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编版教材创造性复述教学策略

2020-06-22 13:05龚亚龙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创造性想象

龚亚龙

复述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言语思维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感知、内化悦纳、整合重组的语言实践活动。统编版教材依托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设置了“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的严谨体系。统编版教材五上第三单元就设置了民间故事单元,旨在训练学生对故事类文本进行创造性复述的能力。

一、想象拓展,在补白中开展创造性复述

为了表达的需要,叙事性文本常常在简略处、概括处省略部分情节,教师可以综合性把握学习的兴趣激发点、认知冲突点和语言训练点进行综合性统整,引导学生在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中省略的情节进行补白式拓展,以创造性思维介入到故事的复述过程中。

比如,《牛郎织女》一文中就有很多的空白,教師从男女生思维的性质出发,选择相匹配的拓展内容。比如,牛郎可能会怎样向老牛描述自己与哥嫂相处的,就可以组织男生以讲述的口吻来呈现;而仙女们如何瞒着王母娘娘到人间去游玩的,就可以组织女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呈现;再如,牛郎织女在湖边的初次相遇可能会有哪些经历和细节,很多学生因为正处于青春懵懂期,可能会出于羞涩而不好意思进行创造性描述,教师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由男生来承担织女的角色,而由女生来展现憨厚老实的牛郎,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激活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和表述的思维动力。很多学生一直都纳闷老牛是怎么知道织女们要下凡来到人间的,课后练习“资料袋”补充介绍故事中的老牛其实是仙界金牛大仙变化而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穿越故事情节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表达和复述的需要,从角色的特点入手,通过变换人物对话时的腔调来凸显人物的身份。

这种基于拓展和补充职能下的想象,不仅让学生有了角色的代入感,同时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将想象的思维伸向了文本情节的深处。

二、延续思维,在猜测中开展创造性复述

延续思维就是要在理解故事原本情节的基础上,对故事可能出现的情节发展趋向进行调整和设置。这需要教师从两个层面展开:第一,紧紧依托文本内容,从故事中提炼出故事情节发展的框架和主线,使之成为延续思维的抓手,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人物内在的特点展开教学,保障续编故事时中心主旨不变,人物性格不变;第二,就是要避免学生的胡思乱想,要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基本的生活状态出发,既不拘泥于原文,但又不能肆意瞎想。

比如,《猎人海力布》这篇故事中海力布在变成了石头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教师可以从故事发展的正向思维出发,以课文中小青蛇的话作为延续思维的抓手:“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学生想象的定位就是海力布是不可能变回人形的,那变成石头的海力布还可能遇到怎样奇特的经历呢?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猜想: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海力布要怎样才能变回人形呢?在变回人形之后,有可能会发生什么呢?

在延续思维之下,学生对故事的创造性复述就有了更加充足的空间,他们内在思维的活力也就可以被充分激活。此时,教师不要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过多地生硬传授,可以帮助学生寻找相关的词语和表达,配合学生内在的无限想象,让学生在多重训练下扬起思维之帆,及时形成豁然开朗的顿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内在的表达智慧。

三、置换人称,在体验中开展创造性复述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被激活,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始终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和客体的身份介入其中,难以走进故事的情境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中。教师可以多开掘故事中角色的视角,让学生从一个故事的阅读者转变成为故事经历的遭遇者、经历者和体验者,为创造性复述奠定基础。

《猎人海力布》中故事矛盾的发起点就是“海力布劝说百姓们搬家”的环节,这一部分其实可以作为故事发展的重要一环,课文并没有进行深入而全面地描述,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深挖洞、广积粮。首先,鼓励学生将自己看成故事中的海力布,如果洪水即将袭来,但百姓们却不相信自己的话,内心是怎样的?其次,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他们搬家,他们始终都无动于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百姓们相信;最后,你和百姓们之间可能会有怎样的具体冲突,将自己看到的、遇到的、想到的,就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出来。而此时,教师既要做学生想象的聆听者,也要做学生的点拨者和引领者。因此,在学生体验之下,经常会发生言语表达跟不上思维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捕捉、调整和整合信息,在学生语言表达的卡壳之处进行及时地调整,真正为学生言语能力地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看似一个简单地置换角色,更为关键的是要学生在基于了解学生与故事、与人物进行对话的过程,让学生浸润其中,享受到创造性想象带来的乐趣。

四、解构框架,在变序中开展创造性复述

解构故事的整体框架,就是对故事发展的情节进行顺序上的调整。一般性文本的故事结构都是顺叙方式,在进行创造性复述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运用倒叙、补叙、插叙等不同的方式,可以将扣人心弦的内容提前设置,也可以在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对一些情节进行必要地交代和补充,让情节的呈现和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比如,这个单元中《牛郎织女》的故事篇幅就相对较长,情节相对复杂,已经超越了一般小学阶段叙事文“起因、经过、结果”的叙事结构,要想对这样的故事性文本进行创造性复述,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小学生的抽象理性思维相对较弱,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形象性思维,将文本的故事情节转化为直观而形象的画面,从而搭建复述的框架。比如,课文中的插图、自己绘制的图表以及根据课文情节发展板块所形成的连环画等。随后,在整体性把握文本内容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哪些内容可以进行顺序上的调整?调整之后,我们的语言该怎样进行表达和连接?在交流分享之后,学生创造性复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从每年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谈起,通过质疑的方式让听者从“七夕节”的来历开始进入故事,然后将牛郎织女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样的结构调整,以质疑方式开头,有效地激发了听众的好奇心;有的学生直接从牛郎织女在湖边相遇说起,在织女和两个孩子被王母娘娘抓走之后,牛郎需要乘坐牛皮追赶,此时相机补充交代牛郎与老牛的交往经历,既然故事的发展不致于突兀,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可谓一举两得。

对故事结构进行解析,并不是要将一个整体故事肢解得破碎不堪,对故事板块进行合理而有规划地调整,真正为创造性复述奠定基础。

作为统编版教材中最高阶的复述形式,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要善于从文本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把握两者之间的链接点,通过拓展补充、情节续编、人称置换和结构调整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性复述指明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昌松小学(225216)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创造性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七夕的夜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渡鹊桥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