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段童话教学的三种策略

2020-06-22 13:05郭媛媛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童话词语文本

郭媛媛

低段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童话体裁的文章居多,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童话的特点以及学生们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出发,从反复诵读,学讲故事以及真切对话等方面展开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童话的魅力与价值,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多样诵读,感受童话的魅力

王荣生教授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以‘文学的姿势来接纳虚构的世界,并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过程与乐趣。”由此可见,在阅读中,王荣生教授强调的是文学阅读的主体而不是肢解的阅读,他是从文体阅读的角度来进行观察与分析的,他注重形象与情感的感知,鼓励学生从阅读中享受到乐趣。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就要能够引领学生从诵读入手,真正读出童话带给自己的美好感觉。

1.在复原文本语境中诵读

从阅读层面来看,诵读的真正要义是得其滋味。在低段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诵读入手,让儿童真正得其滋味,在这个诵读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得其滋味起到了催化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原汁原味的诵读呢?在低段童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紧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其次还要让学生能够真正沉浸其中,读出真滋味;另外教师还要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恰当的教学情境,以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学习的佳境。

2.在体悟儿童的心境中诵读

儿童在课堂里的阅读不在于悲愤,激动的表现,而在于激动平复之后能够用玩味的心态冷静地去对待文学作品。而这种冷静地细细地体会是需要一定的资本的,而对学生们来说,缺乏的正是这种资本,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们通过读来缩短儿童与文本的心理距离,鼓励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怀,把文本语言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童话阅读的价值。

由此可见,在低段童话教学中,童话故事的美是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能够采取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们诵读课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童话语言的魅力,更好地提升童话文本的思想内涵。

二、讲述故事,感受童话故事带来的乐趣

阅读童话的目的不光在于读懂故事,还在于让学生在读懂童话的基础上,学会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也多是以直观的事件和形象的描写为主,语言充满情趣,给儿童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学生们喜爱。因此,在学生阅读童话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能够学会有个性的讲述,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个性讲述应该是在立足于文本语境基础上的讲述,而不是凭空猜测的胡乱讲述。

1.理清难懂的词语,轻松讲述故事

低段儿童正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对于童话故事中的一些比较难懂的词语来说,教师要能够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扫清理解上的障碍,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在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一课中,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特点和景物的变化是教学的难点,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变化”和“好久”这两個词语学生们理解起来有着一定的困难,教师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先把一年四季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从第一幅图的小树发芽,到第二幅图上树上碧绿的叶子,到第三幅图的树叶变黄和第四幅图的树叶都全掉了,可以使学生们对“变”这个词语有深刻的理解与感受。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们找出小蜗牛爬出去时小树的样子和小蜗牛爬回来的时候小树的样子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理解“好久”一词的意思。这样教学,帮助学生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学生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也就会显得更加轻松了。

2.关注共鸣的句子,讲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选编入低段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与儿童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与想象世界紧密相连,而且也与儿童的生活经历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调动起儿童与文本中人物的天然亲切感,这样学生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才能有感而发,真正把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美好感受读出来。

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一课的时候,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话中写到: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起学生们真真实实的生活感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这句话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大象把耳朵放下来以后,有一天碰到了小鹿,小鹿又问——?大象回答说——。这样的训练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们真正走进大象的内心,读懂大象话里的真正意思,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们讲述故事,他们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就会显得深刻多了。

三、潜心对话,提升童话教学的品质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与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还要能够通过对话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童话教学质量。

1.在对话中深刻理解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引领学生倾听入手,引领学生真正亲近童话,走进童话,读出童话的内涵。在童话教学中,这种倾听可以是多角度的,可以是针对儿童的学习状态,可以是针对儿童的学习方法,可以是针对儿童的学习体验等,对话的本质就是理解,没有理解也就没有深层次的对话,教师要能够从理解入手,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以启迪学生思维,实现童话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一课的时候,文中有“孤单”一词,学生们理解起来有着一定困难,他们很多人都会把“孤单”定义为“单独一个人”的理解层面,而对这个词语本身所隐含的孤独和寂寞是感受不到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孤单”一词展开对话,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在对话中,从“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和三个“只有”的描述中学生们真正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全面含义。

2.在对话中从容应对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不是绝对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们与文本对话的精神领袖,教师要能够对师生对话或者生生对话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从容的应对,以实现教学相长,提升学生们对话的品质。

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一课的时候,文中小马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老牛告诉它河水很浅,松鼠告诉它河水很深,小马为难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种只听别人说,自己不敢亲自去试一试的情况对学生来说并不少见,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就小马的做法认真对话,着重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后在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该怎么做,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多角度的思考中走向深处。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表面上的就事论事,而是使学生的思考有了真正的理性的意义与价值,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总之,在低段童话教学中,童话作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童话美好的一种有效的读物,教师要能够从引领学生们反复诵读,讲述故事,真切对话等方面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亲近文本,读出童话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提升童话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221116)

猜你喜欢
童话词语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