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生活适应素养视域下培智语文教学策略

2020-06-22 13:05陈娜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培智资源

陈娜

培智学校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的群体,除帮助他们提高智力之外,提高培智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是培智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培智学生由于生活适应素养受智力水平发展影响,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常识,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适应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培智学生生活适应素养养成现状,将语文教学与生活适应素养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确立生活适应素养培养视域,通过语文教学,不仅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帮助这些学生学会生活,能够主动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尽情享受生活的阳光雨露。

一、挖掘文本资源,提高学生生活适应性

生活适应素养视域下,培智语文教学要强化资源意识,在深入解读语文教材基础上,充分挖掘生活适应素养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生活适应性。

1.生活适应常识性资源

生活适应素养资源的挖掘,首先要立足于常识性资源挖掘,通过常识性资源挖掘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生活自理知识,具备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生活,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像正常学生一样融入生活。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通过这一课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丰富性,更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观察大自然中去了解大自然蕴含的生活常识,从而对学生的生活起到指导意义。例如,从盛开的桃花引导学生认识到春天到了,从树上的树叶纷纷落下知道秋天到了,冬天也近了,通过乌云漫天能够知道快要下雨了,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安排好生活。

由于培智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差。因此,在培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文本语言进行转换,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进行表达。本课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对于培智学生来说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转化,把“大自然”比作“妈妈”,这样本课的题目就成为“大自然妈妈告诉我们的话”,学生就容易理解,从而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

2.生活适应专项性资源

培智语文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常识性生活适应能力教育的同时,教师要精选角度,深入挖掘生活适应专项性资源,提升学生在某一个方面的生活适应能力,将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推向深入,实现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升级。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教师可以抓住“乌云漫天”这一天气现象进行扩展性阅读资源延伸,通过投影的形式展示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天气状况图片进行分析,说出图片表现出怎样的天气情况,让学生广泛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教师应该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通过生活适应专项性资源的扩展,让学生掌握在不同天气情况下合理安排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应对不同天气状况的生活适应能力。

二、构建生活情境,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力

交际能力是学生生活适应素养之一,然而,培智学生普遍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学生不善于交往。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培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现状,优化语文教学策略,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感染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往中。

1.搭建生活场景

培智学校的学生由于智力水平发展相对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培智学校学生认知能力的特殊性,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生活积累,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并且在语文阅读中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搭建生活场景成为提升培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人际交往意愿的一种重要路径。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强化学生生活适应素养培养意识,教师可对课堂进行优化,事先将教室布置成大自然的模样,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准备一些与文本有关的图片,张贴在教室周围墙面上,教室的顶端等,这样就模拟成一个虚拟的“大自然”。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本课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在准备素材的过程中,接触到多样化的知识,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建构。生活化场景勾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唤醒学生生活热情,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从而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使学生生活适应素养得到较好发展。

2.创造实践情景

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它是提高培智学生生活适应素养的重要路径,能够将学生各方面的生活适应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因此,在培智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情境,搭建实践平台,从而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家长等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生活适应素养,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社会,乐于与人交往,敢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在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教师可安排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扮演自然中不同成员的角色。例如,让学生扮演成飘落的黄叶,告诉大家树叶黄了,秋天到了,天气变冷了,大家要多穿衣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角色扮演,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提升了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开展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生活适应素养重要能力之一是实践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培智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机地开展技能训练活动,改变阅读平面化的现状,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1.劳动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首先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掌握最基本的劳动方法,学会自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大自然的语言》在讲解“乌云漫天”代表着下雨天气的时候,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下雨天需要哪些工具?学生回答需要雨伞、雨靴。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示范雨伞、雨靴的使用方法,以及下雨天如何做好各项防护措施。通过劳动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雨天基本生活技能。

2.专项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学生由于智力发展水平造成的学情是多样化的,一些同学造成了动手操作能力障碍,一些学生腿脚操作能力薄弱,反应能力缓慢。因此,培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障碍的学生进行专项康复训练。例如,手部操作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专项康复训练中克服自身障碍和不足,让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之,培智语文教学要确立生活适应素养培养视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意识,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立足于文本内容,寻求生活适应素养培养资源,优化语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快乐地提升生活适应素养,使语文教学成为培智学生生活适应素养发展的有效路径。

作者單位:江苏省睢宁县特殊教育中心(221200)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培智资源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雷鸟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沙漠里的精灵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