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球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2020-07-07 03:00苏阿珠
教育观察 2020年12期
关键词:球类拍球玩法

苏阿珠

(厦门市海沧实验幼儿园,福建厦门,361026)

运动对愉悦幼儿身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大班幼儿的大肌肉群发展已经成熟,他们对球类运动情有独钟。球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其有利于幼儿动作发展、提升判断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归属感、塑造优良心理品质五大方面。[1]球类运动属于器械操控运动,《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提出:“促进幼儿器械操控能力的发展,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一定的游戏场所、适当的材料,给他们提供发现、尝试的机会。”[2]海沧实验幼儿园宽敞的运动场地设有投掷区、足球区、抛接球区、篮球区等区域,为组织球类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为此,该园教师将球类作为户外运动自主游戏的研究项目,以“在球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为课题,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营造良好环境,给予幼儿自主发展空间

良好的环境创设应具有开放、自由的特点,能让幼儿不加限制地参与活动,使幼儿拥有愉悦的心情,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因此,在营造环境时应该分阶段投放材料,注意营造和谐平等的气氛,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自主发展。

(一)分阶段投放材料,让幼儿根据材料自主活动

在组织幼儿进行球类活动时,教师应注重玩具材料的提供,找到幼儿兴趣、要求以及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内容之间的结合点,针对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按照预设的计划,分三个阶段投放材料,让幼儿根据材料分阶段进行自主活动。

第一阶段:投放相对比较固定的材料,如篮球架、吊球、足球门、小球门、海洋球、易拉罐等。幼儿根据这些材料自主进行球类活动的探索,他们画标志线、设定规则、创设玩法等。这个阶段的活动相对比较独立,幼儿可以随意拍球、定点投篮、定点射门、触摸吊球、赶小球,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场地的距离,不断获得参与活动的成功感。

第二阶段:投放一些开放性的辅助材料,如沙瓶、泡沫垫、木桩、大小纸球、垒球、西瓜球、小怪兽、小棍、小树、蒲扇、袖章、头套、记分牌等。这样能够让幼儿与辅助材料互动,自主选择自己的游戏材料。如在踢瓶区,幼儿能将几种材料进行组合、搭建,拼摆各种形状,探索哪种材料容易被击倒;在赶小球区,幼儿用蒲扇、弹弹圈、带柄的球棍、做操的小棒等多种工具赶小球,尝试哪种球容易赶进门;在吊球区,个小的幼儿能拿球或小棒击打吊球,体验成功感;在篮球区和足球区,幼儿在玩法上创新,可以攻球、守球,可以有同伴合作,还可以组成自己的“小球队”。

第三阶段: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幼儿活动情况相应调整场地,让幼儿挑战更难的球类活动。例如:缩小足球场地,增加球网、西瓜球,组织同伴抛接;增加攀爬墙、垂吊铃鼓、小礼物,分层次投放隐性和显性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挑战,让幼儿沉浸在玩“宝藏”的游戏中。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心理气氛,让幼儿在愉悦中自主活动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能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将愉悦的心情传递给幼儿,这是培养幼儿自主性的重要环节。

首先,教师要用充沛的热情影响幼儿。教师快乐积极的态度以及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会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该和幼儿一起进行热身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各个项目中,与幼儿一起运动,教师适时的肯定、积极的鼓励、风趣的互动,都会推动幼儿积极、快乐地参与球类活动;在结束环节,平缓优美的音乐会让幼儿身心得以放松和平静,此刻的音乐带给幼儿的是一种愉悦、轻松的感受。

其次,构建平等的师幼关系。在每次活动后,教师应该和幼儿一起自由地发表意见或看法,在交流讨论中让幼儿感受到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并与教师成为朋友。比如,在“篮球比赛”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修改游戏规则,一起商量获得篮球比赛胜利的战术,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参与“篮球比赛”游戏,这一方法还可以运用到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尊重他们的,教师为他们提供了宽松的、充满爱与平等的环境。

二、树立幼儿主体意识,让幼儿自主发展

幼儿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幼儿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幼儿的主体意识,让幼儿自主发展。在组织球类活动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发挥幼儿的主体意识。

(一)让幼儿参与材料的管理

一是在活动前让每位幼儿都参与到器械的准备或制作过程中。如制作报纸球,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用一张一张的废弃报纸团成球。因为是幼儿自己制作的报纸球,所以他们玩起来特别兴奋。让幼儿参与活动器械的准备和摆放中,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参与集体活动的乐趣。二是在活动中让幼儿参与场地布置,组织他们互相合作,将一些材料摆放在适宜的活动场地。三是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参与活动器材的整理,按照器材的类别,收拾归类,放回指定地点。

(二)让幼儿玩得自由

球类活动是一种可以让幼儿开放、自主地学习体育运动的活动,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应当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开展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3]教师在开展球类活动时,要充分地尊重幼儿的想法,避免用自己的要求去干扰幼儿的创造性,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保证让幼儿充分享受游戏的权利,放手让幼儿玩,努力让他们玩得自由。

如在户外球类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自主、创新地使用材料进行活动。教师在各个球类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创设广阔的探索空间,从而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以及游戏的主人。又如,在篮球区的“花样拍球”区域,并不用限定幼儿在哪里拍球、怎样拍球,而是要求幼儿在这个区域内并利用区域内的材料,想一想可以怎样拍球,并且每一次拍球的方法都可以不同。

幼儿在游戏中有了自主权,他们就会积累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思考,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拍球方法。如:在玩高尔夫球时,能自主选择不同材料;善于用垒球、海洋球、纸球、藤球等进行游戏,感受不同球使用力的大小;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方式,能力强的幼儿采用一棍射门的方法,能力较弱的幼儿采用轮番射门(赶球进洞)的方法。这样的活动方式没有给幼儿框定玩法,他们在游戏中不断积累经验,自主确定游戏规则,在自我设计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三)让幼儿发明新玩法

尊重幼儿活动的自主性是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重要前提。在球类活动中,如果幼儿没有按照传统的玩法来玩,教师对此现象既不要过多干预,也不要对幼儿进行过多的指导甚至训斥,而是应该鼓励幼儿创新游戏玩法。[4]

在球类活动中,教师应与幼儿一起玩,一起探究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想出更多的玩法,一起交流玩中的感受。教师应经常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鼓励他们不拘于固定的想法,努力发明新玩法。在自主活动中,幼儿可以大胆选择辅助材料积极思考,创造各种各样的游戏,以此不断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踢瓶区:以足球为主体,不仅限于传统的足球踢法,而是提供很多辅助材料,如海洋球、泡沫积木、易拉罐、水瓶、沙瓶等,供幼儿自主选择,创造出他们喜欢玩的游戏。能充分利用以上材料拼出各种造型,用易拉罐、泡沫积木,摆成小山。用沙瓶、泡沫积木、易拉罐混合摆成城堡,泡沫积木搭成楼房,沙瓶当城堡里的士兵等。用足球玩击物游戏,幼儿根据自己能力水平设定远近不同的标志线,在击倒固定的目标后,他们又想到移动物体,把海洋球当成炸弹,有的挥洒“炸弹”,有的用足球击指定的“炸弹”,随着玩法的变化,规则也随之变化。

篮球:用来投篮、运球,幼儿把球框当成“篮球智能机”,和同伴玩互相投篮的游戏。运球的玩法也很多,有蹲着运球、旋转运球、拍双球、边拍边传球等。

抛接球:提供不同的辅助物,有海洋球、洞洞球、散花球、沙包等,幼儿进行两人拍球、多人抛接等动作,感受不同球的受力,从而调节自己身体的距离。

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材料的玩法,同时也学会与同伴合作。这样可以在轻松的游戏交往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四)自由交流、自我评估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从各个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幼儿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师的肯定、表扬和鼓励都会增强幼儿的积极情绪和信心。

另外,教师应鼓励幼儿进行自主评价。一是在活动中积极创造机会。幼儿不但可以在本班寻找游戏伙伴,还可以到其他班级寻找,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在活动过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随时交流各自玩的经验,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在篮球赛中裁判员什么时候吹哨子、在比赛过程中如果有人受伤怎么办等。幼儿结合自己在运动中积累的经验,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如何处理问题。二是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条件,让幼儿参与评价、学会评价。如在挑选队员时,教师问:“你为什么喜欢跟他同一组?”幼儿能结合自己活动中的感受,分析同伴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学会取长补短,更好地完善并认识自己。

图1 自主布置场地

图2 同伴合作搬篮球架

图3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图4 规则下的篮球赛

图5 篮球赛

图6 评选最佳球员

猜你喜欢
球类拍球玩法
科学运动会:球类篇
球类课放松实例
幼儿拍球技能培养
零跑的新玩法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拍球真好玩
TPP的新玩法
拍球接龙
大班健康活动:快乐拍球
巧用球类练习发展耐力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