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试作弊涉事主体心理分析及防范

2020-06-29 07:30韩李涛吴昊阳凡林
高教学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考试作弊考核方式

韩李涛 吴昊 阳凡林

摘  要:大学考试作弊行为严重影响高校教风学风,此行为的产生除了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一定的外部因素。通過网上问卷调查和现场问询等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获取了各方对大学考试作弊行为的态度,分析了大学考试作弊产生的原因,探究了考试作弊涉事各方的心理心态。结合调查问询结果,作者认为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和切实可行的考试作弊处罚规定是避免大学考试作弊最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考试;考试作弊;考试处罚;考核方式

Abstract: Cheating in college examinations seriously affects the styl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sides students' own reasons, there are also some external factors. Through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site inquiry and other online or offline ways, this paper obtains the attitudes of all parties to the cheating behavior in college exam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heating in college exams, and explor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subjects involved in cheating in exam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and inquiry, we believe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cheating in college examinations are flexibl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feasible punishment rules for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Keywords: college examinations;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punishment in examinations; examination method

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150所高校联合发布了“成都宣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要坚持以本为本,加强一流本科教育。考试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也是学生评优和毕业考核的核心凭证。因此,确保考试过程的公平、公正、客观、真实是加强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步。

考试作弊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学习风气,贻害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而且对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杨恩东认为,杜绝抄袭作弊等行为直接促进了西方国家创新力的释放;重视个人信用,进而逐渐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是构建现代诚信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1]。然而,我国大学考试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课程考试。多年来,学术界、教育界、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解决此难题,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许南等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成为高校和教育界不得不面对而又难以根治的顽疾[2,3]。2005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考试作弊者最高处罚可给予开除。各高校配合《规定》纷纷采取措施,三令五申严禁作弊,但是大学生作弊现象仍屡禁不止[4]。

当前,大部分文献将考试作弊归咎于学生个人原因,更多从学生角度分析考试作弊的原因和防范措施[5,6]。本文另辟跷径,对整个考试过程中涉及到的各方(学生、监考老师、教务处)同等对待,分析各方对考试作弊的心理和态度,并从环境决定论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在防止课程考试作弊中的作用和可行措施。

一、学生对考试作弊的问卷调查及心理分析

为掌握最新资料,了解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和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态度,本文采用了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调研,网址为:https://www.wenjuan.com。问卷调查发布后,共收回有效问卷答复268份。据统计:大一至大四学生问卷调查的参与人数分别占总参与人数的27.99%、30.97%、26.49%和3.73%,研究生为10.82%;依据成绩在班级中排名靠前、中等、靠后进行自我评价,三个等级所占人数比分别为34.33%、50.00%、15.67%。由此可见,调查问卷对象样本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基本能代表整个学生层面,确保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完整性。表1是调查问卷中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手段、影响、态度以及考试作弊相应处罚认可度的相关统计结果。

我们首先分析下学生对考试作弊的态度。从问题Q1、Q2可知,无论学习成绩好坏,考试作弊都会遭到同学们的反对。出乎意料的是,表示“不关心、无所谓”的比例偏高,从问题Q3、Q4的调查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原因:被调查者认为作弊对后期的评奖、评优及保研没有绝对的影响。另外,从作弊动机来讲(Q8),64.55%的学生考试作弊是为了通过课程考试,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何许多学生态度上不支持作弊,但真正看到作弊行为也无动于衷。然而,学生放任的态度,甚至帮助考试作弊的行为都会助长考试的不良风气。从更广泛的层面考虑,大学考试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以及默许弄虚作假的态度,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来这类学生走向社会,很难保证他们能够建设一个公平公正的诚信社会环境。

其次,我们分析考试作弊的整个过程。调查发现:1. 学生考试作弊的最大动机是通过考试(64.55%),获得更好成绩约占1/5(20.15%),而出于看见别人作弊自己也想作弊的仅占15.30%,这说明考试作弊更多的是出于作弊者自身的内在需求;2. 考试作弊的方式多种多样,类型繁多,除了放在手里这种主导方式外,还有上厕所作弊所占比重较高,其他作弊方式所占比重差别不大;3. 对于不能通过考试的原因,学生自身认识比较清晰:53.3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好好学习;22.01%的学生认为自己虽然投入了时间,但是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果不理想,这说明学生的学习规划、时间管理和自律意识在学习生活中非常关键,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一定不能迷失自我。

最后,我们分析下学生对考试作弊处理的态度。由调查结果可知,当被老师发现考试作弊时,绝大部分同学希望监考老师能够迅速做出反映而不是视而不见(见Q6),但58.96%学生认为应该先口头警告一次,认为一旦发现就处理的占38.43%。对于作弊处罚形式,近3/4的学生支持较为缓和的处罚政策,如一旦发现作弊,“本次课程考试成绩为0,全院通报批评,不能参与本年度各种评优;当大学期间累积三次作弊被抓将永远失去学位”,而一旦发现作弊,就取消学位的严厉处罚措施得不到大家认可。另外,对于考试挂科的情况,学生们看法不一:43.28%学生认可“累积10门课程不及格,学校应作退出处理”;约1/3的同学认为“累积15门课程不及格,学校应作退出处理”。从本题来看,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要求过低。

二、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对考试作弊的态度及心理

通过约谈部分监考老师及教务处老师,可以发现老师们坚决反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但对于如何有效遏制和处罚考试作弊行为,仍然没有获得统一意见。

1. 教务处对考试作弊态度。教务处明令禁止考试作弊行为,并且在每次考试前都会做全面的宣传工作,考试周期间安排校级领导、教务处、学院和系教学负责人等多层级巡考。对于确认作弊的行为严肃处罚,一经发现,学生将面临丢失学位的风险,只有在大学期间取得突出的科研成绩才能重新获得学位。

2. 教师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教师作为考场纪律的直接维护者,态度上强烈反对考生作弊,但在监考现场往往不能严肃处理考试作弊行为。监考老师通常采取警告或者没收小抄,让学生提前交卷离开考场的方式处理作弊行为,只有少数老师能够对按照作弊处罚条例进行上报处理。通过访谈了解,出现上述监考乱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严重缺乏责任心;(2)考试课程为监考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不希望学生成绩太差;(3)如果严抓考试作弊,监考老师担心学生报复(如期末进行教师评价时,被抓学生给老师打低分)或对学生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发生事故(如跳楼自杀);(4)监考过程枯燥无味,监考老师很难持续认真监考。其中,第三条处罚结果严厉导致的监考老师心理负担过大是最根本的原因。

对于监考老师的这些心理相关文献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基思-史皮格等人对127名美国大学教师的调查表明,77%的教师认为处理学生作弊是一项非常繁琐艰难的工作,作弊取证不足时处理作弊事件所承受的焦虑与压力以及害怕学生报复与指控是教师忽略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王娜娜等人认为面对作弊现象,监考老师缺乏预防和处理作弊状况的相关培训,大部分监考老师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作弊,并未遵从学校制定的监考政策处理,使学生存在侥幸心理[4]。

三、考试作弊处罚力度的讨论

对考场纪律起主导作用的是监考老师,因此让监考老师积极主动担起监考责任,公平公正维持好考场秩序是纠正考风的关键。然而,从考试制度层面上来说,过于严格的考试作弊处理手段往往使监考老师无所适从。处罚严重会使监考老师产生心理负担,担心对自己或者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无法承担学生因考试作弊被抓而产生的过激行为的后果。这种心理负担往往会导致“严厉的处罚措施等于没有处罚措施”。监考老师一般不会轻易抓考试作弊学生或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作弊,学校处罚规定形同虚设。当学生一届届口口相传这种监考情况之后,作弊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从学生角度而言,因一次考试作弊而丢失了学位,可能会使其以后破罐子破摔。因此,看似严厉的考试作弊处罚措施,其可操作性并不高,也起不到“治病救人”的教育作用。

教育是培養人、塑造人的过程。人的心理品格的改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过错的惩处应该是个渐进反馈的过程,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考试作弊的处罚措施和力度,做细做实,制定可操作性更强的考试作弊处罚措施。这种措施应该更加类似于足球比赛场上的处罚措施,分为一般性战术犯规动作和恶意犯规动作,处罚程度依次增强,包括口头警告、黄牌警告、红牌直接罚下、两张黄牌累积为一张红牌等。比如,确认一次作弊,那么本次考试成绩为0,后期将不得参评奖学金、保送研究生推荐等评选,且全院通报批评;累积三次作弊,将没有永远失去学位;累积五次作弊,将勒令退学。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的考试作弊惩处措施来看,一般也是对待初犯学生,以劝说和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对待再犯和屡犯要严格处罚,毫不留情,绝不姑息[2,3]。这些处罚措施,由轻到重,既对那些初次违规学生包容,也对那些屡教不改的违规行为绝不姑息,由此彰显了学术的严肃性。

与“简单粗暴”型作弊处罚措施相比,这种“柔性”处罚措施将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和“治病救人”的教育作用。从监考老师的角度而言,因为一次考试作弊而处罚学生的后果并不严重,这种柔性处罚措施更能减轻老师的心理负担,从而果断处理作弊考生,更好地发挥监考老师的作用。从学生角度来讲,一次“黄牌”警告后会在其心理形成一个长期的威慑作用,使其再次想作弊时知道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惩罚,这种作弊累积处罚方式具有更好的威慑作用和教育作用。从网上问卷调查结果(表1)可知,学生更加支持这种“柔性”处罚方式。

四、应对大学考试作弊的建议和措施

考试是大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大学参与教学过程的三方主体(学生、老师、管理者)。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出现受到学生本人、考题类型、考前复习情况、监考严格程度、处罚严格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避免考试作弊应该多管齐下,从多个角度采取合理措施。基于上述关于考试作弊各方心理心态的分析和现有考试作弊处罚措施存在的不足,作者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采取合理措施,改善考试作弊现状。

(一)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考试作弊处罚措施

合理适度的惩罚措施是及时处理作弊行为的有效保障。过于严苛的惩罚措施使得许多监考老师顾虑重重,不能及时对考试作弊依规公开处理上报。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根本目标。因此,大学要避免“一棍子打死”这样粗暴的作弊处理方式。大学生都具有一定可塑性,适当的惩罚措施有利于他们迷途知返,培养诚实守信道德品质。建立“柔性惩罚”处理规定,对于教育学生、规范监考老师的监考行为,进而严肃考场纪律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文明考试教育宣传

传统的文明考试宣传包括考试周前集中宣传和考试前监考老师的提醒。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务部门应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考试规定、作弊处罚规定等,使学生知晓作弊产生的严重后果。比如,美国很多高校都会在新生开学第一周进行“学术诚信教育活动”周教育,把考试作弊的具体规范细致地公布在图书馆网站的主页上,并印入《新生入学手册》中,对那些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学生,还会把他们的信息公布在“著名剽窃者网”上[3]。

(三)加强非集中考试课程的监考力度

大学考试一般分为集中考试和随堂考试。目前,许多学校对于集中考试非常重视,安排学校、学院、系等三级巡考以保障诚信考试,而对于任课教师自主安排的随堂考试重视程度不够高。随堂考试不经统一安排,往往教师监考松懈,甚至由研究生来监考,教务管理人员一般也不巡查,是考试作弊的重灾区。随堂考试占据了大学考试数量一半以上的比例,严重影响了考风。因此,建议教务处要经常随机抽查随堂考试,避免监管盲区,且保证考试抽查常态化,随机化,建立长期稳定的考场严肃氛围。

(四)考前不划考试重点,只讲知识脉络

在大学阶段,教师出于担心出现大面积不及格现象、担心学生对所教授的课程做出负面评价,或由于自身没有讲授好课等种种原因,考试前会结合考试内容划重点,这显然为考试作弊埋下了隐患。特别是一些死记硬背性的知识点,往往更容易导致考试抄袭作弊。考前划重点使许多学生临时抱佛脚即可通过考试,导致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求甚解。因此,建议教师考试前不要针对考试内容划重点,而是带领学生回顾梳理整个课程,使其掌握知识脉络和重要知识点。

(五)避免试题重复率过高,认真出好每份试题

大学许多专业课程都是由老师自行出题,没有统一的试题库,加之许多老师出题时只是将往年的试题略作修改,没有投入精力认真出题,导致试题重复率很高。这使得学生将考题届届相传,许多学生复习时只看往年试题,通过背答案和做小抄蒙混过关,而缺少对课程知识的全面学习。因此,教师认真出好每一份试题,避免重复率过高,减少背诵记忆性题量,增加灵活多变的主观题,也是减少学生作弊的有效措施。

(六)讲课时重点突出,知识脉络清晰

大学课程不同于中学课程,大学课程教授完毕后,學生需要自行复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把课程的知识脉络和重点内容强调好,而学生也应在听课过程中及时对重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才能在较短的复习时间内有的放矢,掌握重点,增强考试信心,减少考试作弊的冲动。

参考文献:

[1]杨恩东,孙冬冬,汪维云.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20):230-231.

[2]许南,廖志强.日本、新加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预防和惩戒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5):115-118.

[3]许南,廖志强.美、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预防和惩戒机制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5(5):40-42.

[4]王娜娜,张德强.迷茫与出路: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考试作弊实例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5(1):133-136.

[5]孙文静,罗俊.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学探究[J].学周刊,2017(34):11-13.

[6]于成文,张娜,段晓芳.大学生作弊行为影响因素的社会学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4):103-108.

猜你喜欢
考试作弊考核方式
浅谈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
基于“微课”模式《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