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0-06-24 09:4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阿司匹林

姜 霞

(运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引发原因为颅内血管病变,临床表现包括瘫痪、感觉障碍以及短暂性失语等,持续时间约为1小时左右,通常不会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等后遗症,但是若不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容易导致病情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威胁其生命安全[1]。此次研究纳入7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于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分析患者应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74例在我院进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纳入标准:病情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诊断标准相符;CT等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责任病灶。排除标准:合并活动性溃疡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有脑出血病史患者;恶性器质性病变患者。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6.4±6.1)岁,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5.7±5.9)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所有入组患者提供降压、补液以及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期间均需暂停其他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1次/日,每次服用100 mg,持续用药2周。研究组患者应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服用剂量以及频率与对照组患者一致,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1次/日,每次服用75 mg,持续用药2周[2]。

1.3 评价指标

(1)观察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并进行组间对比,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改善:患者脑缺血发作现象完全消失或者发作频率明显降低,下降幅度不低于治疗前的3/4;好转:患者脑缺血发作频率下降幅度超过治疗前的1/2;无效:患者脑缺血发作频率低于1/2或者发作频率明显增加。

(2)统计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并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

(3)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时间随访,统计和对比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研究及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涉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通过t或者x2进行组间差异检验比较,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组间对比

研究组病情总好转率为78.38%,对照组病情总好转率为94.59%,研究组病情总好转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组间对比[n(%)]

2.2 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组间对比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41%、8.11%,患者胃肠道反应等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复发情况组间对比

对照组病情复发患者5例,总复发率13.51%,研究组病情复发患者1例,总复发率2.70%,研究组病情复发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3 讨 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临床多发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局灶性以及一过性等特点,没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该病与血流动力学、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微栓塞等可能存在较大的关联,必须及早采取有效的抗凝、溶栓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防治措施。

表2 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组间对比[n(%)]

作为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可对环氧化酶活性基团丝氨酸530产生抑制作用,使其丧失活性并可阻止前列腺素、花生四烯酸与环氧化酶结合,可使血小板中TXA2生成效率获得明显降低并使血浆黏度得到明显降低,可促进微循环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能够使抗血栓作用得到明显增强。但是,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因此,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激活进行阻断的途径较为简单,难以取得完全保护效果。

氯吡格雷具有与噻氯匹定相似的化学结构,对二磷酸腺苷受体可产生阻断作用,对血小板活性抑制效果理想。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可与血小板表面嘌呤性二磷酸腺苷受体进行不可逆地、选择性结合,使二磷酸腺苷结合位点得到明显减少,但是不会对受体亲和力产生影响。此外,还能够使二磷酸腺苷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获得阻断,对纤维蛋白原受体活化能够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可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氯吡格雷还能够对其他活动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作用,防止患者血管内皮受损,有助于降低缺血发生率。除此之外,氯吡格雷还具有理想的抗炎效果,有助于降低脑梗死发生率。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病情总好转率为78.38%,对照组为94.59%,研究组病情总好转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41%,研究组为8.11%, 患者胃肠道反应等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用药后病情复发率分别为13.51%、2.70%,研究组病情复发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药能够使阿司匹林单一用药的不足获得弥补,可使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得到显著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可降低病情复发率。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