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彝汉民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易患因素的特点

2020-06-29 06:15许春梅杜龙庭
临床荟萃 2020年8期
关键词:汉族彝族分型

胡 建,但 霞,刘 丹,许春梅,杜龙庭,杨 兵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四川 西昌 615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的脑血管疾病,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是它主要的特点,它也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近期的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85~219/10万,全国每年新发病例为200万,患者为600万~700万人。经多年的临床研究,目前认为脑卒中的病因、易患因素较明确,包括不可干预及可干预两种因素。其中不可干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种族等,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血症、吸烟、肥胖、生活方式等。同时有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表明:在不同的海拨地区、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习惯、日常饮食不同,以及各民族遗传特异性的差异,其缺血性卒中的易患因素及病因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其发病率不同。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凉山州彝、汉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易患因素及病因进行分析及对比,探讨凉山州不同民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从而指导其预防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科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37例。其中汉族427例,男262例,女165例,年龄(67.52±13.18)岁;彝族210例,男143例,女67例,年龄(61.25±12.09)岁。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1995年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均有影像学依据,头颅MRI或CT发现有责任急性卒中病灶。同时排除:①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 妊娠;③资料不全者。将全部入选患者按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方法进行临床分型: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②心源性脑栓塞型卒中;③小动脉闭塞型卒中;④其他病因型卒中;⑤不明原因型卒中。

1.2诊断标准 ⑴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2]高血压病定义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病;⑵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3]糖尿病诊断:①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 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7.0 mmoL/L或加上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血糖≥11.1 mmol/L,需改日复查才能确认。⑶高脂血症标准:总胆固醇(CH)≥5.70 mmol/L和(或)三酰甘油(TG)≥2.04 mmol/L;⑷红细胞增多症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30~180 g/L,和(或)血细胞比容>40%~56%;女性血红蛋白>115~160 g/L,和(或)血细胞比容>36%~49%;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为: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大脑、脊髓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且排除非血管源性原因。⑹嗜烟史定义为:近5年内长期吸烟,并且每天吸烟至少5支;嗜酒标准为:连续至少饮酒6个月以上,每周酒量至少≥210 g;⑺肥胖诊断标准:根据2013版《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指南,中国人的肥胖诊断标准体重指数(BMI)为28 kg/m2。

1.3观察指标 整理及分析凉山地区彝族和汉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等)、脑卒中史、肥胖、嗜烟、中风家族史及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所占比例及TOAST分型分布情况。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血压、3大常规、血生化、颈动脉及心脏彩色超声、头颅CT和CTA或MRI和MRA检查、部分病例有脑血管造影(DSA)资料。

2 结 果

2.1两组基础资料比较 汉族组的高血压、冠心病史及卒中史所占比例高于彝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彝族组的风湿性心脏病、嗜烟所占比例高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TOAST分型比较 在TOAST分型中,彝族组不明原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高于汉族组,但两个民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都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及小动脉闭塞型卒中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汉族组血糖、HDL-C高于彝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彝族组LDL-C、BMI高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例(%)]

表2 两组TOAST分型比较[例(%)]

表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或M(P25,P75)]

3 讨 论

脑卒中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而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脂质代谢紊乱、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肥胖或超重等,以上均是脑卒中发生的易患因素[4]。近年不同民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易患因素差异研究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研究显示,凉山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易患因素仍是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心脏疾病等,高血压仍是凉山地区彝族和汉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主要的易患因素,两民族卒中患者高血压病的比例均高达53%以上,与大多数文献一致[5-7]。关于不同民族之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易患因素的对比临床研究,目前国内外报道比较少。其中有一项关于维吾尔族和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嗜酒史、家族史、高脂血症、缺血性脑卒中史及心力衰竭等易患因素差异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其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吸烟及肥胖易患因素中,维吾尔族病居多;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发生率患者中,汉族居多。在另一项研究中,比较了藏族和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高血压、心脏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脑卒中史和中风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脂血症、嗜酒及肥胖患者藏族居多,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汉族居多[8]。

凉山地处高海拔地区,地貌复杂多样,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气候的垂直、水平差异很明显。各民族聚居区的海拔不同,气候环境因素(气温、气压及氧分压等)的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等,造成该地区各民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易患因素有差异性。本研究发现彝族组发病年龄显著低于汉族组。这可能与彝族聚居区多在高海拔地区,多数人口生活在医疗条件相对不足、交通闭塞的山区乡镇,同时对疾病防治意识不强,多数患者要出现明显症状才到医院就诊。这也提示对脑卒中防控宣传力度不够,应扩大宣传范围,经常到乡镇,山区开展疾病的宣教工作。脑卒中随患者年龄增长,可能是因为脑血管动脉壁的粥样硬化病变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生[9-10]。

凉山地区不同民族易患因素之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汉族组的高血压、冠心病史及卒中史所占比例高于彝族组;彝族组患者在风湿性心脏病、嗜烟所占比例高于汉族组。这可能与生活环境及其风俗习惯有关。彝族多居住高海拔山区的土坯平房,喜席地而坐,且环境潮湿,易患风湿性心脏病。同时在一些彝族聚居区有嗜烟风俗。吸烟已是目前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非常重要的独立易患因素之一。因吸烟可影响患者的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故对机体的影响和损害是多个方面的[11-13]。汉族组的高血压、冠心病史及卒中史所占比例高,可能与凉山地区汉族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偏高、有嗜高钠盐、油腻饮食的不良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和工作压力有关。

本研究对两个民族血液化验及其它指标进行比较,汉族组脑卒中患者血糖、HDL-C高于彝族组;彝族脑卒中患者的LDL-C、BMI高于汉族组。这可能与彝族普遍喜食粗粮及苦荞类食物有关。荞类食物有降血糖、TG及降血压的作用,但对HDL-C、LDL-C无明显影响[14]。在荞麦中抗糖尿病的化合物主要为肌醇、黄酮和蛋白质,黄酮化合物中的芦丁、槲皮素和其它黄酮类化合物能对氧化应激和脂类代谢规律进行调节。在荞麦中还含有多种小分子多肽,该多肽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这些天然多肽对高血压具有降压作用[15]。以上差异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这种差异是否真实存在。

本研究对两个民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病因分型分别进行了TOAST 分型,彝族组不明原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的比例高于汉族组,但两民族都是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及小动脉闭塞型卒中为主。彝族组不明原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的比例高于汉族组,是否由于彝族脑卒中患者的LDL-C高于汉族组所致,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血脂水平异常,尤其是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LDL-C)升高,增加了缺血性卒中的风险[16-17]。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病例相对较少,TOAST 分型构成情况有一定局限性,同时因为本地区条件所限,未能对TOAST 分型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是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 分型国内做了大量研究,但因地域及种族差异且参与的研究者不同,各亚型的构成比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周衡等[18]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约占40%,心源性栓塞卒中约占10%,小动脉卒中30%,其他原因及不明原因相对较少。次旦卓嘎等[19]及王君一等[8]在对藏族与汉族患者进行分型后也存在不同。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对彝、汉族缺血性卒中的影响最大。但彝、汉两个民族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易患因素并不完全相同,有差异性。它可能与民族遗传特性的差异及海拔高度和饮食文化等的差异有关[20],但确切的因素需进一步研究。干预及治疗脑卒中时,要考虑不同民族的特性,采取个体化的防治方案。希望本研究能为凉山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猜你喜欢
汉族彝族分型
彝族海菜腔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