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性朗读,提升语文语言表达能力

2020-06-27 14:10汤高优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

汤高优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表演性朗读,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在诵读时注意用神态表达爱憎,用肢体动作表达情感,适当展开角色幻想,通过调整语速的方式营造特定的意境。这些方法都能促使学生进入到诵读的情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表演性朗读;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

表演性朗读指将表演涉及到的非语言表达运用到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朗读活动中,运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配合有声语言的诵读。表演性诵读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展开综合性语言活动,更具有动态性,所以能很好地吸引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会积极展开表演性诵读,进而提升感悟和理解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一、浮于神态,流露个人爱憎

在表演性诵读中,神态动作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在诵读中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用面部表情展现出对角色的爱憎,这样的诵读关注学生的内心真实体验,将文本独特内涵和诵读表演结合在一起,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情境中,进行角色移情,有助于把握角色的特点。在诵读后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为何流露这样的神态,这也能提升学生认知,促进其展开语言表达。

引导学生诵读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时,我鼓励他们体会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在诵读中通过神态展现出爱憎。如有学生读到周瑜的话语“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时,露出了厌恶的神情,而在读到“不用问,去了就知道”等诸葛亮的语言时露出了敬佩的表情。在诵读后鼓励学生说说为何带有这样的神态。学生认为:“周瑜设下了诡计,想要陷害诸葛亮,我觉得这是小人行径,所以露出了厌恶的表情。”还有学生认为:“诸葛亮将计就计,丝毫不畏惧对方的陷害,我觉得他很了不起。”在表演性朗读中学生加深了对人物的体验,表达了爱憎情感,并表达了对他们的看法,提高表达能力。

结合神态进行表演性诵读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能促进学生感悟。鼓励学生在诵读后说说对角色的感悟,也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角色。

二、运用肢体,表现强烈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认为:信息表达成功需要7%的言辞、38%的言语和55%的肢体语言。由此可见肢体表达在语言表达中尤为重要,在表演性朗读中也要鼓励学生加入肢体动作,借助动作体现情感。这样学生在自主表达时也会试着融入肢体语言,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学习五年级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时我鼓励学生展开表演性诵读,尝试加入肢体动作表达情感。“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猴子,猴子在说话时是否会手舞足蹈呢?你能否通过肢体動作表现石猴进入瀑布时的决心呢?”学生首先根据文本的提示加入动作,如读到“好水!好水!”时增加了拍手的动作,读到“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时也做出了蹲下身子、跳跃等动作。其次,鼓励他们结合角色特点自己加入动作,如读到石猴介绍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的时候加入了手舞足蹈的动作,表现了石猴内心的喜悦之情。最后鼓励学生说说增加了动作后能否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认为这样能感受到石猴的喜悦,体会到它的勇敢。

将语言和动作有效融合在一起,这能促使学生入情入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让表达更有效。但是要注意动作要自然,不要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若学生能注意这一点,语言表达能力自然提升。

三、角色幻想,发展想象思维

在表演性诵读中要引导学生激发角色幻想,促使他们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体会该人物的喜怒哀乐,思考该人物的行为合理性。这样学生就能发展想象思维,在表达时能体现出独立的思考。同时,学生在自主语言表达时也会更为投入,更好地传递信息。

我在指导学生诵读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时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展现了草原的美景,引导其在蒙古族长调的配乐下诵读课文。“大家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你觉得自己此时置身于怎样的场景中呢?”学生在读到好客的主人端来手抓羊肉,七十岁的老翁向客人敬酒等场景时都不由自主地提高了音量,表现得更为豪爽,还展现出了欢喜的神态。在诵读后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尝试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写一下自己心中的草原场景。学生提高了表达能力,自主用文字展现了草原人们好客、热情的状态。如,有学生提出:“我在诵读的时候似乎感受到了草原人们的热情,情不自禁地想要抬高音调,邀请客人来到蒙古包一叙。”

学者苏姗·朗格认为朗读不是单一的语言活动,学生的诵读不是一字一句地播报课文内容,而是一种情感体验和表达的过程。角色幻想能帮助学生进入想象空间,他们的诵读也能更有情感。

四、营造意境,调整语速语调

专业演员在表演时常常注意将面部表情和动作、语言、语调、语速等融合在一起,进行再创造。在指导学生诵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营造意境促使学生调整语调、语速。学生会发现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快慢和声音高低,这样才能让表达更有效。

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展现的内容和学生有较大距离,所以要引导他们借助诵读进入到特定的意境中,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鼓励学生注意诵读的语速语调,如读到“老班长,您怎么不吃鱼啊”时,拖长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困惑和迟疑;在诵读到“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时,一字一顿地诵读,表现出肯定的语气,体现出老班长对战友的情意。在诵读中,学生结合特定的意境,认识到如何通过调整语速语调让表达变得更高效。在诵读后还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进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调整语速语调才能让表达更高效呢?”学生认识到:“要说服对方时,要铿锵有力,这样显得更有说服力。”还有学生认为:“说服对方时语气要缓和一些,这样对方容易接受。”

表演性朗读以表情这意、言志传神为主要任务,在诵读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语音语调,这样学生能在自主表达时关注语速语调等非语言表达方式,改善沟通效果。

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加入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等非语言表达的方式能有效提升人际交流的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表演性朗读能促使他们注意到非语言表达方式,进而综合提高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银春.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J].科教文汇,2019(28):140-141.

[2]王丽云.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研究[J].小学时代,2019(22):28-29.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
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