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

2020-06-22 13:05周悦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段语句关键

周悦

比较,是认识事物特点的好方法;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或者两篇以上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着阅读。这样的阅读形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那么,怎样引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才会更有效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化学习的权利,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探究空间,有助于学生在比较辩析中真正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但对于中低段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经验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思维的情感性与丰富性。

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望天门山》和《望洞庭》这两首诗的教学中,由于这两首诗都是以《望……》为题目,描写一处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但同样是遥望的视角诗词描写的内容和展现视角的方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借助情境和比较阅读,学生们发现在《望天门山》这首诗中,作者主要展现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特点,在《望洞庭》这首诗中作者极力表现了洞庭秀美柔和的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诗歌表达情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等方面引领学生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们从《望天门山》中感受到了作者主要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把自己经过天门山时看到的壮观景象形象地描写了下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而在《望洞庭》这首诗中,作者主要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洞庭湖的美景跃然纸上,表现了作者对洞庭湖光山色的喜爱以及作者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这样进行比较阅读以后,学生们对这两首诗的感受体会更深刻了。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生硬地让学生就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那么,不仅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会影响学生对古诗词的正确解读;而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比较阅读,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比较视角,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走向理性,提升古诗词学习效果。

二、关注维度,优化比较阅读的层次

在常态教学中,教师总是爱把过多的目光关注在文本内容、情感与主体方面,而很少引入对比,致使学生思维的眼界过于狭隘,不利于学生的深度阅读。基于这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单篇或者多篇比较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能够真正从言语表达的层面发现规律,探究本质,提升阅读教学的深度。

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海滨小城》一课的教学中,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结合这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教师就可以从不同维度引领学生比较阅读,以促进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统揽全文就会发现,作者在描写“小城”部分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地方的时候,每一个地方都是以总分的形式进行构段的,这种构段形式特别有助于“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落实。而文中关于“海滨”描写的几个段落之中,关键语句并不是特别明显,甚至有学生认为这些地方的描写没有关键语句。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自主阅读描写海滨的部分,再通过阅读从这个段落中提炼出本段话描写中的关键部分。这里的对比阅读主要是指段中间句与句之间的对比,我们把它作为对比阅读的第一层次。在第二个层次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就语段之间进行对比。比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同样都是关键语句,为什么作者在描写“海滨”与“小城”的三个自然段是完全不同的呢?这样一来,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们明白了作者布局谋篇以及语段规划上的不同价值点的追求,以及作者在言语形式上的变化,即关键语句是语段中的中心句,也是这个语段中所极力想要表达的内容,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海滨小城》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两个不同层面引领学生比较阅读,这样从语段中的对比中,学生可以从纷繁的内容中提炼出清晰的表达主线,感受到“另类”关键语句的表现形式;在语段间的对比中,真切感受到作者在关键语句方面呈现出来的不同样态,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找准契机,提升比较阅读的品质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地方,任何文章中都要使用比较阅读,只有在恰当的时刻介入,才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文中主要讲了老屋先后三次对小动物们的帮助,在语言表达方面,老屋帮助的过程和结构是相同的,属于典型的反复性结构。由于这几个故事的结构相同,许多教师在学完第一个故事以后对其他两个故事就不甚关注了;有的教师在三次故事学完以后开始引入故事结构的对比,但是已经错失了最佳的对比时机;也有教师注重对故事内在结构的提炼,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也更没有引入相互映衬的对比,教学效果甚微。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在第二个故事教学完毕之后,就可以引领学生对这三个故事的结构进行比较,这样对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指导,不仅可以使第一,二个故事的共性特征一并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已有阅读实践的基础上,对第三个故事内容的特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感受,让学生的阅读真正向纵深处漫朔。

由此可见,在学生们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要求并不是教师可以随时随意提出的,只有找准恰当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真正发挥出比较阅读的应有价值与效益。

四、发展思维,在比较中提升核心素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阅读的过程是分层次的,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字面理解、解释意义、批判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几个层次。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引领学生在纵向横向的探究对比中走向阅读的深处。

以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要想把这个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就需要引領学生在具体的课文中进行感知,这个学习的过程其实也属于纵向求证性的过程。如果教师单是就一篇文章来让学生感知,势必会影响学生们思维的发展,因而需要教师在本单元的课文中都能够贯穿,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同样一个语文要素,在《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几篇课文中的呈现方式及其他方面有什么不同?这样进行综合性比较阅读之后,学生们不仅把握了这一类文体的共同特征,而且真正把这个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创设情境、关注维度、找准时机,发展思维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度,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沙头中心小学(225105)

猜你喜欢
语段语句关键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
鹏鹏猪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