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诱发因素分析

2020-07-04 12:05王兴胜屈红梅杨智慧杨凯国滕正青张秀玉刘海龙巨煜华李丽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迟发性息肉直肠

王兴胜,屈红梅,杨智慧,杨凯国,滕正青,张秀玉,刘海龙,巨煜华,李丽丽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甘肃 白银 730900)

我国结直肠息肉发病率较高,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降低其癌变发生率的有效手段[1]。近年来电镜技术的发展成为结直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结肠镜手术创伤小,手术过程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切除彻底等优势,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术后迟发性出血是内镜下结直肠切除手术的常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1 天到2 周内[2]。本文搜集于我院就诊的10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资料,分析内镜下切除息肉术后的诱发因素,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0例,女358例;年龄21 ~70岁,平均年龄54.3±10.4岁,<65岁810例,≥65岁258例;疾病史:高血压病史340例,高血脂病史405例,高血糖病史413例,心血管病史517例;生活习惯:吸烟史511例,饮酒史378例;息肉情况:(1)息肉部位:升结肠104例,横结肠189例,乙状结肠420例,直肠433例;(2)息肉形态:有蒂息肉685例,无蒂息肉383例;(3)息肉直径:≤2 厘米428例,>2 厘米640例;(4)息肉数量:≤1个346例,>1个722例;(5)病例类型:肿瘤性息637 肉,非肿瘤性息肉431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患者行血常规、凝血指标、肝功能等常规检查。服用抗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予停药7 天后行手术切除。术前清理好肠道,将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于温水后口服。手术过程:手术时黏膜下注射1:10000 肾上腺素注射液,病变部位充分隆起后,使用一次性电圈套器切除息肉,如果病灶直径大于2 厘米,不能一次圈套者,可采用多次圈套的方法切除息肉,随时使用电凝或止血夹止血。术后护理:禁食24 小时,24 小时后可食用流食,2 天后改半流食,若有迟发性出血患者予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止血。

1.2.2 术后迟发性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记录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后黏膜下出血患者例数,计算出血几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 分析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疾病史、结直肠息肉部位及大小、病理分型、息肉直径等。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 软件,方检验用于计数资料比较,在单因素分析后有差异的数据做自变量行Logistic分析。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

患者在术后观察期内有呕血、黑便或便血等临床表现时表明有活动性出血。本研究纳入的1068例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有77例患者在术后3 ~6 天发生迟发性黏膜出血,其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7.21%(77/1068)。发生黏膜下出血的患者均行急诊肠镜检查,并使用止血夹、电凝、注射药物等方式止血,均止血成功。

2.2 单因素分析

在1068例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77例发生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男性术后黏膜下出血发生率高于女性(χ2=7.704,P=0.006);年龄小于65岁患者出血发生率小于65岁以上患者(χ2=21.44,P<0.001);与未合并高血压患者比较,术后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更高(χ2=46.667,P<0.001);有饮酒史患者发生率高于无饮酒史者(χ2=45.502,P<0.001);有无蒂息肉患者相比,有蒂息肉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更高(χ2=8.498,P=0.004);结直肠息肉直径大于2 厘米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2 厘米以内患者(χ2=7.157,P=0.007)。

表1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单因素分析

2.3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Logistic 分析

Logistic 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 可知年龄大于等于65岁,有蒂息肉,息肉直径大于等于2 厘米是内镜下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表2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结直肠息肉在我国发生率较高,及时发现并积极有效的干预是降低其癌变的有效手段。内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大多数研究报道迟发性出血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1 周内,也可能是3 ~4 周,发生率约为0.3 ~10.2%,且出血率与息肉直径呈正相关,预防性使用止血夹可显著降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3,4,5,6,7]。

本研究纳入10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3 ~6 天有77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7.21%(77/1068)。术后迟发性出血受多种因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饮酒史、息肉形态及息肉直径是出血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有蒂息肉,息肉直径≥2 厘米是内镜下结直肠镜息肉切除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①患者年龄,本研究中发现年龄大于等于65岁患者是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自身恢复能力差,术后伤口的愈合较慢,且容易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因此老年患者应该进行密切观察和随访,及时控制疾病发展;②有蒂息肉,结直肠息肉直径大于2cm 的息肉血供丰富,术中处理不严格可能发生迟发性出血。与无蒂息肉相比,有蒂息肉发生迟发性出血概率更高,此报道与多数报道结果相符[4,8]。据报道,直径>1.5cm的息肉出血发生率高于<1.5cm 息肉,本文报道与多数报道相符[4,9,10]。

综上所述,结直肠息肉患者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其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7.21%,老年患者、有蒂息肉、息肉直径大于2 厘米患者显示迟发性出血风险增加。因此临床上对于有以上危险因素患者应予以充分重视,采取合理的预防止血措施,以减少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

猜你喜欢
迟发性息肉直肠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内脱垂性便秘1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