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低剂量CT引导联合穿刺活检技术应用于诊断肺部结节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07-04 12:05吴建刚王雪松杨小君余江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正确率低剂量结节

吴建刚,王雪松,杨小君,余江萍

(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 四川 攀枝花 617068)

肺部结节属于临床较为常见,并且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的疾病。目前,临床上采用影像学相关技术对肺部结节进行诊断的难度较大,早期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经常出现漏诊、误诊等现象,从而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1]。随着临床诊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CT引导联合穿刺活检技术在肺部结节临床诊断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2]。本文为进一步探讨CT引导联合穿刺活检技术应用于诊断肺部结节过程中的实际效果,选取我院临床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CT引导联合穿刺活检技术的诊断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和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88例,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36 ~61岁,平均年龄(52.34±5.37),肺部结节直径0.8 ~2cm,平均直径(1.37±0.31)cm。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显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设备 使用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AS64 型CT机和德国优化公司生产的分体式活检枪和穿刺针。

1.2.2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CT引导联合穿刺活检技术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电压设定130kV、电流设定150mA、螺距设定为16mm/rot,厚度设定为5mm、层间距设定为5mm,扫描周期1.0s;研究组患者给予低剂量,电压设定130kV、电流设定30mA、螺距设定为23mm/rot,厚度设定为5mm、层间距设定为5mm,扫描周期1.0s。

具体操作步骤为:

(1)首先进行定位像扫描:按照扫描结果对患者的肺部结节位置进行体外定位标记,然后进行定位像扫描,操作过程中嘱患者保持平稳状态;(2)其次进行穿刺路径设定:以患者局部病灶为中心进行扫描,厚度设定为3mm,并根据具体病灶位置设置合理的穿刺路径,路径设定中坚持“尽量短、尽量安排”的原则;(3)然后进行局部麻醉: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利多卡因);(4)再次进行调整扫描:常规设置好留置针头后进行扫描以确定精确的角度和位置,然后逐步将针进入适当深度,再进行扫描确定后续的路径和角度,当穿刺针达到病灶位置时停止进针;(5)最后取出活检组织:采用活检枪进行活检组织取样操作,取样完成后,对患者病灶周围组织再进行扫描,并对相关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诊断正确率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s)

表1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s)

分组 n DLP/(mGy·cm) ED/mSv研究组 44 51.35±15.35 0.69±0.19对照组 44 216.35±39.65 3.04±0.86

2.2 两组诊断正确率比较

两组诊断正确率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正确率比较[n(%)]

3 讨论

CT引导联合穿刺活检技术,通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和应用,该项技术水平日益成熟[3]。采用这项技术的临床操作便捷、诊断效果显著,已经成为临床用于肺部疾病早期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但是,在采用CT引导联合穿刺活检技术进行肺部结节诊断的过程中,由于多次的扫描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关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所遭受的辐射伤害,进而增加了患者相关器官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4-5]。

本文对低剂量的研究组和常规剂量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研究结果上可知:研究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另外一方面,研究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水平与对照组也基本一致。这进一步说明了低剂量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优势。

综上所述,采用CT引导联合穿刺活检技术应用于诊断肺部结节的临床诊断正确率水平较高,能够有效的降低辐射刺激。

猜你喜欢
正确率低剂量结节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