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内镜在复发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2020-07-04 12:05陈美球李纪辉冯海燕磨宾宇韦玉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窄带白光鼻咽

陈美球,李纪辉,冯海燕,谢 华,磨宾宇,韦玉梅

(柳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1)

鼻咽癌是头颈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高,对人群健康带来的危害较大[1]。鼻咽解剖位置较深,放疗后容易出现组织水肿、坏死从而影响内镜下观察。放化疗后复发的鼻咽癌诊断依赖于内镜下鼻咽部组织活检,如何提高内镜活检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窄带成像内镜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特异性新生血管。本研究探讨窄带成像内镜在复发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可疑复发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3岁~68岁,平均年龄(43.7±4.7)岁。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1)患者临床上确诊为鼻咽癌,经常规放化疗后可疑复发,病历完整。(2)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利多卡因过敏的患者。(2)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3)合并其他原发肿瘤性疾病的患者。(4)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检查时患者取坐位,采用呋麻滴鼻液收缩鼻腔粘膜,同时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粘膜麻醉,使用纤维电子鼻咽镜进入鼻腔检查,采用白光模式观察鼻咽结构是否对称,是否有异常隆起、粘膜粗糙不平,着重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随后进行窄带成像模式检查,观察有无树枝状的新生血管、深蓝色血管扩张、迂曲、层次及纹理错乱或扭曲的条索样改变。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模式和病理结果的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模式和病理结果的比较

相比病理检查,窄带成像模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白光模式(P<0.05)。见表1、2、3。

表1 窄带成像模式和病理结果的比较[n(%)]

表2 白光模式和病理结果的比较[n(%)]

表3 两种模式诊断准确率比较[n(%)]

3 讨论

鼻咽癌俗称“广东癌”,以广东地区粤语人群最为高发,因恶性程度较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而对人群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鼻咽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在头颈外科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因而鼻咽癌的诊断治疗已成为临床肿瘤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认为遗传、EB 病毒感染等因素与鼻咽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2]。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鼻咽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具有年轻化趋势。鼻咽癌的病理类型较为多样,其中非角化型癌占95%以上。研究认为鼻咽癌的临床上鼻咽癌的治疗与其他肿瘤的治疗有所差异,首先考虑的是放射治疗。和其他肿瘤疾病不同的是,鼻咽癌的治疗不优先选择手术治疗,由于鼻咽癌病灶所处的位置较为特殊,手术治疗对于鼻咽癌的难度较大,手术过程中难以完整切除肿瘤病灶,同时手术风险较高,因术中操作不甚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较多且较为危重。目前放疗成为鼻咽癌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放射治疗可以杀灭肿瘤病灶,使得肿瘤病灶逐渐缩小甚至消失,从而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总体上放射治疗对于鼻咽癌的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放疗缓解后的鼻咽癌可出现复发,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原发鼻咽癌经过规范化根治性治疗、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评估为完缓解后再次出现局部区域性复发定义为复发鼻咽癌。复发鼻咽癌症状表现不典型,尤其是局部平坦或仅咽隐窝、鼻咽顶后壁稍饱满者与周围正常鼻咽部粘膜常无明显差异,容易与放疗后局部粘膜放射性炎症如炎性肉芽组织增生、粘膜坏死、放射性纤维化、瘢痕增生等相混淆,临床鉴别诊断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需要采用组织病理活检进行鉴别。通过运用相关的诊断方法进行早期诊断有利于改善鼻咽癌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分期是影响肿瘤复发再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复发鼻咽癌的早期检出率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鼻咽部病变的诊断一方面需要借助于高分辨率的CT、MRI 等影像学手段从而对肿瘤病灶的位置、范围、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鼻咽部MRI 的检查非常关键,MRI 对于鼻咽部周围软组织的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诊断效果显著,可以清晰观察鼻咽癌病灶复发的情况以及复发的肿瘤细胞是否向其他地方浸润或转移,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另一方面需要借助鼻咽内镜观察粘膜表面的形态改变。内镜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通过内镜观察病灶表面黏膜从而做出一定的判断。白光模式检查对粘膜下或表层的粘膜病变检出率较低,普通白光模式的内镜波长与肉眼可见光相似,依靠肉眼对病灶形状的判断来确定有无肿瘤生长,检查的局限性较大。而窄带成像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缺点,在白光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光栅,从而滤过白光内镜中波长最长的红光,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效果,更有利于发现早期的病理改变,并对病变结果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在窄带成像模式中绿光波光线穿透深度较深,可以照射到黏膜下层的树枝状血管,从而进一步增强内镜观察的对比度,在成像中表现为棕褐色[3-4]。本研究探讨窄带成像内镜在复发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相比病理检查,窄带成像模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白光模式(P<0.05)。结合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窄带成像模式配备电荷偶联器,有利于提高成像的清晰度,使得黏膜结构的显示更加清晰。窄带成像模式对于普通白光模式无法识别的病灶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上皮黏膜癌变组织的检出率进一步提升,可以快速分辨粘膜下树枝血管,从而鉴别复发肿瘤和炎症水肿。因复发肿瘤在窄带成像模式中表现为粘膜血管有序增粗,而炎症水肿无血管。肿瘤的生长不可避免需要新生血管的滋养,从而为恶性肿瘤细胞的大量、快速增值提供充分的原料。因而镜下成像的血管更加丰富。因而使用窄带成像模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相比常规白光模式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更加显著[5-6]。窄带成像内镜检查同时还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通过单人操作即可完成,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7]。窄带成像内镜检查充分利用了血红蛋白吸收短波长光的光学特性,将普通白光内镜中波长最长的红光去掉,保留短波长的蓝光和绿光,使照射深度局限在组织表层,从而清晰、形象地显示组织表层微血管的形态,有利于临床医生观察黏膜表面的微小病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窄带成像内镜检查效果相对明显提高,但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出血及坏死组织会影响窄带成像内镜检查判断的正确性,产生假阳性结果[8-9]。

综上所述,窄带成像内镜在复发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利于提高成像的分辨率,从而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窄带白光鼻咽
幼儿罕见鼻咽部异物1例
贵州绥阳张喜山祠 :石文化经典之作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热轧窄带钢Q345B微合金化生产实践
鼻咽顶后壁增厚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基于FPGA的窄带DDC时分复用技术的研究实现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白光LED无线通信的研究进展
白光(选页)
从白光的花鸟画中感悟写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