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系统的形成性评价对护理专业实习生后期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

2020-06-24 03:55赵玉玲周艳琼陈海燕蒋菲菲赵淋琪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实习生条目信息系统

赵玉玲,黄 沂,周艳琼,陈海燕,蒋菲菲,赵淋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以及人才评价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多种形式的评价标准,积极做好学生的成长记录,努力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探索促进学生高素质发展的多样性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1]。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指南针”,科学、系统、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护理专业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的后期临床教学(临床实习)是整体护理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一名护理学生向临床护士转变的关键环节,对护理专业实习生的教学评价是医院护理实习管理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医院护理教研室根据各学校实习手册中的项目、内容对实习生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及出科小结等终结性评价。然而此种评价模式存在评价的周期长、反馈问题不及时等缺点[2],这严重制约了实习护生的全面发展,也不能引导护生去主动学习和持续学习。形成性评价有过程性、自主性、反馈性等特点,其本质是过程考核,注重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即时反馈,用于教学双方学习过程中相互评价、不断自我反思、调整和改进策略,最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3-4]。而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全面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使之适应我国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需求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特点,依托信息系统开展了形成性评价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8—2019学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实习生150名,由电脑产生随机数字,将学生分为对照组78人,实验组72人。对照组男生6人,女生72人,平均年龄(21.32±2.01)岁,前期学校课程平均成绩(80.45±4.36)分,担任学生干部13人;实验组男生5人,女生67人,平均年龄(20.74±1.83)岁,前期学校课程平均成绩(81.56±3.96)分,担任学生干部11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前期学校课程平均成绩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信息系统的建立 在护理实习生综合能力评价表的基础上,结合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护理部与信息科自主设计带教教师和实习生互评系统。信息系统拥有护理临床教学管理员、带教教师、实习学生3个独立端口,功能主要涵盖带教教师对实习学生的评价、实习学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学管理员对所有带教教师与实习学生的管理等功能。该信息系统将评价系统与护士站HIS系统对接,为实习护生建立个案管理电子档案,强化对学生的管控,实现对全院实习生及带教教师的同质化管理。

1.2.2 干预方法 科室带教小组成员4名,设教学秘书1名,小组成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护龄≥3年,负责学生的带教工作。按照护理部制订的教学计划,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位学生管理一个病房(患者一般2~3名)。

(1)对照组:实施传统评价法(终结性评价),根据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做好出科理论考试及技术操作项目安排表,实习生在每科室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和出科操作考核各1次,带教教师根据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学生日常工作表现做出实习评价,即为该学生的出科成绩。

(2)实验组: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该体系有带教教师、管理人员、实习生等多主体评价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①综合素质测评:评价内容包括医德医风、组织纪律、工作学习态度、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采用学生自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②案例式考试:各科室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以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建立案例试题库,考试方式包括理论和操作考试,内容涵盖病情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执行医嘱、病情观察要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正确实施等知识点。③小组学习:借鉴PBL优点,5~6人一组完成教学查房,每两周一次,指导教师拟定讨论提纲并于查房前3天下发,实习生可以采取各种途径查找答案。护理查房过程中,带教教师依据提纲引导学生集中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④教与学互评:定期及每次教学活动后均进行学生自评及教师评价。带教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形成较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发展性评价材料。⑤实践报告:主要以反思日记、实习心得、操作改进设想等方式,书面表达对个人实习表现的自我评价,以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反思及分析能力。

1.3 调查工具及评价指标

1.3.1 基线资料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涵盖学生的性别、年龄、学习经历、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多方面。

1.3.2 出科成绩 出科成绩=理论考核×40%+操作考核×60%。理论考核:采用同一试题库试卷进行闭卷考试,满分100分。操作考核:采用抽签法选取《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中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满分100分。

1.3.3 自主学习能力 应用英国Williamson[5]2007年编制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包含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人际交流5个维度共计60个条目,每个维度包含12个条目。每个条目按Likert 5级计分,从不、很少、有时、经常、一直,分别计1~5分,量表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我国沈王琴等[6]将量表进行文化调试后形成中文版,并验证了其信效度,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67,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63。

1.3.4 护理实习生综合评价 护理实习生综合评价表由7个维度共计15个条目组成,其中组织纪律(2个条目)、工作态度及行为规范(4个条目)、沟通教育能力(2个条目)、评判性思维能力(2个条目)、临床护理能力(2个条目)、学习能力(2个条目)、团队协作能力(1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从“差”到“优秀”依次给予1~5分的评定。护理实习生综合评价表的内容效度为0.912,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1,7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56~0.898。

1.3.5 护理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评价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理学专业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基本素质(3个条目)、带教态度(3个条目)、带教内容(4个条目)、带教方法(5个条目)、带教效果(3个条目),共18个条目5个维度,量表总分为100分。根据评分分为4个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一般(70~79分)、差(70分以下)。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3,5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5~0.866。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有序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中Mann-Whitney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出科成绩比较

实验组出科成绩平均为(93.08±5.93)分,对照组出科成绩平均为(84.05±3.16)分,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6,P=0.004)。

2.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见表1)

表1 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s,分)

表1 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s,分)

维度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人际交流总分实验组53.29±4.96 55.56±1.97 50.06±3.56 48.69±3.04 51.58±2.58 254.18±9.55对照组40.32±4.67 41.22±2.03 44.31±2.97 42.06±2.88 43.10±2.52 209.69±7.32 t值16.459 43.907 10.698 13.707 20.341 31.831 P值0.027 0.000 0.037 0.014 0.000 0.001

2.3 学生综合评价比较(见表2)

表2 护理实习生综合评价比较(±s,分)

表2 护理实习生综合评价比较(±s,分)

维度组织纪律工作态度及行为规范沟通教育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总分实验组7.93±1.25 16.86±2.34 8.32±1.63 8.95±0.99 8.99±1.18 7.79±1.24 4.03±0.84 64.68±7.25对照组5.62±0.98 14.71±3.32 5.20±1.52 5.77±1.21 6.34±1.03 5.26±0.95 2.26±0.59 43.92±8.32 t值12.533 4.614 3.826 17.696 14.609 4.415 14.861 16.323 P值0.000 0.021 0.040 0.001 0.022 0.036 0.043 0.019

2.4 学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见表3)

表3 护理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n(%)]

3 讨论

3.1 基于信息系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出科成绩

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学生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成绩可以从系统导出,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分析,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信息的反馈促使教师必须真正投入临床教学,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或困惑,恰当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带教教师更关注自身在临床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断完善自我、探索教学新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7]。同时,通过带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评系统也增加了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因此利用此信息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形成性评价,既达到了标准化的评价,也未增加临床带教教师的工作量。实验组出科成绩为(93.08±5.93)分,对照组出科成绩为(84.05±3.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认为,使用基于网络系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更注重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综合素质测评、入科前宣教、临床学习、出科考核等多时间点评价,指导学生正确学习,而及时的评价反馈结果使学生全面客观认识自身学习的各方面问题,使学生将实习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动力,积极思考学习方法[8]。学生在实践中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维,更主动参与到对疾病的整体护理过程中,在带教教师引导下制订护理诊疗方案,通过查阅文献加强学生平时学习、主动学习和连贯性学习,加深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记忆[9]。研究证实,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发现、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升,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10]。

3.2 基于信息系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总分及5个分量表(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于信息系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与张云莎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持续改进,关键在于及时反馈,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即时性评价到表现性评价,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传统的临床实习教学方法为有经验的教师教学“一对一”“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都是兼职,其主要工作重心是医院的护理工作。由于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很多带教教师忙于临床工作,没有精力设计实习课程、教案等,多是依照实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床旁教学,病房收治什么患者,学生就只能对应学习什么,教学内容缺乏统筹性、计划性。教学评价方式一般为终结性评价,学生单向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下,学生临床实习的参与度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均不高,知识掌握得也不够牢固。而基于信息系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学生为实习的主角,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极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评价内容多元化,如综合素质测评、案例式考试、小组学习成绩、发展性评价和实践报告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实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实习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基于信息系统的形成性评价应用在实习学生知识、技能及学习态度养成过程中,帮助其监控记录自主学习的进展,了解学习状况,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自信心[12]。

3.3 基于信息系统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邓英[12]研究证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自主思考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基于信息系统的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了解实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对实习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带教教师的评价,还包含小组学习评价,这更有利于实习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为了完成案例式考核,学生要先了解案例所涉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再根据案例情景进行情景演示,最后根据情景展示来进行案例考核,由学生饰演不同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得以提升,还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

猜你喜欢
实习生条目信息系统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基于并行构件技术的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最牛实习生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