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对比研究

2020-06-29 15:24孙乃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酒精性肝功能肝硬化

张 亮, 孙乃辉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临床酒精性肝硬化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1]。肝硬化可对肝血流的变化产生影响,致使淋巴血液的回流受到一定的阻碍,胆囊壁出现水肿与增厚及其收缩功能也发生降低,且其合并胆囊结石的概率高达正常人群的两倍[2-3]。肝硬化患者可能伴有门静脉高压症与凝血功能异常等,使得胆囊切除术难于非肝硬变者,且手术较易并发感染及出血等[4-5]。本研究将着重观察的是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肝功能与免疫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的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肝胆外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已诊为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且需行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44例/组。开放手术组患者年龄42~76 (58.25±14.63)岁,男/女性别比例为26/18,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0~27 (23.79±3.58)kg/m2,病程为3~8 (5.74±1.61)年;腹腔镜组患者年龄43~76 (58.89±14.06)岁,男/女性别比例为27/17,身体质量指数(BMI)为 20~27(24.05±3.44)kg/m2,病程为3~8(5.32±1.70)年。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BMI及病程等一般相关资料之间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入院后行相关检查已诊为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且需择期行手术治疗;(2)意识清楚,与家属协商后签署此次研究的一切同意书;(3)本次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均已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的肯定及批准。排除标准:(1)有心肺、代谢性及肝肾等的严重疾患;(2)体质虚弱,不能够耐受手术操作;(3)意识障碍或患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者。

1.3 手术方法 开放手术组患者经腹直肌切开,长约8~10 cm,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肝床放置引流管。腹腔镜组三孔法:脐上或脐下1 cm,剑突下1 cm,右锁骨中线肋缘下0.5 cm 行腹腔镜手术将胆囊切除,肝床放置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1)记录与统计2组患者术时出血量、手术所行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2)用RAC-0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海三崴医疗设备公司)检测术前与术后7天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总胆红素)与免疫指标(CD4+、CD8+、CD4+/ CD8+ 及 CD3+);(3)并发症出现情况统计:腹水、出血、感染(腹腔、腹部与切口)及其他(凝血障碍、肝衰竭及低蛋白血症)。

1.5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8.0软件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软件,满足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选用的是例数(例)或百分比(%)的形式来表示,即为χ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选取均数±标准差()形式来表示,即为t检验。当P值小于0.05,表示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术时与术后指标的比较 开放手术组患者术时出血量明显的较腹腔镜组多,手术所行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天数均明显较腹腔镜组的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术时与术后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肝功能术前与术后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腹腔镜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开放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术前与术后的比较

2.3 两组免疫指标术前与术后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免疫功能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腹腔镜组CD4+、CD4+/CD8+及CD3+水平均较开放手术组的高,而CD8+水平则是低于开放手术组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指标术前与术后的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开放手术组与腹腔镜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18.18%(8/44)与11.36%(5/44),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胆囊结石为临床消化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该病的发生率会明显的上升,其为单纯的胆固醇结石或混合性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6]。该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为胆固醇与胆汁酸二者的浓度比例失调,致使胆汁的淤积而促使不同大小的胆囊结石生成。肝硬化为临床慢性病中常见疾病,属于弥漫性肝损害的一种,其病因包含病毒感染、酒精中毒、非酒精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血吸虫病等,而我国最主要的仍是以病毒感染为主而导致的肝硬化[7]。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酒人数正在逐年增多,使得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率也逐步地增多,为此其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重视。

肝硬化患者一般会发生肝代谢的异常、脾功能的亢进以及胆汁的异常,使其与正常人群相比,其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概率更高[8]。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主要治疗的手段仍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开腹手术能够有效地缓解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进展,但其为有创性手术,可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如若治疗不佳,其病症还可再次发作。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步运用于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临床患者的治疗中,属于微创性的手术,其具有手术切口小、术时出血量较少、痛苦轻、术后疤痕小且恢复快等的优势,且在腹腔镜下能够将组织放大成像,更有利于观察腹腔内的病情,操作过程极为精细,能够降低其对患者身体的损伤[9-10]。

本研究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选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发现腹腔镜组的术时出血量、手术所行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天数均少于开放手术组,与张培松等[1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患者行手术治疗不仅会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还会引起创伤性的应激反应,必然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12]。本研究术前2组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7天腹腔镜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开放手术组,而腹腔镜组CD4+、CD4+/ CD8+及CD3+水平均较开放手术组的高,CD8+水平则是低于开放手术组的,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腹腔镜手术不仅能够减轻手术过程对肝脏的损伤,且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其可能与该种治疗方式创伤小与肠道功能恢复迅速等有一定的关联[13]。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次为11.36%(5/44)与18.18%(8/44),有统计学差异,证实了腹腔镜治疗更为安全,与武宏等[14]的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临床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术时与术后一般情况的指标,且能够减轻患者所发生的免疫反应以及手术过程对肝功能的影响,并发症出现情况显著降低,其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酒精性肝功能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