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复述教学的动态操作路径

2020-06-22 13:05周学莲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本内容课文

周学莲

复述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因为表达基础存在一定短板,对课文复述普遍感觉有难度。所谓动态操作,是指为学生准备更多与复述相关的活动,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复述学习情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形塑学科综合能力。

一、鼓励个性阅读,建立复述动态思维

学生对课文复述存在一定为难情绪,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的认知,在分析问题中可以发现,学生阅读文本不深是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阅读学习的指导,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内容,注意梳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建立个性阅读认知基础。所谓个性阅读,是指学生不同别人的阅读经历,因为阅读认知呈现个性化,自然形成深刻的心理触动。

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个性阅读,为成功复述做好准备。如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给出具体的要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这个人物可谓是家喻户晓,阅读课文时,要围绕这个中心人物展开构建,只要能够让这个人物鲜活起来,便可以形成有效复述。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对相关情节进行梳理,对人物描写展开重点探究,很快就形成了系统性地阅读认知。在复述课文环节启动后,教师再次为学生做出提示,让学生重点突出诸葛亮这个主要人物,要展示出其典型的性格特点,还要注意体现故事性。学生开始讲述故事,课堂复述活动顺利展开。

教师先给学生布设阅读任务,让学生建立阅读认知,具体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构建,为复述作好铺垫和准备。课文中主要讲述了借箭的过程,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学生对故事情节记忆比较清晰,自然形成复述思路,确保课文复述顺利打开。复述带有再创作的意味,对学生带来的挑战是强烈的,运用复述展开教学创新实践,也能够获得丰富的阅读成效。

二、展开多元诵读,形成复述初读感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化对熟读文本的作用做了形象的解读,也为复述教学提供更多参考。学生为什么对复述课文存在畏惧心理呢?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诵读,如果能够达成熟读成诵的程度,课文复述就不会有更多障碍。为提升学生诵读学习品质,教师不妨给学生布设一些诵读活动,让学生展开角色朗读、演绎活动,都能够获得丰富的诵读历练,为课文复述提供更有力的确支持。

在教学《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的音频材料,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学生情不自禁跟随音频展开仿读,课堂诵读气氛逐渐建立起来。在学生诵读训练时,教师給出一些方法指导和传授:诵读需要情感赋予,也需要掌握节奏、语气、语速、停顿等技巧。这篇课文主要表现武松的勇敢和机智,我们都听过评书,诵读要学习评书展示方法,提升故事生动性。学生进入多种诵读体验之中,教师跟进展开技术指导,确保诵读顺利推进。学生在诵读体验中掌握不少方法和技巧,对文本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在课文复述环节,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状态,对故事进行生动展示。

教师为学生布设多种诵读训练活动,对学生形成强力的心理触动。学生对评书比较熟悉,在聆听中获得不少启迪,在具体诵读学习时,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清晰梳理,也为课文复述提供了更多学习借鉴。复述未必要像说评书一样展示,但教师有意识让学生展开生动讲述,可以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形成崭新体验,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熟读成诵,这是复述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熟练诵读课文,其助学作用呈现在多个方面。

三、实施梳理品读,构建复述框架提纲

诵读是情感性朗读,可以为学生带来融合性体验,而学生要展开课文复述,还需要对文本内容有清晰的梳理和整合操作。学生复述中容易出现卡壳的现象,说明学生对文本内容掌握不全面,如果教师让学生都能列举出复述提纲,可以确保复述活动顺利推开。对文本进行梳理性整理,也是一种品读学习行为,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机会,对提升学生学科认知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复述课文是一项常规性训练任务,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认知,给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展开个性复述。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这篇课文是回忆录,介绍童年生活往事,围绕祖父的园子展开描写,给人的感觉是特别温馨,充满回忆。教师在布设复述任务时,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梳理出主要内容,并利用关键词设定复述提纲。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具体操作,很快就整理出提纲。为让更多学生都能够掌握列提纲技巧,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提纲进行集体展示,让更多学生有学习的机会。

教师让学生先列出复述提纲,然后复述课文,给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相关操作,获得不错的效果。这个案例充分说明,教师正确的引导,往往能形成丰富助学动力,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复述提纲没有固定格式,教师让学生就此展开互动学习,可以给更多学生带来帮助。学生大多没有相关操作经历,对提纲比较陌生,教师给出比较贴近的引导,自然能够形成崭新学习促进动力。

四、增加演绎活动,强化复述感性认知

学生大多喜欢参与课堂演绎活动,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为学生布设一些演绎活动任务,让学生在课本剧创编演绎过程中形成鲜活认知。学生有了演绎经历之后,自然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复述操作也有重要助力作用。教师要对学生演绎活动进行对位指导,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形成多元阅读认知,促进课堂复述活动的顺利展开。

学生对孙悟空这个形象最为熟悉,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演绎机会,自然能够获得轰动效应。在教学《猴王出世》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视频,让学生对猴王出世相关内容有直观的了解,然后给学生布设了课堂演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编课本剧,并在班级内公开演绎。小组组长要做好分工,确保演绎顺利进行,我们要进行评分,看哪个小组表现最为优秀。学生听说要现场演绎猴王出世,都显得特别兴奋,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经过一番操作,学生在演绎中获得丰富信息。在课文复述环节,学生大多没有遇到太多障碍,便顺利讲述完这个故事。教师对学生复述情况进行专业点评,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进行集体纠偏,复述操作获得圆满成功。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课堂演绎任务,这是学生最为青睐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刻起来,教师在演绎基础上发动学生展开复述活动,学生操作自然会更为顺畅。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规划设计时有统筹意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有准确的把握,以提升教学契合性。

语文课文复述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学力基础有一定了解,以便给出切合性应对。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要在阅读活动设计中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自然启动阅读思维,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小学(256300)

猜你喜欢
文本内容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