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释疑的技巧

2020-06-22 13:05朱平海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爬山虎蝙蝠文本

朱平海

“学,然后知不足”,这是最为基本的规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出现阅读疑惑是最为正常的现象,教师要有巧妙释疑的意识,整合学生质疑问题,借助阅读情境设计,利用诵读体验,借助学生阅读经验,以及展开多种阅读活动,都能够形成崭新释疑力量,帮助学生顺利走出阅读困惑,形成鲜明学习认知。教师教给学生一些释疑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学习形成的助力支持会更为显著。

一、创设阅读情境助力释疑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内容都比较经典,教师在阅读教学辅助手段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阅读接受实际,为学生投放一些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信息,让学生结合插图展开文本阅读思考,都可以促使学生消除一些阅读疑惑。教师为学生设计故事讲述、示范诵读、问题投放、话题讨论、信息搜集、实地观察等阅读活动,都可以为学生多种感官带来冲击,以提升学生阅读敏感性,促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核心,形成丰富释疑启迪。

创设阅读情境方式众多,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展开创新设计。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给学生布设观察阅读任务:这些图片都是关涉月亮的,结合文本阅读内容,说说这些图片中的月色都有什么特点呢?注意搜集图片中的信息,除了月亮,还有哪些物象值得我们关注呢?学生再次进入文本阅读环节,结合图片观察,对文本内容做深入研究。教师走进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直接干预,与学生展开多元对话。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借助观察机会展开研究性阅读,能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在对多种物象进行分析比对中消除更多阅读疑惑,形成丰富释疑启示。教师借助多媒体展开助学操作,给学生带来多种思维启迪,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阅读之中形成释疑思维。

二、利用朗读体验协助释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无疑能够为学生文本理解提供更多思维启动力。学生反复朗读文本内容,不仅能够对文本主要情节进行合理梳理,还能够在语言咀嚼之中形成更多感悟。教师在学生朗读体验时,需要给出一些方法指导,让学生提升朗读品质。抓关键词、筛选文眼、关注主旨句、对比阅读等,都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

朗读能够生发无限的想象力,教师刻意安排学生展开多重朗读学习,能够给学生阅读思维带来更多思维冲击。《蝙蝠与雷达》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本,学生对文本内容比较感兴趣,但在阅读中肯定会存在许多疑问,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然后要求学生先扫除文字障碍,进行反复地朗读,并给出朗读要求:这篇课文中主要写蝙蝠的哪些特点?飞机是借鉴蝙蝠什么特点设计了雷达的?你能够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拿到这些思考问题后,展开了反复朗读,逐渐对这些问题有了清晰的把握。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问题的解读。如“蝙蝠利用嘴和耳朵探路,由嘴里發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超声波,其耳朵根据回声作出准确判断”“雷达设计仿照了蝙蝠超声波原理,让飞机在夜间飞行也不会有危险”。教师对学生阅读表现给出积极评价。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自然提升了释疑频度,形成崭新阅读认知基础。

三、借助学生经验启动释疑

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认知基础,教师要借助学生认知经验展开释疑操作,以提升释疑的效率和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本内容,大多体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师在阅读释疑时,引导学生借助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思考,往往能够形成重要释疑力量。释疑不只是对疑难问题进行解析,还包括对文本细节的理解,让思维融入到文本之中,这样才能形成统合性阅读认知。

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存在差异性,教师在阅读教学引导设计时,需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把握,以便给学生做出准确的引导。如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拿出一节绿色植物: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爬山虎。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的植物。大家对爬山虎有深入的观察吗?这是爬山虎的叶片,这是爬山虎的脚。……学生开始观察爬山虎,并自发展开阅读讨论。有学生说,爬山虎有超强的爬墙能力,无论什么样的墙壁,它都能够紧紧贴住墙面一直向上,即使有狂风暴雨,也不能阻止其前进的脚步,这种执着的精神是令人惊叹的;也有学生说,爬山虎之所以能够爬上墙,是因为有这特殊功能的脚,其形状犹如一块块小吸盘,能牢牢吸附在墙体上。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对文本中的疑难问题进行重点解析。学生在观察爬山虎植物之中结合生活认知进行阅读讨论,自然消除了一些阅读疑惑。从学生阅读表现可以发现,学生对爬山虎的认识更为深刻而具体。学生生活经验积累有丰富助学作用,教师在教学运用时,需要找准操作角度,以提升教学应用效果。

四、创新阅读活动完成释疑

阅读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兴趣取向有一定认知,以便作出最为适合的选择。诵读比赛、课堂演绎、课堂讨论、阅读辩论、读写训练等,都属于阅读学习活动范围,教师要做好精心选择,对这些阅读活动展开教学研究,针对学生阅读疑难进行释疑引导,让学生在多种阅读实践活动中形成阅读感悟。如果教师能够引入一些游戏、竞赛、演绎等活动,都可以成功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形成丰富释疑力量。

阅读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作出筛选设计,让学生借助活动展开阅读思考,以体现释疑意识。在教学《牛和鹅》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给学生设计了活动任务:课文主要针对鹅的特点来展开介绍,其场面描写更是生动有趣,如果让你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设计一个关于“鹅”的游戏,你会如何操作呢?学生听说要自行设计一个关于“鹅”的游戏,都开始兴奋起来,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求学生对文本重点段落进行细致阅读,然后再来设计游戏。学生都能够积极回应,深入阅读文本片段,并展开游戏设计操作。教师与学生展开直接讨论,对游戏细节展开推敲分析,给学生提出更多意见和建议,以提升游戏的互动性趣味性。学生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推出了一些游戏方案。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游戏创设任务,成功激活学生阅读兴趣,通过对文本进行精心阅读分析,找到了阅读切点,并在反复阅读研究中消除了疑惑。一个设计活动,不仅让学生对文本阅读有了更多参与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创意设计活动,给学生阅读思维带来的冲击力更为显著。

面对学生阅读疑惑现实,教师要在释疑技巧方面做出研究,归结更多释疑方法,给学生传授一些操作技巧,帮助学生顺利展开阅读学习体验,在不断地质疑释疑过程中成长学科认知。教师要有学法研究和传授意识,针对学生疑惑现实作出释疑应对,以提升阅读释疑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实验小学(221011)

猜你喜欢
爬山虎蝙蝠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爬山虎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爬山虎
爬山虎
蝙蝠
别怕蝙蝠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