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2020-07-04 12:05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诊断率胸片低剂量

何 竹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80)

临床上,肺结核为一种常见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致死率也相对较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因此,对肺结核患者实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临床上对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多依赖于X 线胸片检查,但是研究与实践证实,X 线胸片的阳性检出率相对较低,误诊率、漏诊率均较高[2]。近几年螺旋CT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与改进,具有明显的高密度分辨率,在临床诊断中被广泛应用。但其辐射剂量较高,对患者的机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近几年有学者指出,出于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在保证诊断需求的基础上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3]。本次研究中,以对低剂量螺旋CT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78例疑诊肺结核患者分别采取三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诊断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疑诊肺结核患者,选择其中符合临床纳入标准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包括有男48例,女30例,年龄22 ~78岁,平均(46.5±11.6)岁,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满足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间78例疑诊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实施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X 线胸片检查,对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展开对比分析。

1.2.1 检查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分别接受X 线胸片、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

X 线胸片检查:检查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西门子X 光机,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KV,自动管电流,曝光指数400,摄影方法;扫描时患者采取后前立位,中心线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曝光,保证X线能够经患者胸骨柄处摄入。

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检查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飞利浦64 层螺旋CT扫描仪,在扫描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头足位,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200mAs,准直为0.67mm,层厚为5mm,层间距5mm,扫描范围自肺尖扫描至肺底。扫描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吸一口气后憋住,获得原始数据而后进行图像重建,层厚与层间距均为1mm。纵膈窗的窗宽为350Hu,窗位为40Hu;肺窗的窗宽为1500Hu,窗位为600Hu。

低剂量螺旋CT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固定为30mAs,其他参数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参数完全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常规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X 线胸片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率进行对比分析;对常规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空洞、小结节征、卫星灶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率比较

经统计发现,常规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率均显著高于X 线胸片检查(P<0.05);常规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种检查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率比较结果统计

2.2 常规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空洞、小结节征、卫星灶的检出率比较

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空洞、小结节征、卫星灶的检出率与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常规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空洞、小结节征、卫星灶的检出率比较

3 讨论

肺结核为一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为当前危及公共卫生的一个棘手难题[4]。研究与实践发现,肺结核好发于肺尖、下叶背段,这与锁骨上下肺区域氧分压相对较高等因素有关[5]。肺结核的进展较快,临床症状多比较严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因此,对肺结核予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6]。

临床上对肺结核的诊断多依赖于细菌血检查和X 线检查,痰菌检验结果阳性患者在肺结核病例中所占比例不高,在20%~55%之间,针对痰菌检验结果阴性者,多需结合X 线胸片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在治疗后患者尚需进行长期动态随访观察[7]。实践中发现,X 线检查属于多种组织重叠复合影,因此会造成肺门旁、心膈角等隐蔽区域病变很容易被其他组织所遮盖,因此增加了临床诊断的误诊率[8]。近几年随着CT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使得其在临床肺结核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X线检查,CT检查能够发现X线检查所无法发现的微小病灶,能够准确评估病变范围、性质;并且CT检查无重影,分辨率较高。唯一不足之处在于CT检查的辐射剂量较高,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近几年关于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应用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次研究中,本次研究中,以对低剂量螺旋CT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78例疑诊肺结核患者分别采取三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诊断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常规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率均显著高于X 线胸片检查;常规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空洞、小结节征、卫星灶的检出率与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9]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对肺结核实施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临床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与常规剂量比较无异,优于X 线胸片,辐射剂量相对较低,值得观察并推广。

猜你喜欢
诊断率胸片低剂量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放射线胸片联合CT胸片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分析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尘肺病影像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DR胸片与高仟伏胸片诊断尘肺病影像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