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2020-06-30 15:34赵丽平孙红
世界家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赵丽平 孙红

摘要: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所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不仅带动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响应了构建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针。本文主要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学习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根据我国近年来推行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导向,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大力推进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是一种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大学生的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就必然会引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朝向职业型、应用型发展。

1 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模糊

由于目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一些高校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对人才标准普遍存在设定规格单一类型模糊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上存在认识误区。首先,错误认为“应用”比“学术”层次低,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结果的产生。近年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认识其重要性刚刚开始,应立足于各自的层次和类型,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其次,错误地理解“应用型人才”概念,缩小外延。传统观念认为,对于从事具体生产活动或直接服务于生活实践一线的人才当作“应用型人才”,而把生产、生活实践一线以外的诸如人文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人才当作纯理论型人才,甚至认为培养此类人才不需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导致培养人才一方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还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造成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缺乏创新创业精神,难以对接社会需求。

1.2 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在教育相关的活动中,师资队伍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与教育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通过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知识量,或者通过技术传授,提升其技能。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师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发散思维和拓展能力,并且兼具较丰富的经验。

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师资构成中,还存在一类兼职教师,这类教师实践能力强,活跃在生产第一线,但由于其来源复杂等原因,存在临时性问题,流动性强,又缺乏相关激励机制等问题,不能保证上课时间和质量。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阻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能会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影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1.3 实践教学有待强化

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容造成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过于注重应用型,即实践本身,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另一种是过于实践操作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初衷。两种偏执想象都会严重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创新”是从实践中来,但是必须从实践中提炼和升华,并不是多实践,就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如果对实践没有去进一步研究和反思,实践再多也不能培养创新思维的人才。总归揭底,创新是一种思维,而不是一种行为。

2 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2.1 深刻认识创新创业理念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首先,高职院校应注重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及时更新转变,积极发展,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在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设想、实践等操作。其次,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和技能,以重视职业应用型为培养人才的出发点,深刻认识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坚持以能力本位为主,知识为辅,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注重与社会经济的有效对接性,强调贴近市场需求、职业定位导向,理论与应用结合、实践与创新结合的人才培养思维。

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提高学生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能力本位为导向,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便对学校和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创新创业教育使学校和学生更加直面关注社会普遍需求但却又无普遍有效服务的层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势必会打破当前高校封闭教学体制,从很大程度上引导学校和学生关注社会讯息、关注校外资源,例如师资和成功的经验模式,使得学生在实行创新创业的同时将学科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创新创业背景下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根本目的。

2.2 健全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教育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组成人员培养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按照学生人数和教学任务,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充裕的教师队伍和高质量的专任教师,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人士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并担任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目前高校并没有专职的师资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相应人才,因此,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方式来进行高素质优秀师资队伍的选聘。

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业绩择优进行激励。重点加强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落实高等学校兼职教师招聘和经费补助政策,以及科研人员在企业与高校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流动性的社会保障关系转移办法,同时完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建立面向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全员培训制度,积极选派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培训。

2.3 拓宽并合理利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

构建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实习实训基地与创业实体项目相结合,增长学生创业见识、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将创业知识内化为素质,外显为能力。

校内实训室建设是“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载体,如何真正体现实训室的价值的方式就在于合理并有效利用实训室。教师在带领学生实践时,不能只是单纯的、按部就班地将理论的实验步骤告诉学生,而应该给学生自己思想的发挥空间。例如混凝土試验中的拌制混凝土,可以让学生尝试地按自己的验算配合比例进行拌制,当出现离析现象或者坍落度过大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现象像学生讲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自我尝试的机会,从多次实践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校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与职业应用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依托区域企业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与发挥校企双方资源优势,既可以培养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又可以打造成为校企合作的企业员工培训与继续教育的有效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布局以“共建、共管、共享”为基本原则,可以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互利。

2.4 规划适应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首先,加大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建设。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托,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离不开支撑性教材的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实现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实现创新创业课程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其次,课程体系开发建设中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要明确课程建设核心目标,即,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二是要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三是要突出教材的“愿学、易学、易懂”特点,增加创新创业精编案例比重;四是要注重与课程相匹配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

3 结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创新创业背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同时还要在培养学在将来的职业技能运用中,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然而,由于人们对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错误认知、现代教育制度的限制、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等多个原因,导致个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遇到众多困难。

参考文献:

[1] 陈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03).

[2] 程宝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 张子睿,李杨.学校创业教育引论[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