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2020-06-24 09:54周珊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重症资料护理人员

王 静,周珊珊,张 敏*

(1.华润武钢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湖北 武汉 430080;2.武汉钢铁(集团)第二职工医院院前急救科,湖北 武汉 430085;3.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关山院区普外科,湖北 武汉 430070)

急诊重症患者病情严重,且进展比较快,很多意识清晰的患者,担忧疾病对自身的影响,容易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对治疗产生较大影响。为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风险,提倡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干预,从而缓解不良情绪。选取80例急诊重症患者,对急诊重症患者心理护理情况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80例急诊重症患者就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2.26±4.08)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52.29±4.07)。所选患者满足急诊抢救治疗及护理标准,排除多种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及合并全身性严重感染者,同时将合并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在外。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协助医师对急诊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严格执行医嘱,做好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疏导,操作方法见下文:一般情况下,重症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随时面临死亡威胁,因此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及时安慰患者,讲解疾病情况,传达最新治疗方法,举治疗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在此基础上,强化沟通,减少误判,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教会患者如何控制情绪,护理人员结合患者耐受度,为其提供心理放松训练,在舒缓的音乐环境下,为患者执行放松训练,包括心理放松、肌肉放松、呼吸放松等,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时常与患者进行交流,倾听患者心声,与患者开展轻松交流,多唠家常,鼓励患者说出心声,为护理人员执行针对性护理提供更多支持。例如,对于担忧家庭经济支出者,及时讲解系统性必要性,结合现行医疗政策,全面宣导,为患者节省经济支出,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1.3 评价指标

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痛苦评分,采用DMSM量表进行评价,取分范围0~10分,0分表示无痛苦,1~3分表示轻微痛苦,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痛苦,10分表示极度痛苦[1]。对比2组生命质量评分,取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生命质量越好。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x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之前2组DMSM评分无明显差异,且生命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够显著(P>0.05);但是,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上述评分均发生明显变化,对比发现,观察组变化范围更大,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s)

表1 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s)

组别 DMSM评分 生命质量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7.50±2.24 2.56±0.69* 65.27±4.55 95.63±6.56*对照组 7.52±2.23 5.59±1.58* 65.25±4.58 81.69±5.11*t值 0.241 10.009 0.631 12.066 P值 0.126 0.000 0.107 0.000

3 讨 论

急诊重症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非常高,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明显威胁。重症患者机体损伤比较大,很多患者治疗耐受性比较低,且出现严重不良情绪。心理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旨在通过提供多种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患者必要的情感支持,不断完善护理服务流程,为患者病情改善提供更多帮助,强化人文关怀。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证实,给予急诊重症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能够缓解患者心理痛苦症状,提高生命质量评分。

猜你喜欢
重症资料护理人员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