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劳动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2020-06-28 04:45严世永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4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有效策略小学

严世永

摘 要: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逐步偏向于素质教育。要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员,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心智都不成熟的阶段,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有效策略

新课改的背景下,国家对教育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方针。但在优生优育的思想理念下,现在的小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在文化氛围浓郁的教育环境中,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忽略了学生的劳动教育,将教学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文化教学上。本文主要以小学为背景,分析了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给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也希望为小学的教育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方向。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1.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面进步的形势下,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的模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还是应试教育。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会下意识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很多学校的教学宗旨就是提升升学率,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严重的影响。开展文化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劳动教育也不能忽略,这是学生培养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

2.缺乏正确的引导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对于书本的理论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为主。一味地从书本知识出发,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出现厌学的心理。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期,一旦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后期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在小学时期,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正确的引导。

3.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小学劳动教育的课本是《劳动与技术》,顾名思义,对于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全面的,其中科技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以自己的思维为主要方向,这就让教学模式变得过于单一,教学理念过于传统。时代在变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二、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1.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自主独立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也不断提升,但是小学生的独立能力却不断下降。以“上学”事件为例,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上学都是自己主动去学校。反观现在,小学姑且不说,很多中学生都是家长接送。除此之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过度溺爱,导致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对于学生的独立性培养有着严重的影响。小学生本身是一张白纸,接收的色彩是什么,才会在思想的白纸上绘画什么。所以对于小学生一定要注重劳动教育,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二是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不管是教師还是父母,都是生活中作出贡献的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有一种感恩的思想[1]。

2.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但我国还是有很多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从视频和新闻上经常能看见山区的学生具有非常熟练的动手能力,做饭或是洗衣,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同样的年龄阶段,再看城市的小学生,别说做饭洗衣,吃饭的时候甚至还会有挑食的现象。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宣传劳动的口号,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时期,学校就有教幼儿吃饭的环节,在小学阶段,学生更应该有根本的动手能力。从基本出发,吃饭穿衣是常识,整理房间,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也是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体现[2]。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思想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的根本,文化素养也不仅仅只是包括学生的文化水平,还有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动手的时候正确认识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职业”为例,虽然“人人平等,职业平等”“职业无贵贱”的理念大家都知道,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人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其实所有的职业都是劳动的一个过程,所以小学劳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对于学生中的劳动者,都给予充分的尊重。就像是路边的环卫工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劳动,整个城市不会变得这么干净,所以作为城市的生活者,对于这些绿色使者,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提升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对于学生的影响更是十分重要。要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十分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进行教学。以“小木工”为例,小木工是小学五年级的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首先可以问问学生“木头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到生活中常见的用具,最常见的便是黑板了。虽然电子时代的来临使电子白板逐步取代传统的黑板,但早期的黑板都是木头做的,还有学生用的书桌、凳子都是木头做成的。这是学校的用具,家里的家具、床、沙发、餐桌等也是由木头做成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想用木头做什么?”在得到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将材料分发给学生。使用木头的时候,会用到锯子和小刀等工具,所以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也能让学生知道劳动的不易。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爱护桌椅,保护环境[3]。

2.在劳动中渗透文化教育

劳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开展文化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将文化教育渗透到劳动的过程中。在五年级的劳动课程教学中有关于“中国结”的知识。作为中国人,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结是我国的吉祥结,具有美好的寓意和象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我国传统的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中国结采用的颜色通常是大红色,一方面是因为大红色在我国象征着喜庆,另一方面是因为红色是我国的代表颜色,所以才有“中国红”一说。在编织中国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告訴学生,编织是我国传统的工艺,不只是绳艺,还有竹子、稻草、金属等,这都属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劳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全面渗透传统文化。最后,中国结的象征寓意一定要告诉学生,中国结代表吉祥、美好还有团圆。通过中国结的编织,让学生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对我们国家有一个了解。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更是祖国的希望,所以在劳动教育中让小学生全面认识我们的祖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劳动教学的重要意义[4]。

3.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想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逐步渗透到教育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小木工”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制造的过程。除了常见的家具之外,教师还可以找到相关的木质工艺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性,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教育中必须要加强劳动教育,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许桂香.提高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效率的实践探索[J].新校园(中旬刊),2016(11).

[2]司金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7):278.

[3]茹宗志,王新祺.新时代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J].广西教育(小教版),2019(8):7-9.

[4]陈琰.浅谈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的改进措施[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20(1):20-21.

[5]程诚.优化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学生劳动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2018(10):94.

注:本文系2020年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BY[2020]G166。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有效策略小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