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飞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要求学生在高年级阶段能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中应当将作文中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综合性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小学语文的教学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中年级的写作要求对高年级作文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同时指出:“中年级作文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由此可见,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写作应当在丰富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做到表达自我,发挥独创性,将写作从一种学习任务变成自己审美与创造的过程。通过个性化的写作,达到作文方法的多样性,作文艺术效果的奇妙性。简而言之可以称为“文法万千,追寻妙境。”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小学高年级作文的写作方法。
一、丰富字词,文雅又贴切
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丰富优美的词汇能够让作文带给人直观的美感,体现学生的文化素养。汉语的词汇量是十分丰富的,在目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课本中的词汇能够有牢固的记忆,但词汇掌握量依然比较贫乏,在词汇使用上不够灵活与多样,这主要是学生积累词汇的方法过于单一造成的。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一个词汇从多种角度进行联系与扩充,将与词汇有关联的其他词汇共同纳入,形成体系化的记忆,丰富词汇的积累。
例如,在学习《白鹭》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词汇从近义词、反义词等多种角度进行扩充积累。比如,对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中精巧一词,可以联系到精美、精致、玲珑等词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词汇在使用上的异同之处,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发现这些词语都是修饰很小的事物,精巧主要指事物的结构,静美主要指事物的外表,玲珑指事物的体积很小。从反义词的角度还可以引申粗糙、简陋等词汇。对于“——不,歌未免太铿锵了”中的铿锵一词,教师可以引申昂扬、雄壮、激昂等词汇,让学生理解它们都是能够形容音乐声音很响亮,旋律很振奋人心。从反义词的角度可以引申低沉、悲凉等词汇。另外教师还可以引申一些成语与诗句,比如,形容声音的成语可以是震耳欲聋、震天动地。诗句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此时无声胜有声”等。通过多角度的扩充,学生能够形成宏大视野的词汇观,丰富语言表达的基础。
二、新颖句式,灵活又细腻
句子是作文内容的直接体现。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就在练习造句,但长期以来学生的造句思维过于狭窄,一味地照搬一些固有的表达方式,不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和思想的需要来灵活变换。另外,大量的照搬原句的写法让学生失去了大胆的想象力,缺乏独立写作的勇气。对此,教师要拓宽学生对于造句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改写、仿写等角度全方面提升自我的造句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学习《桂花雨》一文的造句方法。仿写的精髓在于继承原句中的巧妙的修辞手法和观察角度等。比如,对于“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一句,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剧中的省略号在表达上具有的简洁效果。学生可以仿写“春天的时候各种花都开放了,杏花、桃花……但我最喜欢的是梨花”,学习用省略号进行列举的方法。“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一句从宏观的角度写出桂花摇落的特点,学生可以从微观角度进行改写:“桂花像轻盈的蝴蝶缓缓飞舞,轻轻贴在湿润的泥土上”,感受表达的细腻性。
三、雕琢结构,合理又精巧
结构是使得文章内容清晰的重要因素,清晰的结构体现出学生在写作上精巧的构思能力,但在小学作文中,对于结构这一方面普遍还提及不多。长期的词汇和句子的练习让学生对作文的理解停留在十分基础的层面,而不能意识到作文具有的理性特点。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让作文具有结构美。
例如,《将相和》一文有着清晰的结构,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借鉴。通过阅读能够发现,文章的核心在于通过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表现蔺相如的忍辱负重和廉颇的知错能改精神,但这一部分在原文中并没有占据主要的篇幅。文章先是记叙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以蔺相如从普通门客到国家重臣的变化过程为廉颇对蔺相如存在不满奠定基础,之后才正是描写廉颇对蔺相如处处刁难的事实。整个文章显得合情合理,令人一目了然。综合分析后可以发现全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颇对蔺相如处处不满、廉颇负荆请罪。教师可以听到学生对这一方面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对写作结构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
四、走进生活,生动又真实
情感是作文的魅力所在。在长期的写作中,由于写作方式的固化,学生习惯于在作文的结尾以感叹句简短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直白而浅层的情感表达很难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感染力。对此,教师可以引導学生学习课文中将情感寄托于字里行间,富有生活气息的表达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现情感,通过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真挚情感。
例如,《慈母情深》一文就有着浓重的生活气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母亲在缝纫机前工作的场景进行分析,体会作者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这一段作者通过“穿过”和“角落”两个词语体现出母亲独自工作,在孤独中默默付出的精神。而“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体现出母亲工作的认真与辛苦。这一段作者并没有直白地表达对母亲的感情,而是通过具体生活场景的描写从侧面衬托出母亲的勤劳与无私奉献,让人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与敬佩。学生可以回忆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打扫家务时的辛勤劳动场景,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将心比心地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能树立从生活中体验情感的意识,增强写作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综上所述,小学五年级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作文从一种学习任务转化到自我的学习成果与创造力的展示上来。对此,首先要有提升写作的外在美的意识,运用优美的词句彰显自我的才气。其次要有理性思维的彰显,通过结构的设置体现自己叙事能力的独具匠心之处;最后要有以情动人的情怀,学会从生活中挖掘感人之处,做到写作的自然美。总体而言,小学作文要让学生以词汇美、句子美、结构清晰、内容自然等方面为写作的审美标准,追求作文的“妙境”。结合自我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多种方法分别达到相应的审美标准,体现“文法万千”的特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