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

2020-07-06 03:18汪真军
科技风 2020年1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互联网+语文教学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丰富语文知识、增强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阶段。在“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的对象、手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重点探讨初中语文教学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初中生的整体语文素养非常重要。

一、“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一)教学对象的共性不断减少

處于13-15岁这一年龄段的初中生,自我辨别能力较弱,而且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海量信息的冲击和影响下,初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他们对于一些新兴事物的兴趣非常浓厚,“网红”、“达人”等现象对初中生的审美观、学习观等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他们渴望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充分展示个人能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对象共性不断减少,我们要面对的是追求个性化发展的一代人。这样就导致初中语文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喜好有所减弱,为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带来一些难度。

(二)语文素养的培养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功能在于做好传统文化的接力传承,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在当前成绩为主的现状下,尤其在一些西部农村地区,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仅仅表现为古文或者古诗词的背诵和简单的理解,对于其深厚文化要素的挖掘深度不够,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受到课外学习资源缺乏等客观因素限制,导致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在传统文化的内涵把握上较为欠缺。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学生过度依赖工具书或者一些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外力的依赖程度,不利于学生自身文化理解力的提高。

(三)引导传统文化渗透的主体较为单一

青少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群体,而当前初中生在传统文化接受渠道方面主要依赖学校教师,家长参与较少,“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但是大部分家长和学生普遍存在着过分依赖网络、亲子互动减少等现象,有些家长要求孩子看一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等,但是忽视了家长的陪伴和互动,青少年的理解力毕竟有限,如果缺少了家长的引导和实时解答,长此以往有可能导致孩子沉迷于电视节目,或者导致孩子对传统文化逐渐失去兴趣。

二、“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的建议措施

(一)教师苦练内力,夯实自身的文化基因

传统文化赋予初中语文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生动的表现形式和更加人性化的意境美。在“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也要借鉴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平台,加大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青少年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朝一夕绝不可能得其精髓。作为老师,要努力提升自我的传统文化修养,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苦练内功,不断加深自己的传统文化认识水平。古诗词和古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老师要阅读大量经典古籍,反复揣摩古诗词、古文中所蕴含的优美意境,同时,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资料,拓展学习资源,拓宽思维视野,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学习指导,努力引导学生从单纯的古诗文背诵中解放出来,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师用开放式思维和学生一起与古人情感共鸣,从而起到逐步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用好双刃剑,构建积极健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不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从自身出发为青少年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合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和网络资源,正视互联网时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的新的时代特色。从教师层面讲,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积极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基于实际学情,努力迎合“互联网+”时代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其次要内容创新。例如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引入课堂,通过分析选手在比赛时对某些古诗词的理解和专家的精彩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再次要主体创新。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线教学,都要充分重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三方联动,教师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建议家长在家庭环境中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初中生打造健康积极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

“互联网+”时代,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获取信息渠道繁多,每天都生活在海量信息的包围中,这些都对初中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渗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主人翁意识的觉醒,例如在我国传统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特殊时期,要求学生收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古诗词,或者找一些生动有趣的网络资源,还可以制作一些具有节日特色的简易手工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上台讲解节日的风俗和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也可以划分小组,让学生演绎古诗词当中的场景,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娜.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20(6).

[2]孙元营.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9(29).

作者简介:汪真军(1998-),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长期从事初中语文一线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互联网+语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