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收集路径和方法探析

2020-06-19 07:42赵艳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素材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素材的收集与应用。新时代条件下,必须根据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在透析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通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分析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阅读党报党刊和学科专业期刊、重视生活资源和社会实践活动、研究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等途径和方法有效收集教学素材,实现把握方向性、凸显时效性、增强理论性、强化实用性和提高针对性,彰显各类教学素材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核心素养  教学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要实现这一目标,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基于教学目标,立足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科学收集教学素材,并使之发挥最大效用。这不仅有利于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铸魂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握方向性: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的任务。新时代条件下,必须加强党对课程建设的全面领导,在收集教学素材的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深刻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等,围绕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特点,确保素材的正确导向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坚守政治立场。

1.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路线是指导各方面工作的根本准则,党的方针和政策是党的路线的具体化,思想政治课教学肩负着向学生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光荣使命。新时代条件下,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认真学习和深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挖掘这方面信息,收集这方面素材,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去,坚持教学素材收集的导向性原则,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教学目标的正确方向。

2.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

积极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要求。在收集此部分教学素材的过程中,要深刻领会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厘清法律法规的数量和种类,明晰法律法规的明示、预防和规范等功能,充分认识法律法规在净化社会环境、改善社会关系、扭转社会风气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另外,要学会使用相关网站查询和搜索法律法规,如中国法律网、中国法律法规信息库和法律图书馆等,确保能够及时将最新实施的国家法律法规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二、凸显时效性:分析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捕捉国内外形势变化,深层剖析社会热点问题,并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新时代背景下,时事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种类繁多、内容庞杂的时事新闻,收集教学素材时应深刻挖掘、精心筛选,抓住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阐释,这样既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积极反映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有形式和要求。因此,收集教学素材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科学认识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精选有价值的国际新闻热点,摘选有影响的国计民生大事。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拓展国际视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又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提高分析形势能力,辩证看待社会发展问题。另外,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收集时政材料的热情,使其感知世界变化和国内发展。

2.深层剖析社会热点问题

当今时代,社会热点事件总是层出不穷,不仅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严峻挑战,而且直接冲击着学生的“三观”。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不能紧密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充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入探究学生思想实际,那么课堂教学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收集教学素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勇于深层剖析社会热点问题,敢于直面反驳各种错误思潮,积极传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把近期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既有助于将理论知识讲得通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敏感度,提升其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增强理论性:阅读党报党刊和思想政治学科专业刊物

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思想政治课更具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这就要求所讲的内容必须合乎实际,符合客观规律,顺应发展趋势。也就是说,除了全面了解和透彻掌握教材内容之外,还要加强对课外知識的学习与拓展,尽可能地收集符合课程标准和突出课程特点的教学素材,既要数量,又要质量,注重科学性和真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其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养成阅读党报党刊好习惯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党报党刊不仅是了解时政新闻、洞悉社会动态、掌握政策法规、关注民生需求的最佳渠道,而且是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修养、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前进方向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保证阅读党报党刊的时间,并在阅读过程中有条理地收集素材,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推动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如中央级别的党报主要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别的党刊主要有《求是》《党建》等。另外,也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本省市级重点党报党刊,摘录和收集相关教学素材。

2.阅读思想政治课专业刊物

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认真阅读重点党报党刊强化自身理论学习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时刻关注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相关刊物,这些刊物中既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又有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因此,在阅读刊物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不仅要在指导性文章中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而且要在多样化资源中掌握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动态。

四、强化实用性:重视现实生活资源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课程力求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科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即通过有效设计与系列活动,达到“活动内容课程化”或“课程内容活动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收集相关教学素材时,一定要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立足现实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真理力量、感知家国情怀、感受社会变化、感怀幸福生活。

1.树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果仅仅定格于书本世界,不能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缺乏生活化元素,那么教学内容将变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整个课程也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遑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自觉践行生活教育理念,基于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改革要求,努力开发利用现实生活资源,主动深入生活收集素材,时刻关注生活变化,善于捕捉生活信息,及时发现生活亮点,辩证审视生活问题。在深入了解本省市区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同时,真心关爱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同辈群体生活,将相关素材纳入到对应的课程内容中去,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思想政治课的实现方式,其显著特点就是“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2]。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社会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考察、专题访谈等方式直接获取资料是收集教学素材常用的基本方法,如通过专门社会调查,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运用数据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能够极大丰富教学内容。另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集教学素材,还要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五、提高针对性:研究新时代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3],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课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坚持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与行为方式的可塑性,正确把握教学素材的收集和选用,既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的本质,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要。

1.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

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学生。换言之,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教学中使用的素材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服务。因此,在收集教学素材时,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行为特点,着眼于学生在学习、品德、政治、法律等方面的表现和对社会焦点与生活热点的关注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平等对话、言行观察等方法和途径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能力,借助学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收集教学素材,进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外在制约和内部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当前,学生生活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群体呈现出主体意识强、思想变化快、接受信息多、开放程度高等特点,这些特点深刻影响着自身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收集和整理相关教学素材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确保素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认识与情感,而且能够坚定和树立学生思想品德的意志与信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如何深入挖掘和充分收集教学素材,并加以有效利用,是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当前阶段,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主心骨、守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立足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着眼于当代学生的思想實际,敢于走出现行教材、善于收集教学素材、勤于走进现实生活、勇于锐意改革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8-03-19(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01).

[作者:赵艳波(1983-),男,河北邯郸人,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教学素材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对思想品德教学素材的精选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