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2020-07-09 03:42杨忠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精卫讲故事

杨忠

一、猜图引新,揭题引趣

1.看看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神话故事?你最早是怎么知道《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的?

2.这个故事出自《山海经》。(出示图片,点名读《山海经》的介绍。)

3.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板书课题,生书空。)想象一下,读到“填海”两字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导学生理解“填海”两字含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读课题。)

4.这个神话故事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文言文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两篇,不知道同学们还记得吗?谁来背给我听听?

【设计意图:利用猜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扣题目,以“填海”为引子,激发想象;练读课题,加深学生主题印象;温习旧知,唤起文言文学习意识,链接学生已有经验,为课文的学习做准备。】

二、变式朗读,熟读成诵

我们在三年级学了两篇文言文,知道了文言文有特殊的魔力,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精卫填海》。

1.出示课文,学生初读课文。

朱熹先生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同学们在读课文时要字字到位,清清楚楚。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尤其是“少女”,强调“少女”的意思是指“小女儿”,和现代汉语中“少女”的意思不一样。(指导书写“帝、曰”,区分:“日”字高又瘦,“曰”字扁不封喉。)

3.出示《精卫填海》的节奏划分: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学生练读。

(2)教师评价,并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独特的节奏,指导读好“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重读“常”字。

4.合作朗读,读出层次感。配乐朗读,男同学读每句话中前面的句子,女同学读后面的句子,要求学生们在读的时候要津津有味,边读还要边想象画面,要做到历历在目。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教学,教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文言文的节奏、韵律、重音和语气,形式多样的变式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默读深思,理解文意

刚才我们初读了这篇文言文,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出示课件)这一次我们来默读,读的时候结合文中的注释去理解。

1.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朱熹曾经说过“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同学们在默读时先结合自己的实际去体会,再带着问题去思考,这两个过程逐步进行,这样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

2.理解文意,知识闯关。刚才同学们利用注释、插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了文中词句,现在我们来比赛,看看这篇文言文谁掌握的知识更准确。

3.闯关理解,内化含义。重点讲解“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通过动作演示“衔”的意思,感受“衔”之渺小,大海之博大,让学生明白填海之不易。

(2)理解“常”字,体悟精神。引发学生思考,从“常”字可以看出精卫的哪种精神,指导学生用四字词语来概括精卫的精神,书写到黑板上,并积累四字词语。

4.引出顾炎武的诗句:“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指导读顾炎武的诗,读出顾炎武对精卫的赞美。

5.补白引颂,内化精卫精神。

冒着炎炎的夏日,精卫——

迎着刺骨的寒风,精卫——

淋着冰冷的暴雨,精卫——

6.这种精神,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赞叹。来,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黑板上的内容,读的时候要有节奏。(师生合作,师读前面的内容,生读后面的内容;读完后,变换,师读后面的内容,生读前面的内容。)

7.歌咏唱读,读出节奏美。精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咏叹。现在,让我们用咏叹的腔调来读出对精卫的赞美。

出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哦!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哎!不返)化身为鸟,故为精卫。(啊!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东海哟,东海。)

【设计意图: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除了通过借助注释、插图进行理解,还通过闯关的游戏设置,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解读文本,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精卫精神,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设境引读,咏叹深情诵读,让学生达到情景交融的状态。】

四、概述故事,以文辩论

1.读了《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同学们能用三句话简单概述这个故事吗?(出示课文)

2.概述故事,只要说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而这个故事没有交代结果,这个结果自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3.学生练习概述,教师点评。

4.刚才概述主要内容就是把书读薄,这样便于记忆。读书,不光要把书读薄,还要把書读厚,这样才能加深理解。把书读厚最好的方法就是思考,那你们读了这个故事要向同学们提什么问题呢?

5.引导学生提问:

(1)针对文章的题目提问。

(2)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提问。

(3)针对文章的写法提问。

(4)针对文章的某个句子提问。

6.从学生的问题中让学生明白神话故事的神奇。

7.有些问题我们可以放学后去请教别人来解决,有些问题我们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来解决,有些问题我们需要讨论。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精卫为什么要去填海呢?有人说,精卫做的是一些徒劳的事情,精卫不应该填海,我们来辩论一下:精卫该不该去填海?

8.学生辩论,通过辩论,深化精卫填海的精神,感受精卫之坚韧和执着。

【设计意图:概述故事,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读中质疑,巩固训练了学生本册第二单元要求的“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的能力;辩论的开展,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得到升华。三个环节展开教学,环环相扣,逐步进行语用训练。】

五、讲述故事,延伸想象

1.今天我们读了这个用文言文写的神话故事,文言文简洁,我们来试试把这个简洁的故事讲丰富。会讲故事的孩子,能够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把一个故事讲得情节起伏,环环相扣,动人心弦,请同学们和同桌练习讲故事。

2.学生自由发挥,开始练习讲述故事。

3.提示学生关注插图中精卫的动作、飞翔的姿态和大海的汹涌澎湃来展开想象。

4.引导学生想象海上环境的多变,精卫在填海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5.学生讲述故事,指导学生点评,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点评:

(1)故事的情节完整、连贯、引人入胜。

(2)故事的感染力强:声音丰富,与故事情节一起变化起伏,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灵动多样。

(3)融入自己的情感,对文中主人公的态度鲜明。

【设计意图:学生练习讲故事,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的想象更有广度和深度。指导学生点评,让学生习得讲故事技巧,可以夯实讲故事的能力。学生根据教师的引领,点评同学所讲故事,既锻炼了听的能力,也提升了审美能力。这样的语用训练既有方法也有梯度。】

六、总结全课,拓展阅读

优美的故事听起来是一种享受,优美的语言读起来也是一种享受,但有时候简洁的语言带给我们的更是一种朴素的、深远的美,就像《精卫填海》,它有着文言文独有的节奏美和意象美。在《山海经》这本书里,还有一些文言文,读起来也能带给我们美的节奏,美的想象,美的精神。

推荐阅读《夸父逐日》《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

【设计意图: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利用课文学习的意犹未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为学生进行海量阅读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教育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精卫讲故事
精卫的烦恼
精卫填海
诗词鉴赏论述题答题技巧实例分析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精卫与乌鸦
“撕名牌”大战
讲故事
2014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听妈妈讲故事