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视域下中医药经济价值的实现机制

2020-07-09 09:34葛燕飞申俊龙张洪雷
医学与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中药发展

葛燕飞 申俊龙 李 洁 张洪雷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南京,21004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健康产业是以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形成的健康产品制造业为支撑,健康服务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全产业链活动[1]。大健康产业的本质是产业经济,但又天然具有公益性。中医药产业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传统中医药基础上,运用现代工业化方法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中医药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多样化中医药消费需求的新兴健康产业集群[2-3]。为了助推“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必须发展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适应人们健康需求和健康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大健康产业视域下才能促使中医药发展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具有健康公益性的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1 中医药经济价值的内涵

经济价值是一种满足人的交换价值需求的可量化衡量的价值,其核心是经济利益,包括利益所得与分配、财产权属与增值、物质生产与需求等完整的经济利益链[4]。大健康产业的本质属性是通过市场运作获得经济收益,中医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和发展是在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背景下产生的,因此,中医药经济价值是为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可量化衡量的价值,能够对人民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中医药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产业经济特征和健康公益性特征。一般的公共卫生服务已经无法满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因此中医药不断涌现出新兴产业类型,例如互联网+中医医疗产业、中药产业、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中医药文化产业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药“天人合一”、“身心一体”的整体观、“三因制宜”的个性化诊疗方法、“简、便、验、廉”的医疗健康特性、高质量的中药材和中医药理论,其绿色生态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创意,都体现着中医药健康公益的特征。

2 实现中医药经济价值面临的问题

2.1 中医药产业项目缺乏,难以形成全产业链活动

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5],而中医药发展规模较小,目前未能产生规模效应。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在“中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论坛上指出:“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到2020年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截至2019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布的上市企业中共有67家中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都是中药以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仅有11家公司开展保健产品和大健康产品研发,7家中药上市公司主营中药材种植和培育。中药上市公司数量极少,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主营业务基本只有中药研发、生产、销售,产业模式单一,且难以形成产业链闭环。从中药上市企业的地区分布看(表1),26个省(市、自治区)有中药上市企业,其中,广东省的中药上市企业最多,湖南、吉林、浙江次之,其余地区分布较少甚至没有,跨区域合作较少,同时增加了交易成本。

表1 中药上市企业的地区分布

中医药产业项目缺乏,例如中医药文化产业和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开发目前正处在初级阶段,产品研发模式单一,难以形成全产业链活动,无法建立品牌,形成竞争优势[6]。

2.2 中医药产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区域规划

中医药产业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全产业链活动,发展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兴产业集群,离不开中央和地方对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国家虽然制定了多项政策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在一些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对中医药产业链的统一规划,未能结合区域特色形成产业集群,也没有形成区域优势[7]。宋晓庆等学者运用政策工具分析法对2007-2018年的28份中医药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分析发现,现行政策缺乏对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中医药财政投入的政策指导,存在对中医药需求的有效拉动不足和对中医药产业项目发展的融资力度不够等问题,急需调整政策结构,优化各类政策工具[8]。另一方面,政府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19个省(区、市)设置了副厅级的中医药管理机构,仅有54个地级市设立了中医药管理局,大部分地区仅在卫健委内设中医处[9]。

2.3 中医药产品低质量发展,缺乏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是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产品和服务,但中医药产业还处于低质量发展状态,缺乏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例如中药产业尚未形成从种植、研究、开发、临床试验到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产学研结合精密度不足,质量控制缺乏,生产的产品大多是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普通产品[10]。一方面,科技投入的缺乏使得研发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资金短缺,无法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由于中医药科技人才的缺乏,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中存在诸多障碍,包括对中医药知识本身的认知障碍、西医知识对中医药文化的冲击等。

2.4 中医药发展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中医药产业要发展成为大健康产业,需要以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但在目前的产业发展中,中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均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例如,我国中药资源在整个中医药产业链中的利用程度比较低,据统计,我国每年在药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非药用部位生物量高达1.1×107-1.6×107吨,在其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药渣更是达数百万吨,整个中药产业链的生产环节还未摆脱粗放、污染和孤岛式的发展模式[11]。中药材的开采、中药制剂的加工炮制以及中药养生保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只使用药材的可入药部位,对非药用部位的可利用成分不能很好地循环再利用,造成药材资源的严重浪费。

3 中医药经济价值的实现机制

大健康产业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以确保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价值实现[1]。中医药发展通过市场运作追求经济价值增值和盈利能力,同时中医药健康产品具有正外部性效应,中医药企业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对等,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医药发展要满足社会健康需求,必须通过市场和政府的政策协同才能实现。

3.1 市场经济机制

中医药要实现其经济价值,发展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中医药经济价值的实现需要依托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进入市场。

3.1.1 开发中医药产业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下,人们对健康也产生新的需求,需要新的产业项目涌现来适应;大健康产业视域下,中医药健康产品也需要适应差异化、个性化、高端化的不同需求。因此,应该创新开发中医药产业项目,拓展中医药产业范围,形成全产业链模式。扩大规模,创新不同层次的健康服务产品,参与中医药产业市场交易,才能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服务和健康产品需求。通过中药种质资源业、中药种植业、中药加工炮制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存储与流通业融合发展形成的完整产业链,如“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化产业链、中医药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成为中医药特色小镇、中医药文化产业链等。

3.1.2 鼓励创新中医药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大健康产业充分发挥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公益性。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优化中医医疗服务的集聚性,建立“互联网+”远程医疗、云医院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医疗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提升中医医疗卫生服务集群化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取长补短,中医可以借鉴西医诊治中成熟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诊疗措施,提高中医服务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12]。为充分体现中医药经济价值,鼓励创新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突出中医院“治未病”防治疾病的整体价值,在公立医院科室建设和基层医院中医适宜技术和养生保健服务的推广中放大社会价值。

3.1.3 寻求中医药跨区域合作交易。大健康产业以市场为主体,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在中医药产业中,中医药跨区域合作交易是优化中医药资源的重要途经,且中医药具有跨区域交易的优势,尤其在中药产业链发展以及中医药健康旅游业发展方面。在中药产业链发展中,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不同,生长的道地药材也不同,区域间可以通过协商,建立定向的中药材合作体系,促进跨区域合作交易。一方面,促进两地区的中药种植业、中药加工炮制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存储与流通业发展,实现两地区的中医药经济价值,进而提高两地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中药材的种植还能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业的发展,实现跨区域交易。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作为一种中医药产业的新业态,是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延伸和传统旅游业的扩展[13]。

3.1.4 降低中医药交易费用,推动交易进程。大健康产业的核心是产业活动,通过市场运作获得经济效益,中医药产业依托大健康产业,要实现其经济价值,同样需要运用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在既定的社会分工水平和交易水平下,交易费用上升,表明有更多的经济资源用于非生产性活动,社会的经济效益越低;相反,交易成本降低,意味着有更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为人们所享用,社会经济效益越高。在探索拓展中医药市场交易和实现中医药跨区域合作交易的前期过程中,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学习其他区域中医药产业项目开发的经验,寻求有经验地区协助进行中医药产业项目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市场交易机制,降低交易费用,推动交易进程。

3.2 政府政策补贴机制

3.2.1 健全中医药发展政策,完善顶层设计和区域规划。将中医药产业发展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大健康产业,政府根据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政策,健全发展中医药的政策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对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中医药财政投入的政策指导,增加需求型政策条款,拉动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优化政府管理职能,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建立多主体市场竞争和约束机制,加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准入和管理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结合党和国家中医药发展政策精神,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优势,利用现有的经济基础、资本、技术等手段进行选择和干预,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医药治理新格局,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中医药产业创新,将中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中医药资源集聚、具备中医药产业项目开发的地区,应该借鉴其他区域项目开发的经验,对本地区的中医药资源进行全面核查,结合区域特色促进产业集群,探索开发具有区域优势的中药产业链、中医药特色小镇、国际化发展等项目,争取抓住健康中国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契机,参与到中医药市场交易活动中,从而实现中医药经济价值,并实现增加就业和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多种效益。

3.2.2 提高中医药补贴标准,拓展资金来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要牢牢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契机,制定中医药财政税收相关优惠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对中医药经济价值进行核算,将中医药补贴标准与经济价值核算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中医药产业活动,例如中医药诊所设立、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展等,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落实中医药发展的专项资金。对获得中医药补贴的单位进行核查,通过对资金使用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查和考核,定期评估其经济价值,动态调整中医药补贴标准。在合理使用财政资金、了解中医药发展动态变化的同时,提高中医药主体的积极性。

改变以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的补贴形式,增加横向资金来源。第一,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开辟绿色信贷通道,降低贷款利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8]。第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符合中医药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等,扩大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政策。第三,寻求跨区域中医药交易密切地区的转移支付,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开展横向转移支付。

3.2.3 促进中医药人力资源建设。中医药产业要发展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经济价值,必须要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人才是第一创造力,因此需要大力促进中医药人才建设。加强医教协同,改革医学教育制度,逐步构建起政府与市场、教育系统与卫生系统、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单位和社会4个层面的协同机制,培养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各层级的高素质人才。中医药管理的发展同样需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通过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方式侧重人才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管理学内容的培养,将中医药的思维融合到管理理念之中,不断提升中医药人才的管理技能和水平[9]。

3.2.4 设立中医药生态效益专项补贴。大健康产业的生态机制是基础,中医药产业发展必须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为思想基础,结合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实现中医药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优美生态环境。中国幅员辽阔,孕育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将中医药财政补贴与其生态效益相结合,设立中医药生态效益专项补贴,体现中草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获得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等效益,同时也能鼓励中草药种植活动。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创新以及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都要依靠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无论是三因制宜中医理论的发展,还是高质量要求的道地药材,都需要优美生态系统的支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中医药中药发展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