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妊娠晚期合并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0-06-29 15:25姬秀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体质

庄 艳, 张 楠, 姬秀红

妊娠合并阑尾炎是一种在腹部外科诊疗较为棘手的疾病类型,可病发于妊娠周期的各阶段时期,且死亡率较一般人高,死亡率为2%左右,胎儿死亡率约为20%[1]。因其具有独特的病生理特点,往往不易早期诊断和治疗,并且由于延误诊疗造成的坏疽、穿孔以及弥漫性腹膜炎状况频频发生,与此同时,炎症可刺激子宫收缩,发生流产或早产、甚至胎死宫内等严重母婴并发症[2]。目前,对于妊娠合并阑尾炎常规西医在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同时,实施腹腔镜手术并辅以其它如护理、营养及支持治疗等[3]防止炎症对机体和妊娠的影响,但对孕妇是一次手术打击和创伤,临床上针对妊娠合并阑尾炎的患者在开展临床护理措施时,主要是结合患者的孕期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4]。为避免孕妇遭受手术创伤,我科针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为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妊娠晚期合并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我科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9月—2018年12月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31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高危因素,且中医辨证分型为瘀滞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15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28.5±2.7)岁,孕周 38~41 周,平均(39.6±1.4)周,初产妇10例,经产妇6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8.7±2.4)岁,孕周38~40周,平均(39.4±1.7)周,初产妇10例,经产妇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统计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给予患者内服中药阑尾化瘀汤加减、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视情给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1)一般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常规体征监测工作,并指导孕妇取左侧卧位与自数胎动方法。(2)预防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尽可能依据患者治疗需求,对患者采取抗炎与保胎治疗措施,所选用的抗炎药物应尽可能确保对胎儿不会造成严重影响;需密切关注于患者的病情进展,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过敏性反应予以统计分析,降低胎儿的早产率。(3)情志护理:妊娠合并阑尾炎孕妇往往会因病情危急,再加之对胎儿安全的担心时常会出现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应当对患者采取全面性的心理评估,以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常识,打消患者的顾虑,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忧郁烦恼,积极配合治疗。(4)饮食护理:科学的营养保障是确保母婴健康的重要基础保障,可给予患者营养齐全的半流质食物,满足于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禁食各类刺激性的食物,确保排便通畅,防止过度用力排便以免出现早产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中医辨证施护:(1)外敷消炎散[5](芙蓉叶,黄芩,黄连,黄柏,泽兰叶,大黄,冰片等加减)。将药共研细末,同时用黄酒、醋或酒精调成糊状,按炎症范围大小贴于敷料上,约0.3~0.4 cm厚,用手掌在膏药面上按摩片刻,使紧贴皮肤。每日更换药膏一次,待腹痛消失、体温正常或仅有深压痛时,改2~3天换药膏1次,直到压痛完全消失为止。出院时可带膏药2~3贴以巩固疗效。(2)穴位按摩:与患者阑尾穴和足三里穴上按摩,并拢食指与中指,利用指腹按揉,3~5 min/次,2次/天,早晚各1次,促进患者症状缓解[6]。

1.3 评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百分比降至正常范围,彩超显示未见异常。(2)显效: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百分比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范围,彩超显示明显改善。(3)有效: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百分比有所下降,彩超显示阑尾轻度肿胀。(4)无效:经治疗患者仍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百分比以及彩超仍提示异常,甚至出现肠瘘、肠梗阻等并发症。总有效率 = (治愈 +显效+ 有效) /总例数×100%。

1.3.2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新生儿体质状况、临床疗效等指标,并开展组间对比分析。新生儿体质状况采用Apgar评分标准,产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总分为30分则体质状况为优良,产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总分为21~30分(不包含30)则体质状况为一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

2.2 两组患者产后新生儿体质状况比较 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后,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新生儿体质状况,观察组新生儿体质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新生儿体质状况

2.3 观察组与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易合并的外科急腹症,具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在妊娠期间,子宫体积增大致使盲肠及阑尾等结构向外上方移位,因而阑尾炎的特征性临床症状不够明显,因此妊娠期合并阑尾炎的诊断较正常生理状况下发生的阑尾炎相对复杂;由于妊娠期子宫显著增大,盆腔及阑尾处于充血状态,一旦发生炎症反应,较易出现穿孔、坏死等不良后果,与此同时,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常常刺激子宫浆膜诱发异常宫缩反应,进而导致早产、流产甚至胎儿窘迫及胎儿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由于妊娠期后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症状体征并不具有典型特点,因此对于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造成不良影响[7],对于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来确立,而对于其治疗,普遍接受的治疗原则为抗生素保守治疗辅以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8]。然而传统的西医手术结合抗生素治疗可将感染控制在一定的局限范围内,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急性阑尾炎的致病危险因素,术后较易发生感染、发热、腹腔脓肿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当患者抵抗力稍微低下,急性阑尾炎便会再度复发[9]。

在中医学上,急性阑尾炎归于“肠痈”类,《素问·厥论》曰:“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庸肿,属于内痈范畴[10]。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使肠道传化失司,气机辟塞,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痈。其病机为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升降失调、瘀滞不通等。以中药外敷方中芙蓉叶能凉血、清热消肿,大黄、黄芩、黄连、黄柏清热泻火,泽兰叶活祛瘀,消肿止痛,冰片消肿止痛。全方清热,消肿止痛,围聚之解毒功效。阑尾穴属经外奇穴,位于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穴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两穴周围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部有腓神经及胫前动、静脉,因此进行阑尾穴和足三里穴按摩对急、慢性阑尾炎,急、慢性肠炎,下肢麻痹或瘫痪,足下垂等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11]。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以及穴位按摩的方法,其患者心理变化、新生儿体质状况、临床疗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临床上采用保守治疗妊娠合并阑尾炎时可给予患者预防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辨证施护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阑尾真的无用吗?
阑尾炎能自愈吗?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