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的临床特点及注意事项

2020-06-24 09:43李登伦陈宝国孙宏建田晓东黎凤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大面积补液尿量

李登伦,陈宝国,孙宏建,田晓东,黎凤明

(攀钢总医院烧伤科,四川 攀枝花 617023)

休克是中度、中度烧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一般来说,烧伤休克是因为患者血浆外渗引起的血量过低出现的症状。所以,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造成体液的快速消耗丢失。而大面积烧伤(>50%)患者休克期由于脱水、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素乱等原因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1]、内分泌紊乱、神经功能损伤等。患者受伤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到患者补液量。而补液量的成分、配比等因素也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本研究选取200例于我院诊断治疗的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分别予以不同补液量及补液方式,旨在研究分析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的临床特点及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抢救的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同类型适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23~54岁,平均(35.9±3.1)岁,烧伤面积5 8%~9 2%,平均7 4%,受伤后平均入院时间2.4 h。对照组患者男5 7 例,女4 3 例,年龄为22~54岁,平均(35.1±2.7)岁,烧伤面积54%~90%,平均72%,受伤后平均入院时间2.2 h。两组患者年龄、受伤情况、入院时间等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上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均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在31%~7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1%~49%[2],且出现脉搏细弱、神志不清、四肢冰冷等临床症状,经诊断符合烧伤休克症状;(2)病历资料齐全;(3)所有患者均无呼吸道损伤、脑损伤等合并损伤,各脏器功能均无器质性病变;(4)治疗研究征得患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快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抗炎抗感染药物、降温处理、对症治疗等常规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应补液治疗。

1.3.1 对照组

根据烧伤补液公式:①即伤后第1个24 h补液总量:成人每1%面积,每kg体重需要补充晶体:胶体=1.5:0.5,另外补充基础水分2000 mL(儿童70~100 ml/kg)[3]。公式为:体重*面积*1.5 mL+2000 mL。儿童适当增加补液量。

1.3.2 观察组

在常规补液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补液量,调整补液成分。其中晶体和胶体的比例为一比一,晶体为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高渗)[4],且48 h内持续匀速输入5%葡萄糖注射液,两组补液中胶体成分均为血浆。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补液量及尿量:统计第一个24 h、第二个24 h患者总补液量、总尿量;(2)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统计经抢救治疗后平稳度过休克期的人数、治疗后患者出现水肿、急性肾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20.0系统软件分析;补液量、尿量等属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补液量及尿量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补液量及尿量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100例,肺部、脑部水肿8例,急性肾衰4例,消化道出血5例,肺部感染6例,并发症总数23例,抢救成功率93%。

观察组100例,肺部、脑部水肿3例,急性肾衰1例,消化道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并发症总数8例,抢救成功率99%。

3 讨 论

在患者烧伤休克初期,患者体内细胞液因渗透压的升高而身处至组织间隙中,组织膜细胞受损,引发组织水肿,从而影响了患者的血液循环。此时首先应及时补充浓缩红细胞和平衡盐溶液。在失血性休克初期,患者大量出血,液体大量丢失。此时应及时补充浓缩红细胞和平衡盐溶液,并在足量的基础上,提高补液质量,适当比例输入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等胶体成分,必要时适当补充全血或红细胞。因为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白蛋白,而渗出液中白蛋白含量较高,相当于血浆白蛋白的80~90%,因此及时补充白蛋白对于维持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但临床应用时应适当稀释其浓度,以减轻水肿。根据患者的机体代偿能力实施“个体化输液”,力求迅速维持循环稳定,纠正休克[5]。当机体功能逐渐恢复,循环功能转归后,可适当降低水分的补充量,减慢输注速度,避免过多水分滞留,降低组织水肿、肺水肿的发生率,并全程严格监控患者生命体征。补液成分包括乳酸格林溶液、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血浆、全血、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输液速度根据患者体重、烧伤面积、生理指标水平等具体计算。

表1 补液量及尿量(±s)

表1 补液量及尿量(±s)

组别 n 总补液量(ml) 总尿量(ml)第一个24 h 第二个24 h 第一个24 h 第二个24 h对照组 100 8239±1729 7028.3±2488 62.8±31.0 83.1±44.6观察组 100 13725±3316 12912±3164 89.1±40.7 109.1±50.7 t值 - 14.67 14.61 5.14 3.85 P值 - 0.00 0.00 0.00 0.00

本研究中通过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应用不同方式进行补液治疗,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于大面积烧伤后休克期患者,在实施限制性补液时应适当增加补液量,并且尽早、足量补充患者血容量,同时提高补液质量,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大面积补液尿量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