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韵律游戏:勤劳的小精灵

2020-07-07 03:00吕晶珍
教育观察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精灵图谱火车

吕晶珍

(宁波市宝韵音乐幼儿园,浙江宁波,315012)

一、设计意图

情境性(设计富有生活经验的情境)是教师为进行教学活动有目的地设计或设置的,能引起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幼儿置身于具体而生动的学习情境中。教师要研究幼儿学习的困难、感兴趣的内容,要思考应给幼儿提供什么帮助,以创设幼儿感兴趣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学习情境。

“勤劳的小精灵”活动来源于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幼儿通过动作、语词、游戏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感受优秀绘本故事的童趣。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是一个传递健康饮食、认识消化系统的绘本,游戏活动选取的音乐是一首有名的弦乐TheDagtimeDance,选取了音乐中比较有特点的部分,以对应绘本中描述的几种食物落下时的节奏点。活动通过小精灵在肚子里帮助朱莉亚进行食物的消化,最后坐上火车的情景,让幼儿感受两种音乐节奏的不同变化和相应的肢体表现。教师加入懒惰小精灵的角色使活动充满趣味性,可以引起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幼儿置身在具体而生动的学习情境中。

二、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乐曲结构,尝试用肢体动作夸张表现精灵在A段接食物,B段消化食物,C段赶火车的故事情节。

2.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感受B段音乐断顿和连续的两种不同节奏性,尝试合乐单圈游戏,观察对比两个角色的动作并能在音乐结束时迅速反应并追赶。

3.幼儿了解食物要细嚼慢咽的健康理念并心怀通过劳动快乐助人的美好愿望。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故事《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初步了解消化系统。

2.物质准备:音乐、图谱,场地内画16个圆点,一顶帽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还记得我们曾经看过的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吗?茱莉亚的肚子里住着勤劳工作的小精灵,他们走到这里剁一剁,走到那里切一切,再走到这里拉一拉,每天都在进行食物的消化,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注意:初步感知,熟悉旋律,以配乐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帮助幼儿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回忆故事内容,为用音乐讲故事做好铺垫。

(二)学习动作

1.完整听音乐,观察教师律动,初步感知小精灵的动作

提问:

(1)小精灵做了哪些动作?(幼儿回忆动作)

幼儿1:拍手,伸手。

幼儿2:手一下一下地敲打,还有切一切的动作。

幼儿3:开火车的动作,手在转圈。

教师小结并出示图谱,将幼儿的回答按顺序贴好,梳理幼儿零散的已有经验。

听A段故事:拍拍手接食物——

听B段故事:走,剁碎——走走,切——拉,停。

听C段故事:火车来啦,双手握拳做绕圈动作。

(2)刚开始做了什么动作?为什么要接?

幼儿:小精灵要接住吃下去的东西才能开始干活。

(3)还有什么动作呢?

幼儿:还有拉的动作,像拉面一样。

教师小结——是的,原来是因为茱莉亚没有好好嚼碎,直接吞下去了,所以要把这些食物都弄碎。

(4)那这些捣、切、拉的动作都在嚼碎什么食物呢?(匹配动作和相对应的食物)

幼儿1:捣的动作,音乐听起来轻轻的,像图中的一颗颗小豆子和小糖果。

幼儿2:切,重重的,应该是一大块的肉。

幼儿3:拉肯定是拉面,因为面条都太长了,要把它拉断。

教师小结,并完善图谱。剁——豆子;切——肉块;拉断——面条。

注意:教师的关键提问是梳理环节的重要策略,三个关键提问帮助幼儿理清A段的故事内容,并梳理A段小精灵的动作,给幼儿自主学习节奏的律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在回忆故事的同时匹配茱莉亚吃下去的东西。

2.再次倾听音乐,熟悉动作顺序

★解决A段故事拍手的次数

(1)小精灵拍手接食物一共做了几次?

幼儿:4次,8次。

(2)为什么每次干活都要走呢?

幼儿1:因为小精灵要找食物在哪里。

幼儿2:小精灵边走边找食物,一边走一边干活。

(3)最后小精灵坐着什么去运输这些消化的食物?

幼儿:坐上了火车。

教师将幼儿零碎的回答补充并完成图谱。

师:原来小精灵都是这样干活来消化食物的,你们都看懂了吗?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吧。幼儿坐在座位上跟随音乐做上肢动作。

图1 幼儿回答图谱

注意:自主观察,了解顺序。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谱的内容,发现A段故事小精灵的动作顺序。A段故事的内容比较简单,看图谱律动之后幼儿可以自己看图谱了解动作的顺序。

3.游戏挑战,增加趣味

师:小精灵都准备好工作了吗?我们要走着去劳动干活啦。

★B段故事,三种食物圈上练习

师:看这火车有好多的站点,小精灵可要仔细地去每一个站点找找没有嚼碎的食物哦,请小精灵们迅速找到火车站点就位。

师提问:

(1)捣碎豆子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走到下一个站点去捣一捣呢?为什么?音乐是怎么提示我们的?

幼儿:豆子落下来的声音比较轻,而且速度快。

(2)怎么走着去切肉块呢?

幼儿:脚步声音重重的,慢慢的。

(3)勤劳的小精灵们是很仔细的,每一次找食物都前进几个站点呢?拉面的时候需要前进吗?

幼儿1:前进一个点,不然会两个人碰到。

幼儿2:拉面的时候,切肉的时候都是在原地的。

师:哼唱旋律(语令),练习圈上做消化豆子和肉块的动作。

注意:逐步累加,律动表现B段故事中的三段不同音效的变化,让幼儿先通过动作感知三种不同食物的种类,从而用动作表现消化三种不同食物的行进动作的变化。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动作是具象的,幼儿有了图谱的辅助支架,通过辨别音效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用具象的动作表现出来。

★C段确定坐上火车的时间

师:小精灵们工作结束要上火车了,我们该怎么样开动呢?

幼儿:火车开了,火车开了,火车开了,上车,坐下。

师:在什么时候赶紧坐下?

幼儿:音乐结束说到坐下的时候。

(1)合乐进行单圈行进游戏,反思评价。

师:刚刚在行进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问题?

幼儿1:我前进到前面站点了,前面的小朋友还没有走,我们俩在同一个站点了。

幼儿2:没有合上音乐节奏,两个人会撞在一起。

师小结:所以我们要用耳朵听音乐,合上节奏,注意脚步的变化,每次只前进一个站点。

(2)再次合乐进行单圈游戏,巩固动作。

注意:反思评价、寻找原因。反思评价不仅仅运用于教师课后的反思,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反馈和幼儿的反思,可以更快地找出随乐律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追逃游戏,加入角色——懒惰小精灵

师:瞧,在那么多的小精灵里,还偷偷藏着懒惰的小精灵,他们每天不干活,只知道睡觉,可是火车要开了,他们也想上车,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来看一看。

1.配班教师扮演懒惰小精灵,观察游戏

★规则:A段、B段在圈外睡觉,C段火车开的时候拿上帽子在圈外绕,当结束语“上车,坐下”响起时将帽子放在一个小精灵的背后,此精灵去追赶懒惰小精灵,懒惰小精灵迅速跑回站点坐下,如果被抓住了继续扮演懒惰小精灵,没有被抓住则双方交换角色。

提问:

(1)懒惰小精灵在我们干活的时候做什么事?

幼儿:懒惰小精灵在睡觉。

(2)懒惰小精灵什么时候醒来?你是怎么知道要去追呢?

幼儿:在火车开的时候她醒了,然后她就来追火车了。

2.配班教师和幼儿互动游戏

3.一名幼儿和其他幼儿互动游戏

注意:加入懒惰小精灵这一角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幼儿挑战的难度,巩固合乐律动的同时加入了反应追赶的游戏,将活动推到了高潮。幼儿在A、B段中完善动作,加入表情,在C段期待双角色的律动,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完整游戏,体验成功

1.幼儿完整律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

2.小结提炼

师:懒惰小精灵那么想上我们的火车,那么我们带着她出发吧,出发之前,你有什么要提醒她吗?

幼儿1:想要成为勤劳小精灵是需要付出劳动和努力的。

幼儿2:食物不能多吃,吃太快,要细嚼慢咽才能让食物更好消化,不然不仅会肚子痛,吃太多肉食还会越来越胖。

游戏结束,总结经验并回顾游戏过程。

五、动作及玩法建议

引子:准备劳动

A段:懒惰小精灵睡觉,勤劳小精灵做拍手、伸手接的动作,重复8次。

B段:对待豆子,走走走走(双手在膝盖上敲击),捣捣(双手握拳上下敲击)。对待肉块,走走走走,切切(做切肉块的动作两次)。对待面条,先拉后停(双手做拉面的动作再收回),各重复四次。

C段:懒惰小精灵醒来,和勤劳小精灵一起赶火车。“火车来了,火车来了,火车来了,上车,坐下。”勤劳小精灵赶紧找就近的圆点坐下,懒惰小精灵在开火车的时候在圈外寻找时机,当听到坐下的时候将手中的帽子丢在其中一个勤劳小精灵的身后,迅速逃跑,绕一圈之后回到该精灵的座位坐下。

六、活动反思

表现力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感染力,包括内涵丰富的意境、节奏、韵律、品位等。意境、节奏、韵律都隐含在一个作品中,教师要和幼儿一起感受、挖掘。在教学活动前期,需要教师认真分析绘本和音乐,对教材进行处理。本次活动用音乐表现绘本故事,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学理念,教师在每个环节中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答案,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通过多种感官通道帮助幼儿自主学习,观察图谱,了解动作顺序。通过绘本这个载体将整个活动串联起来,音乐活动和健康知识相互碰撞,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懂得了吃东西要嚼碎、细嚼慢咽、不贪吃的道理,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中班韵律活动“勤劳的小精灵”一共研修了三次,第一次活动是奏乐活动,幼儿有打击乐的基础,他们喜欢模仿、探索音乐的节奏变化,他们模仿小精灵的劳动场景,匹配三种食物和乐器,了解了断顿和连续两种节奏,但是游戏比较单一,没有冲突性、游戏的趣味性和高潮。第二次的研修活动改成了大班的韵律活动,加入了双角色的游戏体验,然而教师发现对幼儿来说双角色的游戏难度较高,对音乐的感知度不够。第三次研修后,教师将其改成了中班韵律活动。在A、B两段音乐中重在倾听音乐、合乐律动、匹配三种食物,在C段中加入新角色,体验游戏的快乐。幼儿逐渐完善动作,大胆用肢体表现音乐,在音乐中快乐地游戏。

猜你喜欢
小精灵图谱火车
绘一张成长图谱
树上住着的小精灵
火车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登上火车看书去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草丛里的小精灵
呆萌小精灵
杂草图谱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