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2020-06-24 03:55丁晓慧王忠华谢菊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组织学实验课理论课

丁晓慧,王忠华,江 敏,杨 宇,谢菊华,解 辉,张 忠

(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传递—接受”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忽略学生是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PBL、MOOC等教学方法的出现,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1]。翻转课堂即将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角色进行翻转,由学生自行在家或课外观看教学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间面对面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集网络教学、翻转课堂、PBL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师生双方教、学、做密切结合,丰富了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2]。

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实现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混合、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的混合、学习与考核的混合,消除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师要制作微视频,而好的微视频的制作,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教师要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查漏补缺,明确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完美地呈现给学生[3]。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我们先将组织学各章节的整体构架即思维导图介绍给学生,然后将知识点分解,选择的视频大都少于10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查找起来比较方便。

组织学课程为典型的形态学课程,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为1∶1的关系,实验课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主要内容,验证理论课所学的知识。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观察到正确的结构,实验课上教师需要巡视30名学生的显微镜下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浪费时间,一节实验课约需要4个小时。目前,多媒体教学互动走进实验课堂,教师坐在前面通过电脑屏幕即可监测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给教师授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众所周知,医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业负担重,由于生源较多,教师、教室等教学资源的限制,常常是理论知识学习了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之后,才开始学习实验课程,这样就造成了理论与实验的脱节。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更明确每次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等教学信息,节省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

2 混合式教学方案和具体实施

本课题将组织学理论课和实验课一体化,即选择临床专业两个班级在实验室进行小班授课,实现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混合、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的混合、学习与考核的混合。选择沈阳医学院2018级临床专业8、9班的本科学生作为实验组共64人,临床其他班级学生作为对照组共64人。2019年3月,新学期开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组织学教学模式;而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看书和观看视频,进行自学、课前小组共同学习、指导性自学等,每次课堂上直接进行小测验,或答疑总结后或观察切片后进行小测验,记录每次测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并在开始组织学授课前和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

3 混合式教学的成效

3.1 问卷调查结果

开始授课前,主要针对自学和上课状态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授课结束后,针对自学情况和上课状态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3.2 课堂小测验结果

每次课堂上进行随机小测验,以了解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每次的测验结果见表3。

由考核结果可看出,第2、5、6次授课为翻转课堂,学生课前自学理论内容,课堂上观察切片和考核,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可见考核成绩逐步提高,说明学生逐渐适应课前自学这种模式,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进行课前自学。第4次授课为课前学生进行TBL学习,考核成绩中等,提示小组学习学生之间没有互相促进学习的效果,与调查问卷反馈一致。第1、3、7、8、9次授课采取授课、自学、病例、问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方式,部分内容学生课前自学,部分内容进行传统授课,可见考核结果较好,总体呈提高的趋势。而且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0%左右的学生认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

表1 授课前学生问卷调查

表2 授课后学生问卷调查

表3 随堂测验结果

4 混合式教学的问题和展望

组织学授课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的混合教学模式,有效克服了理论课和实验课脱节的弊端。目前课程压缩、课时减少,许多内容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蜻蜓点水”而且缺乏讨论,学生听得多,缺乏思维能力训练[4]。采用翻转课堂、TBL、授课、病例、问题讨论等多种综合教学模式,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观看视频等多种学习渠道进行课前自学,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现代科技的学习手段,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典型的形态学科学采用“小班理论—实验一体化”的授课形式,所学到的知识能立刻得到验证,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混合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投入比传统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5],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也更能体现因材施教。

猜你喜欢
组织学实验课理论课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评估系统研究进展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浅析如何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