,会直接拉低教师的专业层级,因此,要提升专业层级,首要问题便是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板问题,以短板问题的改善抬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其次,提升原有的优势素质能力。短板问题可以拉低总体水平,反过来,优势能力可以抬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教师解决了短板问题之后,还须要对自身的优势能力精益求精,在教师的专业能力、知识优势最大化时,其专业水平也会水涨船高。最后,提高专业思想境界。人用思想赶路,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视野和格局,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认知局限于技能、知识等具体问题时,其在专业发展方面势必难以进入更深的文化、艺术等精神层面,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认知境界,形成更为深刻的专业领悟,这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何阅雄,李茂森.教师发展视域下的教师评价机制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

[2] 吴立保.学习范式下的教师发展:理论模式与组织建设[J].教育研究,2017(04).

[3] 刘健智,杨丹.自我引导: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4).

[4] 赵春松.唤醒自我——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追求[J].教书育人,2016(29).

[5] 姚志敏.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重建和教育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8).

[作者:周晓光(1980-),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自我成长重建课堂改革
搭建心理剧舞台,探寻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用镜头“重建”徽州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