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均衡视域下的学区联动模式探索

2020-06-21 15:23张冬森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村校村小学区

张冬森

随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的加快,玉林市玉州区(以下简称玉州区)城乡学校的硬件设施差距不断缩小,但软件配置的区别仍客观存在。由于村校数量多、地域分散,专业指导力量不足,农村学校内在的“质变”仍不明显。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滞后成为玉州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痛点和着力点。2018年以来,玉州区在原有校际团队的基础上,构架起“1+2+N”学区联动模式:“1”即一所龙头学校,“2”即两所示范学校,“N”是若干所农村学校。学区联动模式鼓励各学区自主创新、特色发展,效果显著。本文重点介绍其中的三种联动模式。

一、基于教研训一体化的标准研训模式(以东环学区为例)

教研训一体化是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方式,具有鲜明的学校、学科特点。以东环学区为例,其龙头学校玉林市东环小学是一所教科研实力都很强的学校,有成熟的培训者团队和教师培训模式,在学区实践中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标准研训模式,有效促进了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东环学区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三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东环学区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了“双四层”培养目标框架体系(如图1)。该学区将教师分为四类,分别为新进教师、学科新秀、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则分为四层,分别为备课能力、上课能力、培训能力、评课能力。“双四层”培养目标以玉州区实践的MS-EEPO有效教育(以下简称有效教育)为技术支撑,引导教师根据能力目标的要求进行自测,确定个人发展目标。

2.培养体系。东环学区对教师的专业培养,跳出了传统的“教学指导”“活动合作”等模式,以“龙玉洁名师工作室”为圆心,建立起立体、多元的研训体系,延伸出若干个研训平台,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策略平台和德育活动平台等。所有活动,包括学区整体或同年级或同学科或班级实践活动,都要求按照研訓一体的标准开展,流程规范,过程留痕。其中,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团队队长的“微问题”研讨活动,重点围绕课堂提质展开;以班主任为团队队长的班级“微课程”探讨,既有东环校区本部班级团队,也有本学区其他学校的班级团队参与。

3.培养方式。东环学区对教师的培养,注重过程,围绕主题,以课例为载体,突出教、研、训三位一体。培养过程以“两集一导两评估”为主要方式。所谓“两集”,一是“集思广益”,即以成员校联席会的形式共同商定组织培养的思路和工作方案,工作思路(如图2),包括某次活动的主题、时间、内容、参赛人员、组织形式、指导团队、评委组等,之后是据此制定可操作的执行方案;二是“集中研训”,要求围绕活动主题,凡本学区参加该项活动的教师,都要分学科、分批次,按照项目讲座、学习方式训练与应用课例观摩、课例点评、团队备课、团队交互五步标准流程开展集中研训活动,确保人人参与、人人受训,全员扎实推进。所谓“一导”,就是分散指导,要求本学区培训专家、玉州名师、玉州百佳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等,遵循执行方案,切实跨校、跨班、包班指导。各班教师团队与指导团队须根据本班特点,共同商定训练的载体、项目、时段、方式,严格按方案执行。指导团队既是“教练”又是“裁判”,要手把手带着新教师学会训练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训练要点放到日常教学应用中。所谓“两评估”,一是“推门评估”,学区统筹,组建评估小组,对每个参评团队的班级进行地毯式推门评估,评估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师生在学习方式应用上的默契程度;二是“随机抽样评估”,按照各成员校参评班级的比例,随机抽取班级观课,结合观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点评指导。

东环学区以标准研训模式,强力带动村校教师及村校发展。如该学区的二泉小学在学区联动帮扶下,由一个濒临并校的农村薄弱学校一跃而成玉州区乡村教育的典范:该校12名教师中就有4名教师成长为玉州名师,学生学业水平大幅度提升;旺瑶小学成功实现从乡村小学向城区学校“扩容提质”的转型,从2016年8个教学班的乡村学校变身为当前有34个教学班的城区学校,社会认可度不断攀升。

二、为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精准研制“五轮驱动”共进模式(以三小学区为例)

三小学区以玉州区实验第三小学为龙头学校,包括迴龙小学、东明小学两所示范校,城北街道1所中心小学和16所村小。该学区统筹全学区的力量,从村校教师的需求出发,立足课堂,整合学区的人力资源,为村校教育教学“提质”,特别是为促进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精准研制了“五轮驱动”共进模式。

“一轮”,联席策动把稳方向。三小学区的联席会议主要成员以各校校长为主,部分业务副校长参与,邀请学区内的初中校长列席。以联席会议的方式,增进强弱学校、中小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和方案。联席会议一方面为村小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另一方面也让村小找到自身发展的空间,明白初中的需求。联席会议确定的学期活动、学区活动,可以帮助村小教师获得更有效的培养。

“二轮”,“敏学”触动强化意志。三小学区推出的“敏学”行动,主要是针对六年级人数不足8人的班级,在获得家长支持后,城区学校邀请村小六年级学生到校进行一段时间的随班就读,目的是让村小学生感受城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触动心灵,然后再指导他们立远志、树信心,强化“我要奋发”的意志品质。这些随班就读的学生返校后,以自己随班就读时的收获,倒推村小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轮”,“空中课堂”催动整合资源。玉州区“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已基本实现了班班通,每一所龙头学校以及中心小学都有录播室,每一间村小的教室都能实现“空中课堂”。三小学区借鉴自治区当前试行的“双师”教学模式,开启六年级英语“空中课堂”,学区内各村小统一编排六年级英语课,由全学区英语教学骨干教师分别承担任务,在玉州区实验第三小学的录播室上课,村小教师在村小六年级同步调控课堂,指导学生练习。“空中课堂”让村小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也给村小教师提供了更多“临摹”教学的机会。

“四轮”,“励师”传动提升能力。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但所有的发展都源于个人的综合能力,没有足够的见识与锻炼,光靠主观意愿是无法获得长足进步的。三小学区的“励师”计划,让村小教师轮流到龙头学校、示范学校跟班学习至少一周,做“师傅”教师的“影子”教师,学习“师傅”教师处理教材、课堂、学生思想动态、家校关系等方面的方法,以“师傅”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方法,以此影响、带动村小教师不断自我完善与提升。

“五轮”,“团队对口帮扶”拉动集群共进。俗话说:干小事靠个人,干大事靠团队。三小学区启动“团队对口帮扶”工程,给每一所村小投送一支定点帮扶团队,如靠近城区的三所村小由示范校的团队帮扶,离城区较远的14所村小由玉州区实验第三小学的团队帮扶。每个帮扶团队都有一名学校领导或年级长、学科组长带队。各团队定期深入村小调研指导、送培送教,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目标驱动,为所帮扶的村小“量身定做”相应的行动方案,如指导主题教学、知识点归纳、考点梳理以及习题设计等,帮助村小教师从盲目“拿来”到自我调适,既树信心,又见成效,关键还能让村小教师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导者、学习者、实践者。

三小学区为村小发展和村小教师专业化发展定制的“五轮驱动”模式,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在2019年的玉州名师评比中,该学区的村小教师共有9人获评为学科新秀。

三、基于优质均衡无差异合作的共享方式(以东成学区为例)

“共享”是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学区联动的无差异合作要求之一。东成学区以玉州区东成小学为龙头学校,包括州珮小学、环南小学两示范学校,以及仁东镇中心小学及其下辖的所有村小。为共建优质均衡,东成学区内部实行了全方位互动的无差异合作,要求各成员校无论强弱校、强弱师、强弱生,只要利于本学区无差异合作的資源,都可以进行优化配置、重组、整合、分享。东成学区在资源共享、课程设置、文化建构等方面给予村小教师很好的引导,学区共享框架基本形成。

(一)强化人人都是资源库建设主体的意识

东成学区充分重视每一个成员校在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性,想方设法激励和帮助所有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力争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资源库建设的主体。学期之初,该学区有效整合学区内各校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等精干力量,把学科教学任务进行“切割”,能者多劳、弱者多看,每校每师无论任务多寡、贡献大小,校校都是本学区资源库建设的主体,人人都要为教育资源的储备与共享尽力。如龙头学校东成小学的教研团队须分别到学区内各校指导各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并承担相应学科教学的教、学、讲、练、评任务;示范学校环南小学的语文学科不错,具体承担该学科的学区复习研讨任务;村小年轻教师较多,由他们与骨干教师一起制作既有内涵又充满童趣的教学课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则编撰随堂导学、单元回顾等导学案。共享共研中产生的备课案、PPT、导学案等教学资源一律共享。总之,整个学区一盘棋,有经验的教师毫无保留地进行传、帮、带,以点带面辐射整个学区;经验较少、能力较弱的教师都有“师傅”教师引领,确保资源同化与文化融合,有效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打破学科与课程设置的“固态”

传统的课程设置以学科教学课程为主,但玉州区的村小年级齐全,师资力量却不足,学科专业教师配套不合理,按原有的学科与课程设置,村小想要正常开足课程有一定难度。在学区的支援与指导下,基于“教育云”的空中直播课堂使村小之间、城乡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东成学区的部分村小已经开始尝试打破学科与课程设置的“固态”,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综合课程,村小教师与学生通过“空中课堂”一起学习这些实践性课程。比如,该学区村小英语教师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各村小统一安排英语课,让专业英语教师走教,到不同村校带着该校的“影子”教师上课,确保六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影子”教师则负责对本校学生进行知识点巩固和强化指导,从中获得专业成长;或者几所村小统一排课,由专业英语教师在录播室上课,村小非英语专业教师则在本校配合指导和调控学生的课堂学习。

(三)突出文化熏陶作用

村小文化建设不完善,没有形成具有特色内涵的学校文化。东成学区把学校文化建设的精干力量组织起来,形成了两个团队,分别从显性文化和教研文化方面对村小教师进行指导培训。显性文化团队牵头组织校际文化互动,使村小教师从不同的学校文化中获得思想的碰撞,从校容校貌到师生精神面貌,获得全面的精神熏陶,为建设本校、本班的文化找到灵感。教研文化团队根据村小教师的实际需求,结合龙头校、示范校的常态教研、标准教研活动,对村小教师开展定制式帮扶教研,包括送教、送培、送研以及联合教研,以教科研文化感染村小教师,影响和促进村小的教研,使村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目标有方向,有抓手能落地。如针对毕业班复习提质开展的学科联合教研,先由学科骨干教师对课堂中知识点的破解、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授课方式的更新、概念教学的课堂基本模式、导学案的实用性等问题进行分享,再组织与会教师深入交流、改进教学设计和导学案,大家回去后再分头尝试,之后进行二次研讨。村小教师就是在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磨砺中成长起来的。此外,随着学区联动的深入推进,各校的治校治学理念在互相影响中走向趋同,以东成小学“和雅文化”为基调的学区文化,正逐渐成为具有学区特色的学区文化。

“双桨单舟总争渡,千帆竞发渡江海。”玉州区的学区制改革,是在“1+2+N”学区联动模式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模式。它打破校际壁垒,盘活教育资源,从软文化上缩短城乡差距,为村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拓展了空间。正如一位村小教师所说:“学区联动让我有了可商榷、可模仿、可学习、可释疑的‘师傅,我们不再是‘单兵作战。”我们相信,村小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新的发展点,而让这些发展点在实战中真正落地,并使之具有普适性和普惠性,这才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学区战略的最佳选择。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村校村小学区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
对当前村校低效率数学课堂的思考
深入推进农村村校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村小支持行动
——把关注点延伸到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
加强村校管理促进教育公平
村小消失后对农村文明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