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让学生阅读思维从2D走向3D

2020-06-22 13:05肖倩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图文文本内容

肖倩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插图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插图内容展开细致观察,可以获得更为直观的阅读信息,让学生结合文本文字内容展开融合性思考,可以促使学生阅读思维的自然升级。教师科学利用插图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自然进入插图观察学习之中,让学生阅读思维顺利完成蜕变。

一、整合图文资源,创设生本思维场域

语文教学启动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对文本中的插图内容展开细致观察,找到文本解读的切入点。教材大多配设丰富的插图内容,教师需要有科学利用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为学生提供观察方法,让学生在信息整合中建立阅读感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的图片信息,对学生视觉形成冲击,为学生阅读思维启动形成助力支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信息时,要让学生有预习的准备,这样才能给出更为精准的引导。在教学三年級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然后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仔细观察插图,看这个插图中都有哪些影像?学生快速展开观察,纷纷给出自己的观察见解:一条林荫道,一个孩子走在路当中,地面上布满金色的梧桐树叶,远处透过一些亮光。为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直观体验,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这是从网络上搜集到的课件插图,观察图片时,你又有哪些新发现?学生开始观察图片,课堂学习研究气氛渐浓。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观察插图,并且为学生准备了更多课外的插图信息,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的信息冲击。小学生对这些有形信息有特殊敏感性,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引导和设计,成功启动学生观察思维,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中,并在观察思考之中建立阅读认知。

二、提炼图文信息,激活生本思维引擎

文本插图包含丰富信息,教师需要为学生做出必要的引导,让学生找到观察的切入点,以提升观察效率。文本插图是对文字内容的补充,肯定要包含一些细节内容,学生对此常常会忽视,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更为细致的观察要求,让学生在观察时学会提炼信息,以成功激活学生阅读思维。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图片信息,学生感觉更为新鲜,也有浓郁的观察兴趣,如果教师不给出一些提示,学生往往找不到准确的信息提炼角度。

让学生深入观察插图内容,提炼出有用信息,教师需要给出更多的指导。在观察《金色的草地》课文插图时,教师展开教学设计:这幅插图中,有兄弟二人在嬉戏玩耍,你能够看出他们的表情吗?结合地面上的花朵颜色,以及远处的背景,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环境。学生观察插图,对插图细节展开研究,综合考虑插图信息内容,给出精细化解读:插图中有两个男孩形象,他们正在兴高采烈地玩耍,其动作充满灵动感,哥哥吹着蒲公英,弟弟追逐了这些“降落伞”,他们围着金色的草地在奔跑游戏,远处有青山,遍地充满绿色和金黄色,给人的感觉是特别温馨的。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观察任务,让学生对观察内容进行归结,提取插图中的核心信息,对插图进行深度解析,都给学生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学生对这样的动态插图有更多敏感性,自然能够快速地进入到插图之中,对插图信息进行归结提炼,在展示过程中完成认知内化。

三、融合图文内容,提升生本思维品质

图文融合是阅读学习的基本操作形式和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时,需要让学生结合文本文字内容展开对应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形成有形阅读认知。文本插图和文本内容关系密切,需要高度统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学习时,要给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顺利进入图文观察阅读学习环节之中。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看图复述课文等,都属于图文学习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作出选择。

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课文中的两幅照片插图展开细致观察,结合文本内容阅读,说说西沙群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课后搭配了一些照片插图,也属于观察范围。学生拿到这个观察任务后,都能够快速行动起来。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更多的西沙群岛的图片信息,给学生感官带来更多刺激。为让学生形成系统观察认知,教师为学生设定了具体操作任务:任选一张图片,写几句话,对西沙群岛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开始了对应操作。有学生这样展示:我喜欢海底珊瑚这张图片,看到这些炫丽的珊瑚,给人带来的是神奇的感觉,这里好像是另一个世界了。这种美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也有学生说:我看西沙群岛海面上飞翔的一群群海鸥很壮观,这些海鸥在低空盘旋,如同一架架小飞机,这里好像是“航展”。

教师让学生选择图片展开书面解读,给学生提供信息整合内化机会。学生对图片有特殊观察意愿,让其变成文字,对学生形成的历练作用会更突出。学生需要精选经典语言展开描绘,图文融合需要多种思维的集中介入。

四、启动图文应用,升级生本思维层级

图文应用方式众多,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对图文阅读学习和训练有更多实践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历练的机会。根据图文观察展开仿写、观察插图写故事、依据插图写观后感、为课文绘制连环画等,都属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训练形式,教师需要做好筛选,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训练形式,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入训练环节,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完成思维的升级。

课文中的插图有不同取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时,需要给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学会抓关键因素。如《大自然的声音》,插图中画出一些五线谱,这些信息学生容易忽视,教师给出提示:画面中有丰富声音元素,找到发声源,说说这些乐音具有什么特点呢?不妨当众模拟一下。学生开始观察图片,很快就找到了发声源:有一只青蛙在河水石头上高声歌唱,这种声音应该是“哇、哇”。也有学生有了发现:雨点落下的声音、风声,都汇集到一起,那场面是很壮观的,“沙沙沙”“哗哗哗”多种声音同时响起,无疑组成一首交响乐。教师针对学生解读给出评价:能够发现这些声音的存在,而且将声音模拟出来,说明你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如果能够利用这些声音写几句话,可能会给更多人带来心理触动的。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相关操作,课堂学习进入另外一种境界。教师跟进展开具体指导,让学生在观察书写之中建立学习认知。

教师为学生设计观察任务,要求学生找发声源,并模拟发声,将学生学习兴趣点燃,课堂内多种声音汇集,学生学习思维呈现高度活跃性。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活动丰富信息,通过模拟和书写方式进行直观展示,其学习认知呈现多元性特征。

小学生年龄较小,阅读思维呈现直观性特征,教师合理运用插图内容展开教学设计,整合图文资源、提炼图文信息、融合图文内容、启动图文应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鲜活学习体验,让学生阅读思维从2D走向3D。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城东实验小学(221131)

猜你喜欢
图文文本内容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画与理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